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急重症,常危及生命,必须快速诊断和进行紧急抢救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为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积极去除诱因以及治疗原发病变。为了尽快达到疗效,急性期通常采用静脉给药,根据患者的收缩压和肺淤血情况,选用利尿剂、血管扩张药和/或正性肌力药、血管收缩药。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见图1) ![]() 图1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流程图 利尿剂 利尿剂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伴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明显淤血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有液体潴留证据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应使用利尿剂,首选静脉袢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应及早应用。 1.呋塞米的应用(见图2) ![]() 图2 呋塞米的作用及用法用量 2.托拉塞米的应用(见图3) ![]() 图3 托拉塞米的作用及用法用量 3.布美他尼的应用(见图4) ![]() 图4 布美他尼的作用及用法用量 血管扩张药 血管扩张药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早期阶段。收缩压>110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通常可安全使用;收缩压在90~110 mmHg,应谨慎使用;收缩压<90 mmHg,禁忌使用。有明显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应慎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因对容量更加敏感,使用血管扩张药应谨慎。 硝酸酯类药物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二尖瓣反流的患者。紧急时亦可选择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硝普钠适用于严重心力衰竭、后负荷增加以及伴肺淤血或肺水肿的患者,特别是高血压危象、急性主动脉瓣反流、急性二尖瓣反流和急性室间隔穿孔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等需快速减轻后负荷的疾病。 重组人脑利钠肽具有多重药理作用,不仅可以扩张静脉和动脉(包括冠脉),还有一定的促进钠排泄、利尿作用。 1.硝酸甘油的应用(见图5) ![]() 图5 硝酸甘油的作用及用法用量 2.硝酸异山梨酯的应用(见图6) ![]() 图6 硝酸异山梨酯的作用及用法用量 3.硝普钠的应用(见图7) ![]() 图7 硝普钠的作用及用法用量 正性肌力药 正性肌力药物适用于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伴低心排和/或组织器官低灌注的患者。正性肌力药包括β受体兴奋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钙增敏剂和洋地黄类药物。常用β受体兴奋剂为小到中等剂量的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钙增敏剂左西孟旦、洋地黄类药物去乙酰毛花苷等。洋地黄类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110 次/min)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24 h内应尽量避免使用。 1.多巴胺的应用(见图8) ![]() 图8 多巴胺的作用及用法用量 2.多巴酚丁胺的应用(见图9) ![]() 图9 多巴酚丁胺的作用及用法用量 3.去乙酰毛花苷的应用(见图10) ![]() 图10 去乙酰毛花苷的作用及用法用量 4.米力农的应用(见图11) ![]() 图11 米力农的作用及用法用量 5.左西孟旦的应用(见图12) ![]() 图12 左西孟旦的作用及用法用量 血管收缩药 血管收缩药物指对外周动脉有显著缩血管作用的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适用于已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后仍出现心原性休克或合并明显低血压状态的患者。心原性休克时首选去甲肾上腺素维持收缩压。 血管收缩药可以使血液重新分配至重要脏器,收缩外周血管并提高血压,但以增加左心室后负荷为代价。药物具有正性肌力活性,也有类似于正性肌力药的不良反应。 1.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见图13) ![]() 图13 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及用法用量 2.肾上腺素的应用(见图14) ![]() 图14 肾上腺素的作用及用法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急性心力衰竭基层合理用药指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01):34-41. [2]张宇辉,黄峻.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0):925-930. ![]()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排版:仇俊鑫 审校:董晓慧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围术期医学论坛 关注新青年网络家园,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 ![]() ▲关注新青年网络家园,搜索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7-18 23:03 , Processed in 0.15090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