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糖不次糖 发表于 2024-11-29 01:09:06

综述 | 穴位电刺激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4-11-29 01:13 编辑

以下文章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作者陈俊杰,黄宇光,等

穴位电刺激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俊杰 车璐 崔雀玄 黄宇光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通信作者:黄宇光Email: [email protected]
【摘要】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全身麻醉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ONV不仅给患者带来不良体验,影响患者康复,还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除止吐药物外,穴位电刺激(EAS)作为减少PONV发生的预防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EAS的作用机制、最适刺激参数以及与药物联合的效果尚未得到充分阐明。本文就EAS预防PONV的刺激参数、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及新思路。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穴位电刺激;机制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是指在麻醉后苏醒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中或者在术后24 h内发生的恶心和/或呕吐或干呕。PONV是全身麻醉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30%左右,在高危人群中可高达80%[1]。穴位电刺激(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EAS)可用于预防PONV的发生,然而目前EAS的作用机制、干预参数和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尚不清晰。本研究就EAS预防PONV的刺激位点、干预参数、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及新思路。

PONV的临床现状
PONV是全身麻醉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ONV的4个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非吸烟史、晕动症或PONV病史、预期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1]。PONV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轻、使用吸入麻醉药、手术时间长及手术复杂等[2]。PONV发生机制复杂。Horn等[3]研究表明,恶心与前脑通路相关,呕吐与位于延髓的呕吐中枢密切相关。呕吐中枢可接受来自消化道、催吐化学感受区(chemoreceptor trigger zone, CTZ)、小脑、前庭以及高级皮层的传入信号。CTZ位于延髓第四脑室腹侧面最后区、血脑屏障外,可接受吸入性麻醉药或阿片类药物等血浆药物化学信号刺激。PONV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不愉快的术后体验,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影响程度与严重的术后疼痛相近[4]。Eberhart等[5]研究表明,PONV预防策略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支付意愿和住院满意度。此外,PONV还可引起一系列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切口裂开、出血等,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非预期住院可能性增大及医疗费用增加[6]。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药、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药、糖皮质激素、多巴胺2型受体拮抗药等预防和治疗PONV的发生[7],但仍有约30%的手术患者会发生PONV[8]。此外,以上药物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如5-羟色胺受体拮抗药导致的头痛和便秘,多巴胺2型受体拮抗药导致的锥体外系症状、镇静、心律失常和QT间期延长,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高血糖、免疫抑制和伤口愈合不良等[9]。PONV的防治需要其他简便且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补充。穴位刺激的方法包括针灸、电针刺激及经皮电刺激,其中经皮电刺激具有无创、简便、参数便于控制的特点,可有效预防和治疗PONV,广泛应用于临床[2,10]。2020年术后恶心呕吐防治指南指出,刺激内关穴可有效预防PONV[2]。

穴位电刺激在预防PONV中的应用
2020年术后恶心呕吐防治指南推荐,对于PONV高危(PONV简易风险评分≥2分)患者,应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止吐药物进行预防,并联合多模式预防方案,如充分补液、全凭静脉麻醉、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非药物干预等,其中非药物干预包括内关穴电刺激[2]。EAS由中国传统针灸疗法发展而来,通过电刺激使干预参数得以量化。EAS分为电针灸(electroacupuncture, EA)及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两种。两种方式都可用于预防PONV的发生,EA为有创操作,有针灸针扎入对应位置;TEAS为无创操作,通过放置电极在相应位置进行刺激[11]。近年来,由于EAS简单易行,在恶心呕吐、疼痛、癫痫、抑郁症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2]。

刺激位点预防PONV的刺激位点包括内关穴、足三里穴、合谷穴等[12]。内关穴位置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1)是预防PONV的标准刺激位点。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内关穴可用于治疗疼痛、呕吐、晕动症、心脏不适等。Moore等[13]研究表明,耳穴针灸(auricular acupuncture)及耳穴电刺激也可用于预防PONV。

干预参数EAS用于预防恶心呕吐的干预时间点在临床研究中尚未取得统一。在术前、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均可进行穴位刺激以预防PONV[11]。电刺激干预时间亦尚未统一。目前最常用的电刺激时间是30 min,可于术前或术后一次或多次进行穴位刺激[12]。Wang等[14]应用可穿戴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从术前30 min开始至术后24 h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内关穴电刺激,结果表明患者PONV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目前,临床研究中EAS的刺激参数(刺激时长、时间点、刺激波长、频率、波形等)均未统一[12],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比较不同干预参数间的差异。
有效性及安全性大量研究[10-12]表明,应用EAS可有效预防PONV的发生。Lee等[15]研究表明,与不使用止吐药或假刺激比较,内关穴刺激可明显降低PONV发生率,其效果与甲氧氯普胺、氟哌利多、昂丹司琼、地塞米松等相当;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地塞米松等联合内关穴刺激可进一步降低术后呕吐的发生率,但并不降低术后恶心的发生率。Wang等[14]研究表明,通过可穿戴式EmeTerm手环予内关穴电刺激可减少接受宫腔镜手术患者PONV的发生。Yeoh等[16]研究表明,内关穴电刺激可降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恶心的风险。Szmit等[11]通过对26项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表明,EAS可降低术后发生恶心或呕吐的风险,并可减少治疗恶心呕吐药物的使用。目前EAS干预可通过类似智能手表的手环样可穿戴设备实现,进一步提高了其应用的便捷性[14]。

在现有的大多数临床研究中,受试者多接受单药预防或不进行药物预防,而未接受PONV防治指南推荐的双联药物预防[2],因此在双联药物预防的基础上,EAS预防PONV的有效性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明。Gao等[17]通过一项纳入1 655例受试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与单独使用止吐药物比较,在地塞米松复合5-羟色胺拮抗药(托烷司琼或帕洛诺司琼)预防的基础上联合EAS(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可进一步降低PONV的风险,但是此研究的麻醉方式和流程未统一,麻醉因素可能会对研究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杜瑞妮等[18]研究表明,与单独使用止吐药物比较,经皮电刺激(内关穴和足三里穴)联合地塞米松和帕洛诺司琼可进一步降低PONV发生率。Zeng等[19]研究表明,与仅用止吐药物比较,电针刺激(内关穴和合谷穴)联合地塞米松和格拉司琼可进一步降低PONV发生率,但以上两项研究未统一麻醉方式。然而,Li等[20]研究表明,对于接受全静脉麻醉的患者, EAS(内关穴和足三里穴)联合药物预防并不能降低PONV发生率。根据目前研究的结果,EAS联合药物预防PONV的效果,尤其是联合围术期多模式预防的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安全性方面,暂未见EAS严重不良事件的报道。一些患者在针刺或电刺激时会出现轻微出血或疼痛,或电极表面的皮肤上出现发红和瘙痒,但以上不良反应均具有自限性[12]。

作用机制目前研究多集中于EAS临床有效性的验证,尚缺乏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EAS预防PONV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推测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EAS可调节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及其他神经递质的释放[21],并减少患者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降低PONV发生风险。(2)EAS可提高脑内皮质醇水平[22],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PONV发生率[2],穴位刺激发挥类似糖皮质激素的效用,但糖皮质激素预防PONV的具体作用机制不详。(3)EAS可降低血浆中5-羟色胺浓度[23],5-羟色胺水平与恶心呕吐的发生密切相关,高水平的5-羟色胺促进恶心呕吐的发生[24],穴位刺激可通过降低5-羟色胺水平减少PONV的发生。(4)EAS可调节内脏神经向下丘脑室旁核的信号传导[25],减少恶心呕吐反应。(5)EAS可抑制交感神经并兴奋副交感神经[26],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与恶心呕吐发生密切相关。呕吐的前驱反应(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及呕吐过程均发现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26]。综上所述,EAS预防恶心呕吐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多系统的效应途径。

另外,EAS预防PONV可能通过自主神经调控实现。压力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 sensitivity, BRS)是指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程度,一般以单位毫米汞柱(mmHg)血压变化导致RR间期的变化量来表示,心率随血压波动的变化越明显,BRS越高。手术或麻醉会显著降低患者BRS[27],BRS失常则会导致正常血压调节机制丧失,血压波动性增加[28]。而术中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均是PONV的风险因素。Zhang等[29]研究表明,电刺激足三里穴可有效逆转高血压小鼠BRS的病理性降低。因此推测EAS可能通过逆转或减少围术期BRS的下降,预防PONV的发生(图2)。

小    结
PONV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给患者带来不佳的就医体验,增加住院成本、影响术后康复。EAS可有效降低PONV的风险,并减少止吐药物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随着近年来技术发展,EAS变得更为简单便捷,相信将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EAS联合双联药物方案的有效性尚需高质量研究支持,关于EAS预防PONV的最佳干预参数尚未统一,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以上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略。DOI:10.12089/jca.2024.11.016
END
▼点击“阅读原文”更新最新版APP6.1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综述 | 穴位电刺激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