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Christopher R. Kelly, M.D., and LeRoy E. Rabbani, M.D.N Engl J Med 2013; 369:e35December 19, 2013DOI: 10.1056/NEJMvcm1212416
肺动脉漂浮导管有助于众多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管理。新英格兰杂志出品的该视 ...
Christopher R. Kelly, M.D., and LeRoy E. Rabbani, M.D.N Engl J Med 2013; 369:e35December 19, 2013DOI: 10.1056/NEJMvcm1212416
肺动脉漂浮导管有助于众多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管理。新英格兰杂志出品的该视频详细演示了肺动脉漂浮导管的置入和使用。
最初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基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概念性框架管理模式深受住院医师们的欢迎,而且由于在床边即可通过漂浮导管对一些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如心源性休克,急性二尖瓣返流等)进行精确诊断,并且这些血流动力学监测又可加强对并发症的管理[1],使Swan-Ganz导管在这一领域迅速得到推广。但由于近年治疗学的进展,漂浮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似乎不必需了。人们研究发现,漂浮导管的使用并不能降低死亡率[5],相反,一些新的方法与之相比,似乎更有优越性,如Fukuda Y等人发现一个新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数(s'-T)÷E/e'{三尖瓣环的收缩期速度[tricuspid annulus velocity at systole(s'-T)],左室舒张早期峰值速度[peak diastolic early velocity (E) of left ventricular],二尖瓣环的舒张期纵向峰值速度[peak diastolic longitudinal velocity (e') of the mitral annulus (E/e')]}与漂浮导管相比,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利转归的预测方面更优越[6]。同样,Swan-Ganz导管的一些并发症也为人们所担心,如Jeanneteau J等发现在心脏手术后的第90天,在放置漂浮导管的颈内静脉中超声检查常可见到血栓的影像[7],而其他如在心脏手术中因漂浮导管引起的右心室穿孔、打结、肺动脉破裂等也见报道[8]。甚至曾有在行心脏手术并置入了Swan-Ganz导管的患者中在同侧的颈动脉鞘可以出现疤痕组织形成的报道,在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时候有更高的并发症的发生风险[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