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作者都该知道的再投稿技巧
相信很多作者在投稿后都经历过好几轮的修改,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但即便如此,投稿后依然有些再投稿的技巧是作者们应该知道的,从而让论文可以尽快得到发表。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再投稿技巧的文章供参考:在投稿的时候,如果编辑在通知中没有明确说明是否需要标注修改痕迹,作者则应该向编辑确认。一般标注修改痕迹的方式有使用追踪修订功能、荧光标记或是改变文字颜色,如果编辑没有特别要求,你可以自己选择任何一种方式。此外,编辑有可能要求递交2种版本的修改稿,附有修改痕迹和干净的版本,如果编辑没有说明这一点,也请记得向编辑确认。
在递交修改稿的时候,应准备回复信(cover letter),尤其当你收到的审稿意见是非常详细且富有建设性的时候,以感谢审稿人和编辑的工作作为开场白是不错的方式。针对审稿意见的逐点回复应复制到回复信中,回复应该要说明根据意见在何处进行了什么修改,如果没有采纳其中的任何评审意见,则必须要说明原因。回复信虽然是编辑收到的,但审稿人也很有可能会看到,没有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是没有关系的,但作者必须表现出有仔细斟酌过每一条审稿意见的态度。
至于审稿人或编辑在原始稿件中指出关于拼写、标点符号之类的细节错误,这部分不需要逐一回复,可以说“所有的拼写与语法错误皆已修改”(All spelling and grammatical errors pointed out by the reviewers have been corrected)。身为非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如果你在修稿之后使用了专业英语润色服务,也要注明告知,这个信息表明你已经尽可能地减少了语言相关的错误。
最后,给作者们的建议是,绝对不要无礼或粗鲁的回复,像是“我已经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完成所有的修改,相信不会再延迟接受我们的论文了!”诸如此类的回复。当然,作者不需要对审稿人或编辑卑躬屈膝,但需要做到基本的尊重,比较好的说法是“我们期待收到您对于此次投稿的及时回复,我们很乐意进一步回答相关问题与反馈”(W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in due time regarding our submission and to respond to any further questions and comments you may have)。
(本文作者Helle V.Goldman 博士,《极地研究》期刊主编,意得辑专家视点客座作家)
楼主有心了,最近在论文修改问题上耗费了太多时间,尤其是在跟编辑的沟通上。 一个审稿人给了创新性不足的拒搞理由(完全创新是不可能的,但是是有创新的),而且对方很强硬,完全没有给予任何工作方面的肯定。其他三个审稿人没有提创新性问题,两个小修,一个大修,不知道这种情况下大修回去,这个审稿人的意见会不会使得编辑拒搞的可能加大呢? 学术点评 发表于 2017-8-29 09:53
一个审稿人给了创新性不足的拒搞理由(完全创新是不可能的,但是是有创新的),而且对方很强硬,完全没有给 ...
编辑给了大修,表示还有机会。审稿人提出了创新性不足,需要修改论文内容突出你的工作得到什么特别的成果,对领域有什么意义,回复这个意见的时候,也要详细说明创新点为何,如何在论文中修改凸显出来。整体来说,我觉得朝这个方向修改对你的论文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意得辑专家视点上有针对创新性进行相关讨论:期刊是否太过看重研究新意?期刊是否太过看重研究新意?祝修稿顺利!
意得辑Editage 发表于 2017-8-29 09:54
编辑给了大修,表示还有机会。审稿人提出了创新性不足,需要修改论文内容突出你的工作得到什么特别的成果 ...
这个建议还不错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