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零点刚至,日期交替,新的24小时刚开始,夜还很长。阑尾炎的急诊手术刚刚开始,一名儿童鼻外伤的清创术还在复苏,一个出生仅23小时的新生儿刚刚躺上手术床等待麻醉诱导而第二导管手术室又有一台急诊导管手术需要麻醉。除了当班的麻醉医生外,麻醉三线、导管麻醉备班医生和麻醉护士们都已重新到位。
手术室外很多地方,已经进入了深夜寂静的姿态,手术间无影灯继续无声地照射着。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不时对手术内容进行只字片语的必要交流,手术间里小毛毛的实时监护仪器却不断发出提醒。麻醉科胡医生刚刚为这名出生不到24小时的毛毛完成了麻醉诱导。她轻轻地在毛毛头部盖上一块毛巾,并小心地整理着毛巾边角,让它更贴合毛毛的头部,同时打开了手术保温毯的开关,以起到最大程度的保暖作用。这个孱弱的小生命就这样无力地躺在手术台上,让人心生怜悯。手术期间,完成麻醉复苏的年轻一线医生小方,送完病人后也进入了这手术间。但她并不敢也不能让二线胡医生轮换着去休息一下。因为这个毛毛的病情重、麻醉难度大,必须二线全程在场。一直到手术结束,胡医生从未离开这个小毛毛一分钟。她陪毛毛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24小时。而小方所能做的就是陪伴、帮把手、做记录、默默学习积累经验。其实,对年轻麻醉医生来说,夜班的手术经历绝对是最好的临床经验积累时机。但如果急诊手术麻醉太难太重,对临床知识及技能就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同时也是对精神和体力的巨大消耗。他们往往会连同二线一起工作十几个小时,在手术结束后才会忽然觉到累得连回家的力气也没有了,但紧绷的情绪却难以因手术结束而放松下来,而让在值班室补眠的打算落空。凌晨4:00,胡医生在送完小毛毛回儿科重症监护继续接受治疗后,在科室麻醉群里发了两条信息:“三线唐主任2:30下班”“黄医生二导3:00离开”。而从夜班接班开始已经连续工作了十个小时的一线小方和见习医生,各自塞进一碗泡面后,继续去完成新的急诊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