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苏醒后不同的吸氧方式带来的不同效果
以下文章来源于胸科麻谭,作者王煜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
随着全身麻醉在危重疑难患者手术中的占比增加,麻醉恢复室(PACU)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麻醉恢复室是全麻患者术后复苏、短期观察、监护和治疗的重要场所。
患者在PACU的逗留时间大多为1小时,很少有超过3小时的。影响患者延迟出PACU的因素中有一类病症是呼吸系统并发症,表现为术后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是胸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患者有几率由此继发呼吸心脑衰竭,心搏骤停,甚至危及生命。
氧疗是预防、改善和纠正低氧血症最常用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能有效提高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
氧疗通常使用鼻导管和面罩吸氧,以此使患者吸入气体中的氧浓度大于大气中的氧浓度,从而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合理且及时的术后氧疗,不仅有利于手术切口愈合,降低术后感染率,而且术后恶心、呕吐减少,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常规病房中的氧气疗法大多选择鼻导管吸氧,除非鼻导管吸氧无法长期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其次才会选择面罩吸氧。PACU中,常用面罩吸氧。由于肌松残余和镇痛药物代谢不全的风险,对呼吸有着不同程度的干扰和抑制,导致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受限、呼吸遗忘,风险增加。
鼻导管吸氧的实际吸入FiO2和给氧浓度不成正比,受分钟通气量、吸气流速等影响,通常吸入的FiO2较低,不能增加肺内分流,提高肺活量(FVC)。当然,鼻导管吸氧相对简单,需氧量也比面罩吸氧少,但患者鼻腔可能会干燥不适。
在PACU中给氧应该确保患者安全吸氧,有效给氧,流量一般控制在每分钟6升以内,吸入气氧浓度控制在45%以内,这样高氧损伤的风险将会大大减少。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能够快速与氧分子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使机体细胞有效氧浓度上升,促进排除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快速纠正缺氧,减少高碳酸血症的发生。
END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