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麻醉科主任之幻想日记
刚才和财务科的人通过电话。大致了解了下我们科室的奖金计算方法。所得减去支出,乘以一个百分比,就是我们的奖金。其他的则上缴医院,由医院统一调配。百分比是固定的。因此,能够影响我们奖金收入的,就是所得与支出了。
而所得,就是我们所有的诊疗费用。相对来说,除了疼痛以外,我们能开展的项目大多依赖其他临床科室,想靠自己创收是比较困难的。那我们在短期内唯一能够改进的,就是支出方面了。
我了解了一下,我们的支出两个大项:器械与耗材。
器械类因为这几年医院的业务在不断扩展,硬件类的购买数量在直线上升,科室和医院是按照一定比例分配来进行筹集购买器械的资金。而根据财务的逐年分摊费用,每个月这方面的开支不小。
另一方面就是耗材,包括无菌针管、三通、输液器、各类导管、石灰石等等。这些不起眼的东西竟然是第二大开支。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这方面的开支,看来,从今以后要加强耗材类的管理。
为了减少开支,提高奖金,我决定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成本控制。
器械类的费用。虽然器械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购买,只是分摊到未来的费用。但如果我们现在不维护好,那么其使用寿命与期限必定要减短。相对来说每台仪器的使用寿命短了,则其分摊到每个月份的开支就会增加。(财务科告诉我们是按照五年的使用期限来平摊费用,也就是说五年后才不计费用。而机器维护越好,使用期限越长,则五年后的这块费用免除的时间就越长)并且,器械维护越好,在使用过程中越不容易发生问题,也能够减少临床医疗意外的发生。所以,定期进行系统的器械维护、日常正常使用仪器、合理安排使用器械的频率、定期检查排除问题等,这些措施应该立刻开始制定实施。
耗材类的费用。每台手术的各类耗材,不是那么容易监控的。临床需要及临床安全是我们第一个要考虑的,因此不能给临床下达苛刻的节约指令。看来主要得以教育为主,告知大家耗材的费用就是我们的奖金。另外,每台手术的耗材由主任医师来进行监督使用,发现有特别浪费的,则需要严厉批评。还有,就是要尽量避免个人的一些“不轨行为”。至于各类耗材的质量,也是和其费用有关系的。假如在放置深静脉导管不顺时导丝发生质量问题,必然要导致新打开一个中心静脉导管包。因此,类似的质量问题应该有所统计,在相同类别的产品中选择出性价比最高的。石灰石的效用也同样可以由监测呼末CO2来进行衡量比较。
再就是我们的一些习惯,也需要改进。例如麻醉结束应该随手将氧气阀门完全关闭,阀门有故障的,应该及时修理;没人在的区域,应该随手关灯;洗手的水流大小不应开到很大,溅到水池外面不但浪费而且不利无菌环境;掌握正确戴手套的方法,减少浪费;掌握良好的书写习惯,避免浪费纸张。
节能减排,其实离我们不是那么遥远。在响应中央号召的同时,提高了我们自身的奖金,何乐不为!
[ 本帖最后由 adcc5460 于 2008-8-27 15:21 编辑 ]
写这个帖子的目的
连续写了13篇了,几乎江南才尽了,才突然想起似乎连个写作目的都还没有搞清楚。我在一个满是麻醉专业技术人员的论坛里写这些个管理方面的东西干嘛?难道我期望大家能看懂?就像我当初申请当这个版主一样,我的目的是,将大家偏离的目标带回来。
医疗行业这几年在忍受煎熬。在这当中的人们自然不能幸免。大家饱受道德与现实的考量。我们似乎总是从天使到恶魔之间进行着角色转换。
为何我们会如此?医疗行业究竟怎么了?太多的专家和媒体都在解释这个问题。可我们管窥全豹,到底能否洞悉一切?
这几年,快速发展的经济,极速膨胀了社会购买力。尽管工资涨幅总低于物价涨幅,可大家的生活总还是在越来越好。可有些东西我们短期内的改变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人的需求。例如民主、例如法制、例如中国人的自信心、例如我们的教育,以及短缺的医疗资源。
很多人说医疗行业的市场化害苦了老百姓,有人说市场化不够。可问题是,在新中国的医疗行业,从来就不曾存在过市场化。但是,这并不代表市场能解决任何问题。市场只是资源的一种分配方法。任何贬低市场的作用的人,和任何过度推崇市场作用的人,都是我们应该教育和批评的人。
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把医疗行业做大做强。而是要跟上人们的医疗需求。我说跟上,不说满足。满足太累了!
我亲身在三甲医院第一线,临床和管理都干过,切实体会过什么是事业单位的“效率”。
我不说拿纳税人的钱,就得如何如何。起码,我替部分医疗卫生人员感到内疚。因为这个工作,对某些人来说,仅仅是个谋生手段。这是社会发展必然的代价。
可就是这个谋生手段,我们都没有将其看护好,左右总是东窗事发。遭灾的,总是患者。
今天的患者是别人的亲属,明天的患者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的亲属。因为我们都在同一个系统内,是我们自己将其弄成这个样子。
我的老师在我告诉他这个决定时:他直视着我,问“你觉得管理比技术重要?”说实话,我不认为管理比技术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是技术才能改变一切,是技术上的突破能为管理提供垫脚的基石。可是,我的疑问,至今也没有回问我的老师:“中国医疗行业这样走下去,能有技术吗?”
看看论坛里大家转贴或自己写的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有几个是积极的?态度决定一切。
所以我想做的,和我在做的,以及我曾经做过的,都是希望将“医疗是基于科学和伦理的”这个理念带回来。
麻醉界的老一辈,医疗界的老一辈,他们每每谈及现在的医疗环境,总是一句感叹“这还怎么干哪!”
想想千百年前,医疗技术绝对不如现在。可医患关系没有这么紧张过。所以,一句很实在的话:技术永远不是人际间关系的制约因素。
大家或多或少见过一些蹩脚的医生,技术糟糕,却总能获得家属的理解。没有什么好嘲笑的,现代医疗不就是心理加生理加社会么?病急乱投医,不正说明治病救人,心理解脱或许比治病本身更重要?安慰剂的作用,不也证明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心理依赖?
基于这基本的伦理规则,严谨而神圣地对待一条生命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精通掌握你的技术。
坐着抱怨,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媒体胡说,抱怨政策失误,抱怨患者无情!难道我们都是一群怨妇(抱歉用了女性的侮辱性词汇,没有更好的了)?
抱怨社会不公的,要想法告诉大家,要拿出证据来,说明社会确实不公。
抱怨媒体胡说的,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利用法律的手段,剪除这些苍蝇的嗡嗡声。
抱怨政策失误的,要举出实例,给出更好的建议,协助政府完善我们的政策。
抱怨患者无情的,要针尖对麦芒,对少数态度恶劣的人群不能姑息养奸。
如果您做不到,那就闭上嘴,好好做学问去。
[ 本帖最后由 adcc5460 于 2008-8-30 01:25 编辑 ] 预留楼层 4 预留楼层 5 预留楼层 6 预留楼层 7 预留楼层 8 预留楼层 9 版主是个管理人才啊,不过现实制约因素太多,要能一展拳脚光有好的设想可不够。 原帖由 xiaoxiaoma 于 2008-8-23 21:43 发表 http://www.xqnmz.com/images/common/back.gif
版主是个管理人才啊,不过现实制约因素太多,要能一展拳脚光有好的设想可不够。
所以我现在改学管理学去了,就是想自己创造条件来“一展拳脚”。
各位发现要是和您的经验有什么冲突的,尽管提出来。
有什么是您科室的比较突出的问题的,也可以提出来。
大家讨论讨论,互通有无。因为将来各位可能就是麻醉科主任、医院领导啊!:lol
[ 本帖最后由 adcc5460 于 2008-8-24 14:53 编辑 ] 不知何时幻想变为现实,楼主加油想吧 麻醉人员越是稀少,队伍内部就越应该团结,但是往往一些非理性的竞争,使科室的凝聚力反而不如一些大科室。麻醉学科带头人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麻醉整体队伍的发展至关重要。
期待续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