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申请了前往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和青少年医学中心(Center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Medicine )参观一周,专门参观学习小儿心脏麻醉。 此中心平均每周手术约7台,年300台以上。从复杂先心到简单的房室缺,从新生儿到几岁,我见到的最低体重2.8kg,还有很多均是2次3次开胸手术。可以说手术种类和技术是世界一流的。小儿麻醉主管helmut医生,具体年龄不详,据说干了30多年心脏小儿麻醉,经验丰富。而且一般能来轮转的均是高年资的住院,来轮转的插管和动脉均不能上手。和我关系不错的青年医师都没来过,对我很是羡慕。 进入手术室,明显感觉到相对外科中心的综合手术室,儿童手术室的设备装修比较新。麻醉准备间和手术间是套间,先进入准备间,在进入手术间。这样不用麻醉完了以后穿过走廊,节省时间,预防感染。 ![]()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小儿麻醉流程。 麻醉准备工作均是由麻醉护士在患儿入室之前准备完毕的。 ![]() 患儿进入手术间之前,麻醉护士会准备好全部的物品。麻醉诱导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全部药物均稀释为儿童剂量,抽在1ml注射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准备1ug/ml及10ug/ml的多只,并且给药一次后注射器扔掉,不能相同注射器重复给药)气管插管用品,暖风机吹好儿童手术床(床上面还有一个暖灯用来在操作的时候给孩子保温)监护装置等。准备的比较详尽并且标准化。 小儿由专门的儿科大夫推入手术室,和麻醉师及护士进行交接。一般均带开放好的外周静脉(往往是头皮针)进入。新生儿一般不给予术前药物,非新生儿则给予咪唑安定果汁口服(0.5mg/kg)。入室后给予心电监护、上下肢SPO2 监测、无创血压监测(这里指出和我们医院习惯不同,这里全是先诱导插管在进行动脉穿刺监测,他们认为更安全),面罩吸氧。 ![]() 诱导: 诱导方案比较简单而且诱导过程极少用到血管活性药物。芬太尼5ug/kg(这个小儿麻醉主管偏爱芬太尼),异丙酚3~4mg/kg(新生儿只用咪唑安定0.1mg/kg,由于异丙酚说明书不能在新生儿使用)顺式阿曲库铵0.2mg/kg,全部经鼻气管插管,均不带囊。经鼻置入前,Lido凝胶润滑鼻孔,导管内插入吸痰管引导。插管后检查好刻度,听诊,之后导管入鼻翼处黑色马克笔标记。 气管插管深度需要反复确认(通过直接喉镜看导管尖端的黑色印记是否在声门),插管时、插管固定后、外科体位摆放后,经常会因为不到1cm的变动,需要把全部固定好的胶布撕掉,重新马克笔标记,重新固定。非常严谨。 动脉穿刺: 动脉穿刺首选股动脉,认为更加安全、固定牢靠、ICU喜欢等,穿刺步骤使用超声检查、留图、消毒、铺巾、超声带无菌套、引导、穿刺针、导丝置入、管置入、缝合固定。一开始个人觉得好麻烦,国内用个套管针分分钟解决了。老外手还是笨:)但是后来随着看的越来越多,当使用这套方案一次性解决2.8kg 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时刻,我确实服气了!我们靠手法,人家是靠技术、装置、流程。这个和当年义和团,中国功夫打洋枪洋炮岂不类似。 ![]() ![]() ![]() 使用带导丝引导的动脉穿刺针,感觉减少了置管难度,前提是最好使用超声引导,能够将穿刺针准确穿刺入血管,导丝置入非常顺利。一般小儿使用22g,新生儿使用24g,导管置入较长不容易脱出,并且可以固定在皮肤上,怪不得ICU大夫喜欢。 某些手术需要进行上肢下肢同时测压(主动脉弓中断、弓缩窄等)而且大部分都是新生儿,体重很轻,则必须进行上肢的桡动脉穿刺置管。同样也是使用超声引导,值得注意的是,穿刺之前会使用超声常规检查桡动脉、尺动脉,确定均通畅以后才进行穿刺,并且留图,网络直接传入病人病历系统。在国内面对低于5kg的小儿桡动脉穿刺,往往比较头疼,因为目前我们还没有小儿的靴形探头,所以基本还是靠手摸传统方法。我和helmut交流,他说10年前,他们也是靠手摸,成功率不高。而且他一直采用的都是平面内穿刺方法,他认为更安全。我们国内则是认为平面外穿刺动脉更简单快速一点。 深静脉置管: 全部的心脏小儿均需要进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三腔管,摆体位、超声检查、留图、消毒、穿隔离衣、超声探头带无菌套、引导穿刺、置管、ECG定位管深度、固定。比较特殊的是摆的穿刺体外尤其夸张。如图: ![]() 后背和腿部使用白色单子垫起来约20cm,头部甚至悬空。 对于这个体位我也是心存疑虑,我认为颈部过度后仰,存在把颈内静脉压闭的可能。不过从目前看,他们已经这么穿刺近10年了,有超声引导,还是很顺利的。国内的同仁可以尝试,不过就是麻醉护士比较辛苦。 之后就是麻醉护士置入尿管,经口或者经鼻的温度以及肛门温度监控。头部常规监测脑氧饱和度以及Narcotrend指数。 推入手术室后,常规经口置入TEE,评估心脏情况,指导容量,指导手术治疗。评估手术效果。 ![]() ![]() (图片右侧是麻醉机,左侧是超声,全部用药均用1ml注射器抽好,血液会根据体重用5ml或者10ml抽好,手术麻醉极少用血,一般为转机后的剩余血经过血液回收机清洗后使用)小儿手术床设计科学,头部两侧有杆延长伸出,可以固定压力监测装置、三通给药装置、TEE探头等。 ![]() (输液泵左侧贴上了标签,什么药物在什么位置固定,贝朗的泵非常智能,只需要输入想泵入的药物为几mgkgmin,就会自动计算泵入,而药物配制往往是标准浓度,国内往往需然人工计算,配制出现剂量偏差也有可能性) 常规患儿术中维持,2%七氟醚,芬太尼间断、顺式阿曲库铵泵入(0.2mg/kg/h)转中由体外循环给予七氟醚吸入维持。转后常规泵入米力农0.5ugkgmin,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NO吸入等强心降低肺动脉压的措施。 如果行快通道手术,术后在手术室直接拔管,术中芬太尼改用瑞芬太尼维持0.5ugkgmin,手术快结束前泵入可乐定1ugkgmin一直到拔管。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从来不长期泵入硝酸甘油,他们会认为那样反而加大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硝酸甘油仅仅稀释为0.01mg/ml,用来短暂推注。我和他们讨论了关于硝酸甘油改善微循环、减少心脏做功等作用,他们不置可否。总之我观察了,好像外周循环也都是不错的,血乳酸也基本正常。关于是否在心脏手术中使用硝酸甘油国内争论也是比较大,应该做一个大规模的临床验证,从病人转归上来看看使用和不使用,有何区别。 关于液体,基本是维持,也是限制性为主。容量不足补充蛋白,小儿从来没见过用胶体的。说是对肾脏不利。转后基本以血浆、洗涤回收的RBC、PLT为主。 TEE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这里不同体重分3种粗细的小儿TEE探头。我认为全部麻醉医师应该都掌握TEE,它必将代替如漂浮导管之类的各种有创监测。 好了,流水账,有何不明继续讨论。后期会把成人心脏相关情况以及几例小儿、成人的特殊病例展示给大家。(有一例成人安装左右心辅助的让我碰上了,全程看下来) ![]() (专门的NO吸入装置,精确控制NO浓度,使用毕竟频繁) ![]() (我和心脏小儿主管helmut) ![]() 转后的剩余机血全部清洗后,经过加温装置抽取给麻醉) ![]() (前次手术胸骨后覆盖Gtex膜,二次开胸基本没有粘连出血) |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7-8 18:00 , Processed in 0.12581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