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6天婴儿大动脉转位并主动脉离断一例讨论
前天参与的一例16天婴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主动脉离断手术,总结一下与大家共同学习。患儿 男 16天,3.8kg,因“自幼发现口唇发绀缺氧”入院,患儿出生2个小时即出现口唇紫绀,全身青紫,当日入华西二院救治,彩超提示:大动脉转位,经插管抢救,呼吸机治疗后今日由附二院转入华西附一院急诊手术。
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新生儿肺炎
术前:左下肺闻及湿罗音,未吸氧状态下SPO2 70%,前列地尔(凯时)泵注。
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右偏+114度,左房大,右房右室大
5天前血气(10.16):PH 7.38 PCO2 5.3Kpa PO2 4.7KPa SzO2 66%,Na 130 K 4.5 Ca 1.05 GLU 3.2 Lac 11.4 BE -1.4 SB 227 HCO3 23.7
入室,暖箱送入,吸氧 SPO2 83%,HR 158 前列地尔2ml/h,移床后鼓风机、水毯保温,给予Ketamine3.5mg,芬太尼0.03mg,咪唑安定1mg,维库溴胺2mg后经口腔插入3.0导管,右股动脉穿刺,右颈内静脉穿刺,前列地尔泵注(5ng/kg.min),多巴胺4ug/kg.min,插管后压力控制呼吸,调整呼末CO2 25-30,此后血压维持在50-60/30-40,HR 135-150,SPO2逐步由60%升至85%。
劈开胸骨后游离主动脉,肺动脉,发现主动脉弓远端离断(PDA导管之上),当场讨论此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为:
体循环:上下腔静脉>右房>右室>主动脉>上肢动脉>上肢静脉系统>回上下腔静脉
肺循环:左右肺静脉>左房>左室>肺动脉>回左右肺静脉
其中左房与右房之间存在交通:卵圆孔未闭,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存在交通:动脉导管,并通过动脉导管供应下肢血供。另外可能存在体肺侧枝循环
讨论后决定常规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肺动脉插管(阻断左右肺动脉后),肺动脉插管前后血气结果(肺动脉插管后可见股动脉氧供明显好转):
PH
PCO2
PO2
Na
K
Ca
GLu
Lac
Hct
BE
SaO2
Hb
诱导后颈内V
7.42
48
18
137
4.0
1.21
3.9
1.9
50%
6
28%
155
CPB开始 A
7.56
28
359
144
3.8
0.31
8.8
4.7
34%
3
100%
105
CPB开始 V
7.50
36
46
144
3.4
0.53
8.8
4.2
33%
5
86%
102
股A,肺A插管前
7.51
35
85
144
3.3
0.54
9.0
4.3
34%
5
97%
105
股A 肺A插管后
7.52
30
271
144
2.8
0.64
8.8
5.1
30%
1.9
100%
93
术毕股A
7.29
49
124
151
4.0
1.19
15.5
11.1
25%
-3
98%
78
转流开始,SPO2立即上升至100%,缓慢降温,小剂量肾上腺素间断推注避免心跳过早停止,维持血压,探查完毕停跳液灌注,分离完主动脉,肺动脉,游离完冠状动脉深低温18度停循环,切断动脉导管之后降主动脉端侧吻合于升主动脉后壁,然后行Switch手术。
复跳后改良超滤,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血小板,生物胶覆盖,止血药泵注止血,泵注多巴胺,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力农,使HR150,血压66/49,CVP10-18,SPO2 100%,ETCO2 30-35.ST段<1.5,无明显心律失常,提示冠脉供血良好,术中心肌保护较好
术毕延迟关胸,放置房、室起搏导线,安全送回ICU。
第二日访视,患者循环稳定,吸入NO,电暖器保暖,HR172 SPO2 100%,BP 67/52,CVP 9
第三日访视,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仅剩多巴胺,氨力农维持,循环生理状态明显好转,镇静状态,拟于术后3日关胸,HR166 SPO2 100% BP 75/59 CVP15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U4MTI4MTMy==.html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大血管转位:
1) 主动脉(AO)发自右心室,肺动脉(PA)发自左心室;
2)胸骨旁长轴观:主动脉与肺动脉平行走行代替了相互交叉;
3)胸骨旁短轴观:主动脉位于肺动脉之前。冠状动脉是确定主动脉的标记。
4)病人的存活依赖于缺损(ASD,VSD,PDA)的存在。 没接触过开胸手术,有时间来学习,收藏了。 安贞的任主任常说有一种病不能吸氧,氧浓度一高就死,那时觉得高深莫测。当他把整个主动脉弓中断的病理生理祥细地解释完后,不由惊叹居然有这么奇妙的病情。 2# xyz-cn99
我们上周做一例3.25公斤,14天的新生儿。是简单的房室缺。我们体外循环的管理除上所述还有一点是患儿入室时室温调到26-27度保温。手术开始后再降室温至22度。白蛋白和血浆在预充时加入增加胶体压使胶晶比达1.3:1。针对预充后稀释度相对较大转流开始后根据情况进行超滤。大动脉转位降温时新生儿头部加冰袋匀速降温。深低温低流量时流量一定不能过大。 为华西医院喝彩,感谢楼主的精彩病例。
我有两个疑问:
1、此婴儿只有3.8kg,按85ml/kg的血容量计算,仅有320ml的血容量,若给予50ml的液体就占体液的15%了,不知术中该如何精确补液?
2、楼主提到注意头部保温,我们也注意到经常术中即使水毯开着(身体背侧),暖风机开着(下半身),婴儿体温仍然在较低水平,可能与头部丢失热量过多所致,术中如何对头部进行保温呢?还有是否所有液体都应该加温输注?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正手术 Correctire Operation of Complete Transpostion of Great Ateries(彩色)手术操作图解
[适应证]
1.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完整。
2.生后2-3周内手术。
3.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可在三个月内手术,同时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扎或缝闭动脉导管。
4.也可先做肺动脉带缩手术,10~14天后做大动脉调转术。
[手术步骤]
1.胸骨正中切口。
2.切开心包探查核实诊断;明确大动脉相互关系;冠状动脉开口位置;有无合并其他畸形。
3.建立体外循环(图1)。
4.分离两大动脉,完全游离肺动脉,直达两侧肺动脉心包出口处。
5.游离冠状动脉起始部,将两冠状动脉开口呈钮扣状切下(图2)。
6.于瓣环以上lcm横断主动脉,靠近左右肺动脉搏动分叉处切断肺动脉(图3)。
7.将肺动脉干进一步分离,并安放在升主动脉前面,用5-0聚丙烯线将起源于左心室的肺动脉近心端与升主动脉远心端吻合(图4)。
8.在肺动脉根部作一圆形切口,用5-0聚丙烯线吻合冠状动脉(图5)。
9.排左心气,开放主动脉,恢复冠脉血流,将肺动脉远心端与升主动脉近心端作端端吻合(图6)。
10.用心包补片修复升主动脉切口(图7)。
我大概学习了一下该病例,我觉得做得非常精彩。我也参与过几例这样的麻醉,但是可惜的是没有像祥子这样把它记录下来,谈谈我们的做法!我觉得心脏手术的患儿,最好经鼻插管,这是我们的一做法:
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防止气管导管脱落,因为这种手术时间长,术后要呼吸机辅助治疗, 小儿呼吸道本身就较短,管子放得较成人要浅很多,所以经鼻插管后可利于固定,还有一点就是可以早些经口提供肠内营养,像这种患者的手术,我们通常做三个测压装置,一个是上肢桡动脉压,另一个是股动脉测压,有点像弓中断或弓缩窄的手术,用以对比术前及术后对各个循环的影响。主要的血管活性药物和NO降肺动脉的方法都差不多!呵呵,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I3NjM2ODY0==.html
DIscussion of Cardiac MRI 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 World renowned UCLA cardiac surgeons preform these complicated corrective procedures.
一个很不错的讲课,其中有一段采用动态连续的MRI图像显示了大动脉转位的复杂血流变化。 本帖最后由 老骥伏枥 于 2009-10-25 20:40 编辑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病理生理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指主动脉和肺动脉对调位置,主动脉瓣不像正常位于肺动脉瓣的右位,而到了右前,接右心室,而肺动脉瓣在主动脉瓣的左后,接左心室。左右心房、心室的位置未变,心房与心室的连接亦正常。这样静脉血回右心房右心室后出主动脉又到全身,而氧合血由肺静脉回左心房左心室后仍出肺动脉进肺,使肺循环和体循环各行其路,失去循环的生理原则,如同时合并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的交换血流,患儿方能暂时存活。两个循环交换的有效血流多少决定可交换的部位、大小及通过肺循环的总血流量,如患婴出生后动脉导管已闭,又无室间隔缺损,血流的交换只有卵圆孔一条途径,如此微量的交换必然引起严重的紫绀。如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口径相当大,则动脉血氧饱合度决定于肺血流量的多少,如有肺动脉的狭窄或高压,肺血量于是减少,虽有足够大的缺损可供血流交换,但因总的摄氧量太少,交换量不足,所以动脉血氧饱和度仍低,仍会伴有严重紫绀。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有独特的转位生理,特点是肺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主动脉。这是由于两个平行循环造成。因此,两个平行循环之间的交通是保证患儿存活的必要条件。患儿出生后前几天主要是靠未闭的动脉导管来维系交通;当动脉导管闭合后,如果没有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儿无法存活。
胎儿期,TGA患儿由于非限制性PDA的存在,左右心室心肌厚度相同,左右室压力也相同。出生后随着动脉导管压力的下降,氧分压增高和PDA的闭合,室间隔完整TGA患儿做左室压力也很快下降,到生后4——6周,左室已经难以承担体循环压力,同时,由于肺血管阻力下降,肺血流增加,又是可以是体循环血量的3——4倍,表现为肺血多的发绀性心脏病。而TGA合并非限制性室缺或大的PDA。左室压力可以很好的保持。但此类病人由于肺血管的高流量和高的血氧饱和度,肺血管病变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进展到不可逆阶段。
如果合并左室流出道梗阻,肺血流会不同程度减少,再加上TGA的转位生理,患者会变现重度发绀。TGA的病人如合并主动脉弓缩窄或离断,下肢的血由左心室的饱和血通过PDA来供应,临床上表现为下肢血饱和而上肢血不饱和的特异性反差异发绀。
5# 1001
另一个是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也不能够给太高氧. 3# xyz-cn99
文中所说的上下肢有创血压监测,是不是需要放置两个穿刺在上肢和下肢的动脉呢? 3# xyz-cn99
文中所说的上下肢有创血压监测,是不是需要放置两个穿刺在上肢和下肢的动脉呢?
shenxiu2 发表于 2009-10-28 10:31 http://www.xqnmz.com/images/common/back.gif是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3# xyz-cn99
文中所说的上下肢有创血压监测,是不是需要放置两个穿刺在上肢和下肢的动脉呢?
shenxiu2 发表于 2009-10-28 10:31 http://www.xqnmz.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一般选择左侧挠动脉和左侧股动脉同时测压,目的在于监测上下肢的血压差异和血气,两者的差别可以反映主动脉狭窄的程度,亦可反映术后PDA,主动脉弓离断的手术效果。 本帖最后由 1001 于 2009-10-30 17:43 编辑
病例很精彩。
主动脉弓远端中断,也就是说,头颈双上肢是转了位的主动脉供血,腹部下肢是动脉导管供血,能不能说说转流后主动脉和肺动脉流量是怎么计算和控制的。
PDA有个特性,高氧浓度下自动收缩。也就是说,血氧浓度一高,股动脉血压下降。不知术中是否有这种现象发生。
另外,是先吻合主动脉中断,还是先断PDA?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