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手术室医护的人文关怀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大麻
时间:
2016-10-10 17:49
标题:
手术室医护的人文关怀
[attach]65845[/attach]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翻译成中文大家想必都很熟悉“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人学,医生面对的是疾病,更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在手术室内繁忙紧张的工作日夜重复,对于工作在这里的医护人员来说早已习惯。而对于患者手术室内的环境,麻醉、手术的过程,麻醉、手术的风险及手术创伤带来的伤痛无异让他们感到的恐惧和惊慌。没有经过心理疏导的患者在术前的前一天晚上大多都是焦虑的,对患者康复是不利的。在卫计委“三好一满意”活动的推动下,麻醉科手术室年轻的医护工作者从自身做起,从一些小的事情做起努力践行在改变着一切。
细心的你会发现着装上他们不再是冰冷的刷手衣蓝色的手术帽,而是漂亮的护士裙,五彩的小花帽。在手术前一天晚上他们走出手术室,针对第二天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前宣教。通过耐心细致的询问、讲解来了解病人的病史并告知患者麻醉手术过程、注意事项。使患者在入室之前有了良好的心理适应做好麻醉手术的配合。对于特殊的患者他们还会和家属一道帮助病人调整好心态。
这些仅是人文关怀的开始,当患者次日被推进手术室门口,守候在此的护士们会马上迎过去摘下口罩面带微笑的执行术前核查,对于一些哭闹的宝宝们他们还有法宝(玩具,哄骗)来对应。进入手术间器械、巡回护士一起协助患者移动到手术床,轻轻的解开患者衣衫连接好心电监护,并给患者盖上一个洁净的中单安慰患者不要紧张。接下来会送给患者一个舒适的方枕,和一个自制的托手板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此时她们会温柔的说上一句“扎针可能会稍微有一点点痛,请您坚持一下很快就会好的”。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她们还会协助病人摆设不同的体位并安慰患者保持好体位配合好麻醉。当然麻醉医生同样也在忙碌着,一句“消消毒有点凉,别紧张”“打个小针有点痛,请放松”,“腿有点热麻的感觉了吗?别紧张这是正常的”“这是吸氧面罩,请深呼吸,头可能会有点晕,手臂会有点痛,请继续保持深呼吸”“放松,试着数数1、2......”,就这样在安慰、鼓励、哄骗声中一个个患者被轻松麻倒,准时开始手术。对于清醒的患者医护人员还会在操作之余与患者拉拉家常,谈谈时政,甚至开开玩笑。对于全麻的患者他们也会根据情况按时给患者受压的部位按摩,巡查电极板粘贴部位等可能会受到伤害的地方。在冬天或是在抢救急性大量失血的病人他们还不忘给液体、血液加温,尤其是血液,捧在掌心、夹在腋下真正的是用自己的温度来温暖患者。他们时常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病人-留守儿童,弱智产妇,聋哑老人......这样的病人往往需要更多的关爱。擦去他们身上的污垢,安抚他们紧张的躁动,抚平他们内心的缺失......。在麻醉苏醒期同样有着人文关怀,默默的守在病人身旁,轻轻的除去患者身上的血迹,轻轻的覆盖伤口黏贴胶布,轻轻的移上平车,轻声的呼唤“睁开眼睛,张开嘴巴,大口呼吸”,“请不要紧张、害怕,很快就会有力气了”“痛吗?痛了告诉我,我会及时给你止痛”......。手术成功了,母子平安了,他们会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告知患者家人,让恐惧放下,让担心放下,让牵挂放下。说到这大家可能以为他们的事就完了,不,没完。他们还要陪同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定时巡查患者术后疼痛,恶心等不适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理......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面对疾病我们时常可以做点什么,而有时我们的确做不了什么,但面对患者安慰关怀却是我们一直能够做的,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胜利的手势,一个鼓励的动作相信会带来一个和谐亲密的医患关系。手术室一个容易缺失人文关怀的地方,一个需要人文关怀的地方,为他们的人文关怀点赞。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