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张鸿飞博士:共同努力,减轻麻醉科医生职业压力(健康报专题) [打印本页]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4-3-22 08:29
标题: 张鸿飞博士:共同努力,减轻麻醉科医生职业压力(健康报专题)

  3.17日,卫计委机关刊物健康报刊发关于麻醉医师过劳猝死的专题,此文为南方医科大学张鸿飞博士撰写的专稿,新青年麻醉论坛将就该专题进行系列连载,让我们一同来关注中国麻醉医生的过劳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共同努力,减轻麻醉科医生职业压力

前言:

  有麻醉科专家认为,若论临床医生的风险和压力,谁也无法与麻醉科医生相比,试问有哪个学科医生会象麻醉科医生那样,日复一日地每天一上班就要时刻守在病床边,数着患者的呼吸脉搏,盯着患者的血压心跳提心吊胆工作?有哪位临床医生会象麻醉科医生那样长时间寸步不离地守在患者身边,陪着他的血压升而降,陪着他的心跳慢而快,从麻到醉,从醉到醒,一直把患者安全送到病房方能离开?
  一名称职的麻醉科医生是在患者住院最危险时刻守护其时间最长的人,而一次优秀的手术麻醉又是一个做得越出色越不容易被患者感受到的工作,正所谓:我存在的价值就是让你感觉不到我的存在!向所有默默存在的麻醉科同行致敬!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发生多起麻醉科医生猝死事件。一时间,麻醉科医师过劳问题引起业内热议,关注该群体职业现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相对于内外科,麻醉科医生长期以来扮演着幕后角色。然而只有业内人清楚,一台手术之所以能安全、顺利、成功进行,其中麻醉科医生的作用至关重要,工作贯穿围术期始终,如术前患者全身状况的综合评估、术中生命体征的调控、为外科手术创造最有利的条件、突发事件(如心跳骤停、休克)的紧急处理、术后危重症救治及疼痛治疗等。因此医学界有一种说法:手术治病,麻醉保命;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麻醉科医生又被称为是“幕后英雄”、“无影灯下的生命保护神”。然而,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麻醉学科因为基础差、底子薄所导致的系列问题日渐突出,其中麻醉科医生长期处于高强度、过负荷、重压力的工作状态亟待改变。结合自身职业感悟,综合相关行业现状,本文试从个人、科室、医院及行业学会等不同层面探讨如何减轻麻醉科医生的工作压力。

[attach]24292[/attach]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 张鸿飞

1、 个人层面:

  因为手术学科的知识更新、技术进步,麻醉学科的专业发展,新药发明及设备器材的更新升级,使得手术不断突破生命极限或以前无法涉足的领域;过去因为技术盲区或相关学科发展受限而只能保守治疗的部分疾患有了手术治疗的可能;可视化及微创技术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机器人相关的精准外科也为麻醉学科等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麻醉科医生在人员普遍缺乏的情况下,不仅要保障日益增加的常规手术安全顺利进行,也要面对更多危重病及高龄患者、低体重儿手术,而这些特殊群体,单单从手术操作层面,可能难度和正常患者并无特别大的区别,但对于麻醉科医生的围术期管理及生命保驾护航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难题。同时,手术室工作环境相对封闭,麻醉科医生活动范围较小,长期保持高压状态,加之面临的科研及晋升压力,如果不能合理调整心态,适时放松心情,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保障与治疗?

  从个人角度考虑,建议采取多种方法或途径达到减压目的,如增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手术患者的相关需求,征询患者对手术麻醉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措施;利用术前访视进行适当的科普宣传,促进患者对麻醉学科的了解、理解与认同;加强与外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交流,了解专业进展,为最大程度的保障手术安全及改善患者预后努力;定期小结工作中存在问题,尽可能与同事交换专业观点,最大限度获得科室内部支持与谅解;分析自身压力源于何处,并制定合理计划有针对性减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促进与外界社会的交流与沟通;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享受家庭生活;适时放松心情(如听音乐、旅游和保证充足睡眠)等。

2、 科室及医院层面:

  卫生部早在1989年12号文件中就已明确规定麻醉科为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业务范畴涉及临床麻醉、急救复苏、疼痛诊疗和重症监护等。麻醉科是医院的核心科室,是保障全院临床科室安全运行的枢纽科室。麻醉科应充分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尤其是合理排班及轮休制度,避免医生疲劳工作;建立和谐有序的工作秩序,完善并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如监护仪、麻醉机、困难气道设备等),提供充足的常用及急救药物供应,建立危重急难临床状况处理应急程序,确保各级医师遇到临床难题时可得到便捷、快速、高效的专业支持与技术保障。同时,科室应关心医护人员的成长、工作与生活,解决临床一线人员尤其是低年资医生的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并积极为其晋升创造条件;发生医疗纠纷时,科室不仅要关心涉事人员的情绪变化,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更应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建立相应制度,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加强科室内部职业荣誉感教育及培育对健康积极价值观的认同,提高作为医务人员挽救生命高于一切的职业精神及自豪感。科主任也应积极努力,促使医院领导认识到麻醉学科的特点及重要性,呼吁医院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麻醉科的人员扩充、业务支持与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的政策倾斜与保障。

  针对麻醉科医生工作时间长,缺乏时间开展科研的现状与特点,医院应在职称晋升方面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避免目前大多依靠科研评价的单一考核体系,比如在教学医院可适当增加教学能力的考核、非教学医院可建立逐级医师带教评价体系,同时应加强临床工作在职称晋升考核中的权重,建立教学职称与专业技术职称分离考核体系等。医院应定期安排人员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情况、思想状况及健康,关心员工生活,尤其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低年资医师;切实改善医院软硬件建设;定期安排体检,及时调整人员休假等。

3、 专业学会层面:

  作为专业学会的官方组织,各级麻醉学分会在引导行业有序发展的同时,应广泛开展学科宣传,争取更加合理的顶层设计。如在国家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常对麻醉科医生的人员需求与手术间或手术床位设置一定的比例,这种将血肉之躯的麻醉科医生与钢铁制成的手术床进行匹配的方式也是导致麻醉科医生长期过负荷的原因之一。保证麻醉科医生的合理化配置,如与外科手术医生成相应比例,而非与手术间或手术床成比例,这样虽不能完全避免人员缺乏情况的发生(因为外科医生也可能缺乏),但可避免手术团队个体部分的过度疲劳,从而从人员上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麻醉学科也应重视并鼓励从业人员或民间麻醉组织/网站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工作,通过传统媒体(如报刊、影视、户外广告)、自媒体(如微信公共平台、微博、社交网络)等多种途径积极让外界理解麻醉学科的特点,使患者多渠道了解手术麻醉的相关常识及医学的科学性与局限性,解除对麻醉专业的误解,消除大众对麻醉的恐惧感并理解麻醉在围术期的重要性;宣传本学科的最新理念及进展,加强与相关学科交流与沟通的常态化,同时促进相关学科对麻醉科工作性质的理解与支持,从而促进团队合作并保障围术期安全。同时,行业学会应积累国人自身的临床数据,制定相关的专业指南或简洁高效的行业流程;积极组织人员宣讲专业进展,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切合实际的专业指导与技术支持等;不断开拓创新,为从事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学术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如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业已开展的中青年优秀麻醉学人才出国培养基金)等。

  鉴于目前反映出的麻醉科医生过劳问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刘进教授、国家卫生计生委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黄宇光教授非常重视,由新青年麻醉论坛发起,调查麻醉现状、探究执业困惑的大型中国麻醉医生执业现状调查活动已经展开!相信随着专业学会与民间专业活动的共同展开,必定为推动麻醉学科的发展、改善麻醉科医生的职业环境,提高从业人员水平等综合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麻醉学科的明天更美好!(张鸿飞供稿 新青年麻醉论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中华麻醉学会、国家麻醉质控中心、中国麻醉医师协会、卫计委机关刊物健康报以及几乎所有麻醉网络力量联合支持的大型中国麻醉医师职业现状调查活动正在进行中,欢迎还未参与的朋友点击参与调查!

调查问卷地址:http://www.wenjuan.com/s/uqmui2


作者: 无影灯背后    时间: 2014-3-22 11:30
非常支持!!祝愿中国麻醉医生明天更加美好!!中国的麻醉师是医疗从业者中的弱势群体!压力大!风险高!地位待遇远低于同行其他医务者! 卫生部撤了!没有人去哭泣和拍照留恋!而铁道部合并了就有人去流泪和拍照留恋!这一切为什么了?卫生部黄部长在回答”网络上十问部长“!这一切又说明了什么??全体医务工作者都可以去看看!!在中国医患关系这样紧张这一切都是我们医务人员所造成的吗?在中国出现严重的杀医务人员(中国特色)这也只有中国才出现吧!!卫生部为医务人员做了什么??在国外医务人员受人尊重而高尚的职业!在中国目前来说完全相反一样!!报道:医务人员拿回扣等事件!!这一系列的背后暴露医疗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暴露出体制不健全!反问医务人员为什么冒风险拿回扣!是因为:中国医生待遇低!风险大!加上人生安全目前得不到保障!!(可叹)!当然制度的完善!重点:需要相关部门多做工作!现在中国目前的医疗体制决定了!“科室经济效益决定科室发展命运!”而中国特色的麻醉行业:风险大!投入低!经济效益低!由于历史原因使中国特色的麻醉科建设落后与其他国家的麻醉行业的建设和发展!麻醉界的大佬们时刻提出与国际接轨!到头来就是(基层麻醉科)建设越来越与国际脱节(因为:麻醉科与相关科室如ICU、疼痛科相分离)!不知道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在制定科室发展规划是什么样水平!麻醉科建设与相关科室分离ICU及疼痛科相互独立!主要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好多科室都在竞争!这不利于科室发展和建设!这样中国基层医院麻醉科建设可能始终不可能与国际麻醉行业接轨!那么中国的麻醉行业发展会是什么样的境地呢??基层医院麻醉科的收费(风险与收入不相匹配)低廉!麻醉科的医师只能呆在麻醉科手术室工作!在基层医院”经济效益决定科室命运和待遇“这是非常现实的事实!由于基层医院麻醉科收费低(如在日本麻醉收费高致使在日本门诊无痛胃肠镜基本没什么开展)造成基层医院麻醉科:不受重视!没有发展前途及基金!地位低!风险大!收入更低!(相比临床医师收入广泛来说麻醉医师收入太可怜了)!以至于好多医生不想从事麻醉工作!这是中国麻醉行业的悲哀!(麻醉医师麻醉久了!技术水平基本就在那里!特别在基层医院!)在国内麻醉师收入在医疗行业来说真的可怜!因为临床医师的灰色收入多(这也是中国医疗环境和改革的失败的产物)!麻醉科不受重视!麻醉科发展不平衡!麻醉科地位低!麻醉科医师收入低!麻醉师生存及生活艰辛!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光靠我们提高麻醉技术及技能!在一方面是可以提高一点麻醉师的地位然而始终不能提高麻醉医师的待遇因为麻醉科自从与相关ICU及疼痛科等独立后特别在基层医院麻醉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医院发展中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好多领导不重视是其麻醉科不受重视的根源所在!麻醉师需要生活!不说与国外麻醉师的收入相媲美至少要能让麻醉师生活没多大压力!如果麻醉科医师的收入能和风险付出相适应那么麻醉科后继会有更多年轻人才!麻醉医师地位才会逐步提高!麻醉科经济效益明显了麻醉科的发展才会更好因为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科室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室人员的待遇和地位以及科室发展的快慢、高低!微微建议:1、国家政策的支持丰富和发展麻醉科建设(如:麻醉与ICU及疼痛科互为一体这样才有利于学科的发展有利于与国际麻醉相接轨)2、适当提高麻醉科的收费(风险与收费相匹配)3、在国家政策和医疗环境中的改革杜绝灰色收入使医务人员差距不要那么明显
作者: mmtpig    时间: 2014-3-22 22:21
院领导不重视,综合性医院还好点,想好多专科医院,天天叫麻醉师,甚至麻师。。。。。
作者: zhitong210    时间: 2014-3-23 12:23
沉痛哀悼牺牲在临床工作一线的医护同胞们!!!
只能求自己保护自己,领导们有领导们的算盘,院领导们何时猝给了?
命是自己的,功劳是领导们的;
卫计委都在干嘛?求解?!!
中国特色……
作者: ghl0500    时间: 2014-3-25 14:12
福建三明事件后,其实要好很多了。就不知何时那个兄弟单位奉献下:lol,能有再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 yuhbyuhb    时间: 2014-3-26 22:53
麻醉医生,你们有午休么?
作者: 阳光人生    时间: 2014-4-8 09:57
恳请繁忙中的同行们多多关住这个话题!!!!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