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投稿| 让爱传播-麻醉科手术室内的社会志愿者
本帖最后由 将进酒 于 2015-8-23 09:18 编辑摘要:志愿者服务是博爱医院麻醉科在暑期组织的一项公益性社会服务活动。我们在社会上征集合符资格的志愿者,经过岗前培训,把志愿者分配到麻醉科手术室各个非无菌区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沟通,帮助性服务,协调秩序等等工作。通过这次活动,志愿者们对手术室的工作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体会到医务人员的艰辛,并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感言和良好的建议。
社会志愿者在医院服务在国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儿了。据统计,美国医院有10%~20%的社会志愿者长期在医院提供服务,他们的服务范围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沟通协助性服务,支援性服务等。国内的医院志愿者服务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只有少数医院有规范的志愿者管理流程和有效的运作和保障机制。
每年暑假,手术室会特别忙碌。手术量大概比平时增多20%左右,医护人员在暑假是很难提出休假要求的。病人等候区挤满了等候手术的病人,PACU躺满了术后的病人,这两个地方往往就只有1-2个医护人员在监控,他们脚上就像抹了油似的,不断在病人旁边穿梭游走。连喝口水,上个洗手间都顾不上,PACU的麻醉护士甚至连吃饭都盯着监护仪。
志愿者服务是中山市博爱医院麻醉科青年文明号和医院团委组织起来的一项暑期公益性社会服务活动。医院在社会上征集合符资格的志愿者,主要对象是大学生,有医学专业相关背景或心理学背景的优先选择。暑期两个月时间分为四批志愿者,每批5个人。志愿者上岗前均经过专业培训过程,包括心理辅导课程培训,心肺复苏知识培训,手术室环境的熟悉等。他们负责术前陪伴等候手术的病人,有心理学知识的志愿者可以运用专业知识调整病人紧张的情绪,还可以陪伴小儿玩耍。
志愿者的着装和我们一般工作人员是有些区别的,主要是他们要穿上有志愿者标志的统一服装。佩戴工牌,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志愿口号!这个小花帽是我们专门挑选送给他们的,病人或小儿看到小花帽能缓解紧张的情绪。
在门诊手术室,暑期每天安排有上百台小儿小手术。志愿者负责协调病人等候和出室的工作,维持秩序。减轻了门诊护士的很大压力。
志愿者还可以在PACU服务,他们可以在护士的指导下帮病人接上和松解监护仪器,防护比较躁动的病人,协助运送病人回病房。也是让PACU的护士有了一点点喘气的机会。
志愿者一般都是第一次接触病人,他们表示有点紧张,但是很愿意为病人服务。也很愿意帮助医务人员工作。因为他们在无菌区工作,因此不需要对他们进行很多无菌知识的培训,他们也不会接触病人的伤口,所以工作起来很快就适应了,也不会对病人的病情有影响。
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一般是比较有爱心和善良的年青人,我们这批志愿者当中其中也包括有生了小孩的在职工作者,她专门请了年休假过来当志愿者,让我们非常感动。
手术室志愿者工作了结束后,他们对医院的工作都有很深刻的体会,下面是在我们志愿者们在工作结束后的感言,十分真挚。
康旖钿:很开心能到博爱医院做志愿者。进手术室之后,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会参加这活动?其实只是因为放假太无聊+对手术室充满好奇+找机会锻炼自己。
以前觉得医生是一份很神圣的职业。进去手术室之后加深了我对医生的理解:每天有做不完的手术,照顾不完的病人,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累累累……有时候会听到有些医生开玩笑说:“是那个学生这么不幸报医学专业,都不知道医生有多辛苦。”是啊,医生一个苦中带甜的职业,或许医生不是一门职业,而是一份使命与天职。
进去了复苏室的时候,之前什么也不会,但是也努力地学习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整理床铺,安抚病人,送病人回病房等等,每天完成这些工作,都让我觉得很有满足感,很开心!获益良多。
真心地感谢手术室每位同事这两个星期以来的照顾,手术室真的是个有爱的大家庭。
陈倩男:做了十天的志愿者,一开始很好奇,然后就感觉很累,真的很累。来多少病人,就要接多少病人。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而不管不观察他们。病人刚做完手术,心理素质也不是很好,就一直有问题在问,有时候有很多病人的情绪并不安定。在那里最怕来小孩,因为小孩他并不知道,刚做完手术要怎么样,而是一味的在那里哭闹。这时候你就要去耐下心去安慰他。昨天下午刚下班的时候,自己很开心的在想,啊终于做完了。但是,我跟感谢有这个机会,让我锻炼了自己,给了我一次机会。这次来博爱医院真的比我刚开始想要学到的更多。
温玮琪:医生,这个词,对于我来说很神圣。感谢博爱医院给予我这次机会,让我更加深入了解医生这个行业。在复苏室工作了两个星期,让我了解了很多也看到很多。每天任务大概是:拉床,和护士一起送病人,安慰病人等等。复苏室里,给予我最多记忆是小娟娟,潮叔,小霞;面对每天如此重复的工作,他们也从中找乐,很开心也很温馨。这期间让我感动的事很多,每次拉床回来时候总会遇上帮你按电梯,帮你推床出电梯,帮你开门的人;还有每次送病人出去,家属迎上来并对着我们会心一笑,或者说声谢谢的时候,心里莫名的感动。不过,有时候经过吃饭地方,已经两三点了,看见有些医护人员才刚吃饭,而且还有些还没吃,心里感觉酸酸的。至于建议,在这两个星期,我看到了麻醉科的工作人员都在为病人作出自己的努力。我觉得也应为医生自己想想,在打饭那个时间段,如何能确保每一个医生都能打到饭,如何能为需要做手术的医生快速打好饭也很重要的。我觉得领导者多为医生着想吧,只有医生好了,病人才会好。也借此机会,对所有医护人员致敬!她们不是神,都是人。
吴晓枫:首先要感谢博爱医院提供这次的志愿者活动机会,还有麻醉科手术部门的所有同事这段时间来的照顾和包容。感觉这次义工非常有意义,因为很多时候以病人的身份才会走进医院,只有当角色互换的时候才会真切体会到医护人员的专业和无私精神。简单总结一下两周来的一些观察:很多病人在等待手术前是非常紧张和不安,一可能是出于对手术具体情况的不了解,二是对医院本事的一些条件反射心理因素。若没办法缩短等候的时间,可能适当分散和转移病人注意力会消除一些不安。例如在室内安装一台电视机,增加一些阅读书籍。儿童室内的玩具要避免购买过小的。另建议门诊部门增建电子屏幕和座椅分流等候人群,避免拥挤发生意外。谢谢!
尹文欣:这次在博爱医院当志愿者可以说是机缘巧合,此次经历可以说是收获良多吧。很多人对于医院想起的或许是,消毒水味,白大褂,冷冷的三言两语等等,这应该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吧——病人并不了解医生的工作状态。这次当志愿者中,我看到的是一天要接收几十台手术的手术室;忙忙碌碌,有时候要到一点多才能吃饭的医护人员;不断努力提升人文关怀、专业服务,促进病人和医院之间良好沟通和理解的手术室的同事们。用一位病人的话说:当医生真的挺辛苦的。在这段时间里,真心感谢麻醉科手术部所有同事的照顾。
通过志愿者在医院的工作和服务,一方面能让社会人士参与医院的无偿服务,增加了医院的辅助人员力量,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服务质量,并能减轻医疗支出;另一方面,能让社会人员真正融入医院,体会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更让他们感受到医护工作者艰辛的一面。对于现在,显得尤为重要的是当外界真正去了解医院时,他们会切身处地理解到医护的行为没有伤害患者的意图,并懂得怎样去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爱心是需要付出行动去感染和传播的,医院也希望我们这个活动能一直坚持下去。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批长期的志愿者,他们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到医院来参加服务。让社会的爱心传播出去,打开相互信任相互沟通之门。
作者: 周晓筠 中山市博爱医院麻醉科新青年麻醉论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