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围术期“片面”调整呼吸频率是危险的---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azai2005 时间: 2016-8-8 18:42
标题: 围术期“片面”调整呼吸频率是危险的---原创
上一篇文章中我跟大家一起分享了关于围术期肺保护性通气模式的一些前沿知识,但是围术期的呼吸机策略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呼吸频率和氧浓度的调整在呼吸机以及麻醉机使用中是及其重要的。这篇短文主要和大家探讨关于成人呼吸频率的一些个人看法。
在设定好呼吸模式后,成人围术期呼吸机频率我们通常在设定在10-15次/分之间,同时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进行微调。这里不得不提到的一个关键前提是我们常将吸呼比设定为1:2。当患者由于气腹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呼气末二氧化碳急剧上升时,我们在实施保护性肺通气模式不改变的情况下,常常先上调患者的呼吸频率,从而达到快速呼出二氧化碳的目的,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这样做过?!那么我们来做一个算术题:
假定调整前呼吸频率是10次,那么每次呼气4秒,实际呼气时间为40秒;
调整后呼吸频率是20次,每次呼气为2秒,那么实际呼气时间仍然为40秒!
但是我们实际观察到EtCO2确实下降了啊,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CO2弥散很快,不管是4秒还是2秒,二氧化碳都能在这个的时间内从血液中弥散到气管导管的前端,完成气体交换,那么这时频率快发挥了作用,能够把更多的二氧化碳带出体外,所以对于这类患者来说体内的PaCO2和EtCO2应该差距不大(5 cmH2O左右)!当然调整呼吸频率是存在极限值得,直至每次的呼气时间恰好等于二氧化碳的从血液到气管导管前端的弥散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PaCO2和EtCO2差距怎么很大呢?上面说的都是健康的患者,对于不健康的患者来说,特别是我们常常碰到的哮喘和COPD的患者,他们合并了阻塞性通气障碍,由于肺泡和小气道的结构功能不正常,导致二氧化碳从血液中弥散到气管导管的前端的时间大大延长,这时候我们再通过改变呼吸频率就不能达到快速排出二氧化碳的目的。所以这类患者,即使屏幕上显示出了良好的EtCO2,但是实际的血气结果却给我们当头一击,居然很高!那么这时候我们调整什么参数呢?除了增加潮气量外,吸呼比是这时候唯一有效的措施,我们可以延长呼气时间,但是呼吸频率还是基本维持在12-15次/分,盲目的增加呼吸频率反而对二氧化碳的清除无效。但是往往这类患者即使调整了吸呼比后,PaCO2和EtCO2仍然很高,肿么办!!!そのまま,就这个样子就好了,允许性的高二氧化碳对这类患者往往具有肺保护作用1,有了这个理论,大家内心不用过度纠结。
我们对于患者的术前呼吸功能的良好认识才能确定患者围术期呼吸频率的调整模式,片面的调整呼吸频率是危险的。
(作者:张立民,沧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1 Kavanagh BP, Laffey JG. Hypercapnia: permissive and therapeutic. Minerva Anestesiol 2006; 72: 567-76
作者: lihuailei 时间: 2017-3-21 09:34
哇塞,真的不知道道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