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浙江省杭钢医院麻醉科学习新青年公开课系列 [打印本页]
作者: 蓝色情缘 时间: 2016-6-14 16:13
标题: 浙江省杭钢医院麻醉科学习新青年公开课系列
麻醉大讲堂开讲啦(第1期)
杭钢医院麻醉科
麻醉大讲堂开讲啦!3月伊始,麻醉科专业知识视频学习以知识更新促进科室成员巩固基础知识!第一期心脏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评估与处理,由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朱斌主任讲解,基于2014ACC/AHA指南进行要点解析,此指南由美国宾州大学麻醉学教授Lee A. Fleisher执笔。
课堂首先强调了麻醉医生角色的重要性,是手术室内科医生,麻醉学是围手术期医学,术中核心任务是手术麻醉和生命支持,生命支持的核心循环支持,因此麻醉医生对围术期心脏的评估和处理非常重要。
14版指南趋于复杂化,更加强调评估个体化,专业化,多学科交流及共同决策,强调应寻求专科医生会诊意见,明确下一步评估或干预。不稳定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30天、不稳定心绞痛、严重心绞痛Ⅲ或Ⅳ)、失代偿心力衰竭(恶化或新出现的心衰、心功能Ⅳ)、严重心律失常(高度A-VB、伴心脏基础疾病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伴未控制的心室率、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严重瓣膜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重度二尖瓣狭窄)四项术前评估等级为推荐级别 I级,证据强度 B级,应重视手术麻醉前评估与处理。手术麻醉风险应该由麻醉、外科、心内科医生及患者或家属来共同评估。特别说明了其中无症状的心衰的评估,例如心肌病的评估原则: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了解病人症状/体征/MET、心脏超声结构、专家会诊意见、维持CO,而CO是其核心,而对心脏植入性电装置术前评估推荐级别 I级、证据强度 C级,并做好植入性装置的术前术中防护;如果外科情况允许,应寻求专科会诊。
另外,应对患者运动耐量(MET)进行评估,完善心脏相关检查,同时指南指出对无症状+低风险手术者无须进行常规ECG检查;无心血管症状体征者无须进行常规心脏超声检查,而对有指导价值的BNP和CRP生化检查、CAC、CTA、CAG等冠脉评估,指南均无明确推荐指征。对于具CABG、PTCA、BMS、DES患者手术时机比2007版复杂化,需要专科医生作出评估,其中进行血运重建时需要双抗疗法的,用药停药时间有明确限制,总的原则是平衡风险、知情沟通、共同决策;但考虑手术的紧迫性,24小时内必须进行的手术或心肺复苏应开放绿色通道,但急诊手术的死亡率高达42%。
14版心脏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心血管风险评估仅针对冠心病,而且强调一定要尊重患者意见,对于国内具体情况应作出调整。手术麻醉的核心问题是保障心肌氧供≥心肌氧耗,主要做好两点:血压升或降不超过术前20%;MAP/HR>1,也是麻醉的基本要求。另外,术中监测要做好ECG,ART,CVP,TEE,PiCCO等监测,以保障心肌状态、容量、血管张力处在最佳状态。对于血管活性药物在高、低血压,心率快、慢处理应用中掌握纠因和处理异常的原则,对于输血问题应该作出重新思考,强调科学合理用血而不是节约用血。
麻醉大讲堂开讲啦!2016年麻醉科计划安排47讲,新知识新能量,与大家共同分享!恳请提出宝贵意见,每周将与大家一起分享麻醉知识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