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健康状态:ASA IV或V级、存在器官功能障碍或死亡高风险的高危患者,应该考虑PAC的使用;
2.特定外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风险:外科治疗方案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增加心脏、血管、肾脏、肝脏、肺脏或脑损害的风险,术中放置PAC可能使患者受益;
3.PAC放置的条件和人员特征(医生是否受训,技术支持等)。
对上述几个方面的综合判定,将直接影响外科手术患者PAC放置的适应证,并决定了患者从PAC监测中获益的程度,既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转归,同时使PAC监测给患者带来的风险最小化。
PAC常用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特别是冠状动脉搭桥术、肺动脉高压及术前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PAC监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联合连续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还可对全身氧供需平衡状态进行监测。当出现全身氧合状态失衡时,麻醉科医师需积极处理,防止发生因全身失氧合而引起的并发症。
目前依然缺乏在妇产科手术中应用PAC监测是否有效的临床证据。PAC监测已被推荐用于严重先兆子痫。PAC监测常应用于产科危重疾病,如妊娠期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治疗,但尚无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报道。
(7)PAC在器官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器官移植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术中循环管理至关重要,而PAC监测是最重要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在肝脏和肺移植手术中,术中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时,PAC监测提供的心输出量、门肺高压数据在围术期管理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心脏或肺移植术后早期,一过性的右心室衰竭是常见的并发症,PAC监测指导下的抗心衰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为止,PAC 作为监测工具指导液体、药物治疗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尚缺乏临床证据支持。PAC改善预后的证据不足可能是由PAC监测存在滞后性,不能及时反映快速变化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研究发现,在需要重症监护的老年高危外科患者中,肺动脉导管指导的治疗与标准治疗相比,预后没有差异。对术前高危(合并至少一个脏器功能衰竭)并且接受中大型手术的患者,术前放置PAC在准确判断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指导输液(血)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优化全身氧供需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合理、准确的管理方案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死亡率和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
4.PAC在ICU/CCU患者中的应用
(2)PAC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PAC可能适用于早期复苏治疗无效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似乎更有助于维持此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对改善预后的有效性仍有待研究。
(3)PAC在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中的应用
PAC在ALI和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液体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仍未明确PAC作为诊断和监测工具在各类呼吸衰竭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进行明确。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