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分娩镇痛临床问题解析》,主编:赵培山 早在2002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就提出:在没有医学禁忌的情况下,孕妇要求减轻分娩疼痛即为分娩镇痛足够的医学指征。在2019年的更新中,ACOG重申了这一观点,并特别指出:所有接产医院应提供分娩镇痛服务,且不因孕妇的支付能力而受到限制。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CSA)《分娩镇痛专家共识(2016版)》及《中国分娩镇痛专家共识(2020版)》指出,分娩镇痛的适应证包括:①孕妇自愿;②经产科医师评估,可进行阴道分娩试产者(包括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等)。 因此,只要孕妇临产(即有规律的宫缩造成宫颈扩张和消失)和有要求就可以做分娩镇痛。 2.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禁忌证有哪些?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绝对禁忌证很少,包括:孕妇拒绝或穿刺时体位不能保持、穿刺部位感染、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理论上容易导致脑疝)。椎管内镇痛的禁忌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患者拒绝或不能合作。 (2) 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颅内压升高。 (3) 穿刺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 (4) 明显的凝血障碍。 (5) 近期使用药物抗凝(取决于最近使用的特定药物、用药时间以及剂量)。 (6) 未纠正的母体低血容量(如出血)。 (7) 培训不足或技术经验不足。 (8) 监护和复苏的资源不足(如人员、设备等)。 有些麻醉科医师认为孕妇存在全身性感染、既往患有神经性疾病、严重的狭窄性瓣膜疾病应列为相对禁忌证。然而大多数全身性感染(尤其是已经被及时治疗的)或者神经性疾病、心脏疾病并不是椎管内镇痛的禁忌证。凝血功能检查轻度异常或单项异常时是否能进行硬膜外镇痛仍然存在争议。另外,血栓栓塞预防药物的剂量和时间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麻醉科医师应该对每一名患者椎管内镇痛的获益和风险进行评估和利弊分析,再作出利大于弊的决定。 我们强调,被有些人认为是硬膜外镇痛“禁忌”的病理产科情况,其实并不是禁忌证。例如,臀位、双胎和早产儿的阴道分娩(有效的镇痛可以减少产道创伤),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有效的镇痛可以帮助控制血压),二尖瓣狭窄、脊髓损伤、颅内神经血管疾病(有效的镇痛可以减轻宫缩疼痛引起的心动过速、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和过度通气)。 3.椎管内分娩镇痛前的准备包括哪些内容? 分娩镇痛前的准备与实施其他麻醉一样,首先要对孕妇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检,这也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产科麻醉学组的建议。除了一般病史和手术史外,还应特别询问是否有哮喘、头痛、慢性腰痛等病史,这些与分娩镇痛并发症的鉴别诊断和中转剖宫产中用药有关。病史采集应包括产科的既往史、此次妊娠情况、麻醉和镇痛史等。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气道评估、心肺评估、背部检查等。必要时(比如有凝血功能障碍、脊柱严重畸形等)请有关科室会诊。 在椎管内镇痛开始之前,必须开放静脉(最好是18G或更大规格的留置针),维持输液,预防和纠正交感神经阻滞可能引起的低血压和其他并发症。 椎管内分娩镇痛前的准备包括以下几点: (1) 尽早与产科医师交流,回顾孕妇的孕产史。 (2) 进行精细的麻醉前评估:①了解孕妇的既往史、产科情况、有无麻醉禁忌;②进行针对性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气道、心脏、肺、背部。 (3) 回顾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4) 考虑是否需要做血型检测或交叉配血试验。 (5) 制订镇痛计划。 (6) 签署知情同意书。 (7) 检查设备,包括常规设备和急救设备。 (8) 开放外周静脉通路。 (9) 监护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10) 监护胎心率。 (11) 进行三方核对,核实信息。 4.有腰部手术史的孕妇能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吗? 能,但成功率可能降低。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经常做腰椎间盘切除术,Sharrock等报道,有脊柱手术史的非产科患者硬膜外麻醉的成功率为91.2%,而没有手术史的成功率为98.7%。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术后解剖变形和硬脊膜瘢痕形成,粘连于黄韧带,使得硬膜外腔不连续或消失,从而降低了硬膜外麻醉的成功率。 但是Bauchat等在2007—2010年间对42名有椎间盘切除术史的孕妇和42名相匹配的孕妇进行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布比卡因每小时用药量(主要结果)、从椎管内镇痛开始到分娩的时间间隔、分娩方式、椎管内穿刺置管的时间等方面没有差异。两组唯一的区别是有椎间盘切除术史的孕妇更可能需要尝试多个穿刺间隙。Bauchat等认为标准的椎管内镇痛方法对接受椎间盘切除术的女性有效。 应该注意到,大多数评估椎管内分娩镇痛疗效的病例报道及前瞻性研究,在行脊柱侧弯矫正术或椎板减压切除术的孕妇中,硬膜外置管的成功率为85%~95%,而有效镇痛率只有50%~60%。原因可能是硬膜外导管置入假的间隙(false space)中,因而没有麻醉/镇痛效果。 Hubbert发现在第5腰椎至第1骶椎(L5~S1)间隙有金属棒(harrington rod)矫形手术的孕妇,硬脊膜穿破、反复试穿和硬膜外穿刺失败的危险增加。与脊柱侧弯的患者一样,有腰部手术史的孕妇,在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前要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并复习相关影像学检查。 5.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孕妇能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吗? 目前,作者没有查到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虽然腰椎间盘突出是妊娠期间最常见的脊柱病变,但其发生率并不高,文献报道发生率为万分之一。妊娠本身并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的独立危险因素。从外科来讲,对有症状的孕妇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决定;从产科来讲,这种情况下最合适的分娩方式并不明确。对有症状的孕妇,文献中个案报道以剖宫产为多,对这些病例的分析表明,阴道分娩可能会增加产后神经症状恶化或马尾综合征发展的风险,剖宫产可能是有症状腰椎间盘突出孕妇更安全的选择。 对麻醉科医师来说,很多人担心实施硬膜外镇痛会使患者症状复发或加重,从而引起法律纠纷。但是,文献中没有发现实施硬膜外镇痛引起原有症状的复发或加重的案例。而疼痛科医师在硬膜外间隙注射局部麻醉药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1) 要详细了解孕妇腰椎间盘突出病史:腰椎间盘突出的节段、发作时的症状、治疗经过,目前有无腰腿痛、麻木等症状。 (2) 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并记录在案。 (3) 对目前没有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或症状稳定的孕妇,应该提供硬膜外分娩镇痛。但要明确告知:如果产后出现腰腿痛症状,它与椎管内分娩镇痛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并取得孕妇和家属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椎管内穿刺时尽量避开椎间盘突出的节段。 (4) 对有症状的孕妇,在保守或外科治疗症状好转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平衡利弊。如果产科决定剖宫产,椎管内麻醉与全麻相比利大于弊,应该采用椎管内麻醉;如果产科决定阴道产,处理方式同(3)。 是否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应该采取多学科(产科、神经外科、疼痛科和麻醉科)会诊的医疗模式,从保证患者最大利益出发,经审慎研究后再作出决定。 6.脊柱侧弯的孕妇能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吗? 能,但成功率可能降低。 脊柱侧弯即脊柱纵轴侧向倾斜,其严重程度主要以脊柱弯曲的角度即Cobb角表示(图1-1),严重脊柱侧弯在孕妇中较少见,发生率为0.03%,尽管孕妇中仅有一小部分存在中、重度脊柱侧弯,但脊柱侧弯的患者妊娠是非常普遍的。 脊柱侧弯可以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脊柱侧弯。非结构性脊柱侧弯表现为体位性侧弯、坐骨神经痛以及双腿长短不一,不影响脊柱活动度且为非进展性疾病。结构性脊柱侧弯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脊柱侧弯(常继发于某些神经肌肉疾病),可引起脊柱活动度降低,患者通常在侧弯凸面出现驼峰状肋骨突起。结构性脊柱侧弯患者可伴有椎体的轴向旋转,引起椎体变形、椎板变薄变短、椎管变窄。 孕妇如果存在未纠正的脊柱侧弯会因妊娠而加重脊柱弯曲度和心肺功能异常,胸段侧弯超过65°的患者可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及继发的缺氧、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衰竭。脊柱侧弯矫正后能够很好地耐受妊娠和分娩,如果不合并腰骶部畸形,盆腔结构改变较小,可考虑阴道分娩。 脊柱侧弯不是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禁忌证。当Cobb角>30°的胸腰段脊柱侧弯或既往有器械植入和植骨融合手术史时,应当在产前接受麻醉科医师会诊,要点包括: ①明确脊柱侧弯的病因、严重性、稳定性; ②了解孕妇的骨骼肌肉和心肺系统疾病史; ③回顾之前的产科和麻醉史; ④复习影像学检查结果。 对严重胸腰段侧弯的孕妇实施硬膜外麻醉,由于难以确定硬膜外腔,操作难度更大,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在操作期间,应该记住孕妇的椎体可能是扭转的,其扭转程度是穿刺成功的限制因素。因此,建议选择受影响最小的间隙进行穿刺,在穿刺期间通过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的阻力来保持正确的进针路径。 在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疾病导致的脊柱侧弯患者中,解剖结构的严重扭转可能使硬膜外麻醉无法进行,实时超声或许有助于辅助定位。 脊柱侧弯患者需要的硬膜外和腰麻的剂量因人而异,在严重侧弯患者实施腰麻时,高比重局部麻醉药可能会进入孤立的节段中,导致阻滞不全,可以考虑使用连续阻滞技术,根据需要的麻醉平面来滴定局部麻醉药的剂量。 2009年Ko和Leffert通过文献复习探讨了合并脊柱侧弯的孕妇行椎管内阻滞所面临的问题。在这些文献报道中矫正术后患者椎管内穿刺成功率为69%,面临的问题包括:置管失败(22%)、多次置管(13%)、斑片状阻滞(10%)、局部麻醉药用量过多(9%)、意外穿破硬膜(4%)、镇痛不足(4%)。未接受矫正术患者的成功率为79%,问题包括:斑片状阻滞、阻滞不对称或单侧阻滞(均为8%)、多次置管或置管失败(均为4%)。 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腰椎的解剖结构,辅助椎管内阻滞。术前超声成像可提供有关成功穿刺的准确椎间水平、最佳针头插入点和针头推进深度的信息。 7.腰部有文身的孕妇能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吗? 可以。 2002年,Douglas和Swenerton首次报道了为3例有腰背部文身的孕妇实施硬膜外阻滞的病例,并探讨了文身与椎管内阻滞之间的关系,这3名孕妇均接受了椎管内阻滞且没有不良反应。作者检索相关文献后发现,1956年有5名儿童在多次硬膜外注射抗生素后,在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出现了医源性表皮样瘤,此后陆续有一些相似病例被报道。Douglas等认为可能的原因为穿刺针(无论有无针芯)经皮肤穿刺时,上皮碎片会被困在中空的针孔内(组织取芯,tissue coring),从而可能把表皮碎片带入硬膜外腔或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中。Ozyurt等使用22G、 25G和27G不同直径的Quincke腰麻针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后立即收集1ml CSF检查有无上皮细胞,发现使用各种口径穿刺针,CSF中均可见鳞状细胞,口径越粗的针中细胞越多。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虽然各种穿刺针都能导致组织取芯,但大部分组织往往是血凝块或脂肪,而不是表皮组织。此外,文身墨水固定在真皮层的巨噬细胞内,不会沿着针迹移动,这表明针穿过文身皮肤应该没有风险。Douglas等认为根据有限的现有信息,通过文身部位进行椎管内穿刺可能会导致蛛网膜下腔炎或继发于炎症反应的神经病变等长期问题。 但是,自从2002年Douglas和Swenerton的文章发表以来,截止到2020年仍没有令人信服的相关并发症的报道。2001年,有文身皮肤经验的病理学家Kris Sperry在美国产科麻醉及围产医学学会(Society for Obstetric Anesthesia and Perinatology, SOAP)的夏季刊上写道:“在通过文身将穿刺针置入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时,你不应有任何担心……通过文身皮肤插入针头真的没有任何危险”。Kluger等在给期刊编辑的各种信件中,讨论了正常文身皮肤的组织病理学:文身后沉积在表皮中的色素逐渐消失,而表皮表层脱落。愈合后表皮完全没有色素。因此,组织取芯不太可能含有任何色素;在真皮中大部分色素被巨噬细胞吸收,巨噬细胞迁移到淋巴管。残留的墨汁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分布在血管周围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如果发生组织取芯,色素更有可能是细胞内,而不是游离的。因此,在椎管内穿刺过程中被取芯的表皮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有任何色素。 最近在家兔身上进行的一项实验显示,经过新文身区域穿刺并向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脑膜中没有发现文身色素,这不支持Douglas和Swenerton的假设。 Kluger等认为色素组织取芯的理论风险导致了一些误解,给麻醉科医师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使得部分孕妇不能得到硬膜外分娩镇痛。皮肤文身的组织学和最近的动物模型研究均证实,通过健康、已愈合的腰背部文身进行椎管内阻滞没有任何风险,无须采取预防措施(如先破皮再穿刺),麻醉科医师不应拒绝为腰背部有文身的女性实施椎管内阻滞。 临床工作中遇到腰背部文身的孕妇,可以考虑采取以下策略: ①向上或向下调整穿刺间隙以避开文身;②侧入或选择文身区域内无图案的穿刺点;③先在局麻下破皮再行穿刺;④如果文身区域无法避开,可以直接穿刺。 8.椎管内穿刺时,患者是坐位好还是侧卧位好? 由于妊娠引起的生理变化,孕妇腰椎明显前凸,使腰椎向前弯曲比较困难。好在多数孕妇相对年轻,腰椎柔韧性较好,有利于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 Vincent和Chestnut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坐位或侧卧位,患者的舒适度没什么区别。在硬膜外穿刺置管过程中孕妇体位与导管穿破硬脊膜的发生率无关。但是有研究显示,采用头低侧卧位可能降低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的可能性。侧卧位操作的优势还包括:①很少发生直立性低血压;②更容易进行连续的胎心监护。侧卧位穿刺时,患者的背部应该和床沿对齐,以免患者身体将软床垫向下压弯,使麻醉科医师不能在一个平面上进行穿刺。孕妇整个背部的平面应垂直于床垫,避免被要求腰部凸出时,上面的肩关节前旋,使脊柱扭曲。 坐位穿刺时则应该将双足放置于小凳上使膝盖紧靠床边,助手协助患者使其背部靠近麻醉科医师,两肩对称、放松。好处: ①更容易辨别中线,特别是在给肥胖的孕妇穿刺时;②避免肥胖孕妇侧卧位时可能发生的缺氧。 一项研究显示,在硬膜外穿刺过程中,侧卧位可最大限度地弯曲腰椎使孕妇的心输出量较坐位时降低更多。研究人员推测,侧卧位时最大限度的腰椎前屈可导致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受压,相比之下他们建议患者采取坐位弯曲,这样可以使子宫前倾,避免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压迫。他们建议“避免胎儿过度屈曲的体位”,尤其是当患者处于侧卧位时。 椎管内麻醉采用侧卧位还是坐位应根据患者情况和麻醉科医师的习惯来决定。 9.如何提高肥胖孕妇椎管内穿刺的成功率? 为肥胖的孕妇实施椎管内阻滞术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①无法触及棘突或辨认中线;②硬膜外腔更深,导致穿刺方向偏离,增加了穿刺针偏向一侧的可能性;③由于脂肪增加以及激素导致的韧带变软,可能出现假性阻力消失或意外穿破硬脊膜;报道的硬脊膜穿破发生率在肥胖和正常孕妇分别为4%和1%;④肥胖患者的间隙更难以被准确识别。 对于大多数肥胖孕妇,普通长度的穿刺针可以到达硬膜外腔,因此建议先用普通长度的穿刺针(更符合日常习惯,方便操作),如有困难,再改用加长的穿刺针。 对于肥胖特别是病态肥胖的孕妇,坐位穿刺有助于辨认中线;侧卧位时由于重力影响,可能会使横向的脂肪下垂并掩盖中线;观察第7颈椎(C7)棘突和臀裂有助于更好地辨认中线;在穿刺期间询问孕妇感知针的位置也有助于识别中线;用针头探测皮下组织也可以帮助识别棘突,并辅助确定腰椎间隙。 随着超声仪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日趋增加,许多麻醉科都已经配备了超声仪。使用超声仪可以更客观地识别中线,测量皮肤到硬膜外腔的距离,甚至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穿刺。但是超声成像在肥胖患者中会更加困难,需要麻醉科医师更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此外,需要注意探头压迫软组织导致肥胖女性硬膜外腔的深度被低估的情况。 10.分娩镇痛期间孕妇需要禁食吗?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1946年柯蒂斯·门德尔森(Curtis Mendelson)的研究提示,产程中让孕妇禁食可以避免产科全麻时的误吸。至今这一做法仍在很多医院执行。但随着产科麻醉的进步和麻醉环境的改善,如椎管内麻醉与镇痛的普遍应用、不再使用不透明的橡胶口罩做全麻、产科麻醉的专科训练等,使孕妇误吸发生率降至极低。Ciardulli系统分析了10项随机分组、比较分娩中严格和非严格限制进食的研究,没有发现任何组有在全麻时反流和误吸的孕妇。而且,非严格限制组孕妇的产程较短(平均差异-16min, 95%CI:-25~-27)。2013年Cochrane综述也未发现低危孕妇在分娩中非严格限制饮食有什么危害。虽然研究数据不足以估计孕妇误吸(孟德尔森综合征)的发病率,但Sperling等争议,分娩期间常规限制进食不能反映孕妇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分娩期间口服摄入量的决策必须基于母婴总体的风险与收益的证据,对低风险孕妇,在向孕妇讲清楚分娩期间禁食的利弊后,由孕妇自己决定吃还是不吃。 各个国家的临床指南和医院政策并不一致。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正常分娩照护指南》并不反对反流误吸低风险的孕妇分娩过程中进食。2020年发布的《中国椎管内分娩镇痛专家共识》,第三款“分娩镇痛的实施”中的第七条“分娩镇痛期间的饮食和液体管理”明确指出:为了减少反流误吸的风险,孕妇进入产程后宜避免摄入固体食物。分娩期间适当摄入清饮料可以增加孕妇舒适度和满意度,包括水、无气泡果汁、含糖饮料、茶、咖啡和运动饮料等。《美国产科麻醉临床指南》指出:“对没有并发症的孕妇,产程中可以饮用适量的清饮料,和饮料中有颗粒相比,饮用量不是那么重要。对有误吸危险的孕妇如肥胖、糖尿病、困难气道或可能需要手术结束分娩的孕妇,清饮料的使用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但所有孕妇应该避免固体食物。”ACOG也支持《美国产科麻醉临床指南》。所以,中美临床指南原则上一致。 应该指出的是,《美国产科麻醉临床指南》建议是根据会员调查和专家观点,而不是科学证据而定,因为文献中有关研究甚少。虽然欧洲临床指南不主张孕妇进食固体食物,但是他们承认产科误吸率很低,因此指出“低风险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可以食用低渣固体食物,如饼干、烤面包和谷物脆片”。 Chackowicz等电话询问了118家加拿大医院分娩中心的护士长,发现如果第一产程活跃期未使用硬膜外镇痛,50.9%的被调查医院仅限于让孕妇摄入清液体和(或)冰屑,38.1%的医院允许孕妇吃固体食物。当活跃期使用硬膜外镇痛时,82.2%的被调查医院仅限于让孕妇摄入清液体和(或)冰屑,7.2%的医院允许孕妇吃固体食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Huang等对中国22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213家医院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有939家(77.4%)医院允许孕妇自带容易消化的食物,813家(67.0%)医院允许孕妇吃她想吃的食物,仅有34家(2.8%)医院限制孕妇的液体摄入量。 虽然未来的临床指南有可能放宽孕妇进食限制,特别是对产程较长的孕妇,但是鉴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需要更多的研究,我们建议: 孕妇是否需要禁食应根据目前国家临床指南和医院具体政策来执行。 11.针对产程长的孕妇,如何补充能量以避免其精疲力尽? 分娩是一项体力劳动(英文名labor,与劳动是同一个词),而且产程长短不能准确预测,所以孕妇可能需要大量的能量。有关孕妇营养需求的研究非常少,但有研究提示分娩所需能量与持续的中等量有氧运动相似。孕妇在产程中能否进食是学术界争论已久的问题。自1946年柯蒂斯·门德尔森(Curtis Mendelson)医生发表了那篇经典文章,建议在分娩中全身麻醉时的误吸可以通过产程中禁食来避免,这个做法一直是西方很多国家的常规。 主张让误吸低风险孕妇进食的人认为:①门德尔森的建议不是建立在高水平循证研究的基础上;②现代产科麻醉主要应用椎管内麻醉和镇痛,真正使用全麻的机会并不多(3%~5%),这和门德尔森时代的麻醉完全不同;③现代麻醉中的气道管理器械和监护设备更加完善,这些进步使临床上孕妇误吸的发生率降至极低;④研究显示,30%的孕妇希望产程中能够吃东西,近60%的孕妇说产程中不让口服液体使她们很焦虑。而产程中喝高蛋白饮料的孕妇比喝水或嚼冰碴的孕妇满意度更高,孕妇满意度应该是衡量医疗质量的一个指标。 反对孕妇进食的人争论的焦点主要有:①一旦产妇临产,她们的胃排空时间延长,因而增加误吸危险;②虽然误吸在现代麻醉中确实很罕见,但是1998—2011年的全美产科住院患者研究表明,即使在限制产程中进食的情况下,仍有7%的母亲心脏骤停与误吸有关;③尽管孕妇可能不愉快,但只让她们口服清液体似乎对孕妇的耐力和阴道分娩均无影响。 各国医学协会对产程中的口服建议很不一致,我们建议医护人员应根据本国临床指南行事。对于有恶心、呕吐等不能口服清饮料的产妇,可以适当补充含葡萄糖液体。葡萄糖是妊娠子宫的主要能量来源,母体的葡萄糖也是胎儿的主要能源。分娩过程中葡萄糖的生理需要是10g/h。虽然研究结果不一致,但有研究表明,与分娩中使用林格液和口服透明液体的比较,孕妇接受125ml/h含5%葡萄糖的溶液可以缩短产程和减少催产素的使用。 以前认为给母亲含糖液体可能造成新生儿低血糖,但近年来随机分组对照试验并没有发现这种并发症。 更多精彩内容 ![]() |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8-12 13:16 , Processed in 0.11734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