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女性在左侧卧位(LLDP)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Anesthesiology》2025
总结:本研究通过同步监测颈总动脉(CCA)和颈内静脉(IJV)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妊娠晚期孕妇左侧卧位(LLDP)对静脉回流及动脉血流的影响,旨在验证LLDP缓解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ve Syndrome, SHS)的生理机制及临床适用性。一、研究方法:
1. 技术手段:
- 使用无线可穿戴连续波多普勒超声设备(FloPatch),同步监测CCA的校正血流时间(ccFT,作为每搏输出量SV的替代指标)和IJV的多普勒形态(反映右心房压力变化)。
注释:改图展示了颈动脉和颈内静脉同步多普勒超声检查,该检查分别用于推断每搏输出量和右心房压力的变化。
------图A:患者处于仰卧位,此时血流时间(FT)缩短。图中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ccFT)为271毫秒,颈内静脉形态呈连续状(相较于基线有所下降)。这表明在仰卧位时,可能出现了每搏输出量减少和右心房压力降低的情况,因为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可作为每搏输出量的替代指标,其数值降低意味着每搏输出量减少;而颈内静脉连续的形态特征提示右心房压力较低。----- 图B:患者处于左侧卧位90秒后,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恢复到335毫秒,颈静脉多普勒形态变得明亮且呈现搏动性,出现了收缩期(S)和舒张期(D)波。这说明左侧卧位使得每搏输出量增加,右心房压力上升。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的增加反映了每搏输出量的增多;颈内静脉出现搏动性且形态明亮的变化,表明右心房压力升高 。通过对比图A和图B,清晰地展示了体位变化(从仰卧位到左侧卧位)对孕妇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即左侧卧位有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2. 研究对象与设计:
---- 个案研究:纳入一名36岁、孕39周(G2P1)的孕妇,在择期剖宫产前进行体位干预(仰卧位→左侧卧位)。
- 通过图像与数据记录ccFT和IJV形态的即时变化(干预时间90秒)。
3、结论:
3.1 左侧卧位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
--- **CCA血流**:ccFT从仰卧位的271 ms增至335 ms,表明SV显著提升;
- --**IJV回流**:IJV多普勒形态由高流速连续性波形转变为低流速搏动性波形(S波和D波),提示右心房压力升高,静脉回流改善。
3.2 机制:
LLDP通过减轻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优化静脉回流与心输出量,从而缓解SHS。
3.3 临床意义:
支持LLDP作为术中或麻醉后体位管理的有效干预措施,尤其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孕妇。
4、创新性与局限性**:
--- **创新性**:首次结合无线可穿戴设备实现颈动静脉同步监测,为产科血流动力学评估提供实时、无创的技术方案。
--- **局限性**:单一个案研究,样本代表性有限;未探讨不同妊娠阶段或病理状态的影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二、内容扩展
1. 左侧卧位改善静脉回流与心输出量的机制
---- 生理基础:妊娠晚期子宫压迫下腔静脉(IVC)导致静脉回流减少,进而降低心输出量(CO),引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左侧卧位通过减轻IVC压迫,优化静脉回流,从而增加右心房压力和每搏输出量(SV)。
- 文献扩展:
---- 2018年BMC研究通过电生物阻抗法(ICON设备)测量CO,显示脊髓麻醉后左侧倾斜15°或30°均显著增加CO(平均增加0.54 L/min)和平均动脉压(MAP),且两种角度效果无差异。
2、围术期麻醉管理:
- ---脊髓麻醉后低血压(PSH):脊髓麻醉导致血管扩张和交感阻滞,进一步加剧低血压风险。左侧倾斜体位(LLT)可提升CO和MAP,减少对升压药的依赖。
3. 两个研究对比
一致性结论:两项研究均支持左侧体位通过减轻IVC压迫改善血流动力学,且低角度(15°-30°)即可生效,无需更大倾斜。
总结:
现有证据表明,左侧卧位(LLDP/LLT)通过减轻IVC压迫显著改善妊娠晚期及麻醉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CO、SV、MAP),且低角度倾斜(15°)即足够有效。Soloniuk等(2025)的创新监测技术为实时评估提供了新工具,而BMC研究(2018)的大样本数据进一步支持其临床普适性。未来需结合多中心随机试验与技术创新,优化产科麻醉中的体位管理策略。
本文案涉及到的文献:
1、Soloniuk, Leonard J. M.D.1; Baker, Christopher B.S.2; Mao, William B.S.3. Hemodynamics Effects of the Left Lateral Decubitus Position in Pregnancy as Assessed by Simultaneous Internal Jugular and Common Carotid Doppler Ultrasound. Anesthesiology 142(2):p 349-350, February 2025. | DOI: 10.1097/ALN.0000000000005254 .
2、Hasanin, A., Soryal, R., Kaddah, T. et al. Hemodynamic effects of lateral tilt before and after spinal anesthesia during cesarean delivery: an observational study. BMC Anesthesiol 18, 8 (2018). https://doi.org/10.1186/s12871-018-0473-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