为什么呢?
首先主动脉根部的脉搏-压力波是左心室的每搏量、主动脉的舒张以及血液进入主动脉分支的流量三种现象整合的结果。而主动脉血流是心室泵血后主动脉弹性回缩的结果,而并非主动脉压力波的作用。这样,血流就比脉搏-压力波慢很多;足背动脉甚至在心室收缩完成前就出现脉搏压力波。外周观察到的脉搏-压力波与左室心搏量的关系甚小,片面依赖外周脉搏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估计心室作功可能产生严重的错误。
其次,脉搏-压力波自主动脉根部传出后渐窄,并呈进行性收缩压上升和舒张压下降,这就使桡动脉收缩压力的数据要大于肱动脉。同样,应用动脉舒张药时,动脉小动脉交界处阻力的下降,临床可观察到收缩压下降更明显。因此外周动脉插管所测得的平均动脉压可以准确地反映主动脉根部的平均动脉压,但是它所测得的收缩压或舒张压并不能代表主动脉根部的收缩压或舒张压。
另外,这篇文章还从以下方面指出人为误差的的影响。
1、频率的反应。现代压力换能器能对变化超过100Hz速率的变化压力做出相应的反应。用塑料圆顶、延长管、三通和冲洗装置连接压力换能器与插管动脉时,换能器冲洗系统的频率反应就会降动脉脉搏压力波中所见的数据。
2、共振。为使监测系统固有频率最大,应使用尽可能短的延长管。为使监测系统的顺应性最小,应排除所有气泡并使用非常硬的导管。监测系统中的气泡可增加衰减,但是也会降低该系统的固有频率,从而加强收缩压的放大。
3、衰减。衰减表现为一种缓慢振荡、逐渐减弱的平均压力波形。固有频率为30Hz的监测系统从6Hz才开始表现收缩压放大,而动脉分支上的频率正好与之相同。动脉监测系统中注入0.05~0.25ml空气,就可使收缩压从150mmHg上升到190mmHg,但是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几乎不变。
4、采用持续冲洗装置有助于避免衰减,或避免导管尖端血栓引起的远端栓塞等并发症,同时也可用于检查动脉压监测系统的共振和衰减特性。
5、一次性塑料圆顶是利用一层塑料薄隔膜盖住压力换能器膜,正因为如此特点而可能产生数据误差。最明显是当圆顶可能没有紧密地安装好,而常规监测过程中稍许移动,则可能造成血压突然明显地下降,而脉搏压力波型可能不变。
6、所有压力换能器都应该至少每天一次用水银压力计进行静态标定。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排除临床监测系统中零点误差。
7、应当认真地注意压力换能器的高度。病人仰卧时,通常腋中线与左心房的水平一致,并常作为校零的指示位置。换能器比心脏水平每低13cm,血压读数就会上升10mmHg;换能器只能准确地反映心脏水平的血压,当病人处于极端的体位时,血压换能器就应当放置在循环系统的最高水平,以保证最易受到缺血威胁部位的有效灌注压,如坐位或截石位。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人为的误差,提高准确的直接压力监测结果应尽可能地采用短而硬的延长管;排尽系统内的所有气泡;多从中心而非外周动脉插管;应用持续冲洗装置注入肝素化盐水。
邓小明教授这篇文章从直接动脉监测原理角度分析了误差的来源和避免措施,窥一斑而知全豹。这就提醒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分析解读测量数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高对测量数据认知的准确性,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