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FTc)和HR对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择期于腰麻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5岁,BMI 18.5~25.0 kg/m2,ASA Ⅱ或Ⅲ级。根据患者腰麻后仰卧位15 min内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两组:低血压组(H组)和非低血压组(N组)。腰麻前使用超声测量右侧颈总动脉FTc基线值并记录SBP、DBP、MAP、HR基线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腰麻后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绘制基线FTc和H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基线FTc和HR的预测价值。
结果 腰麻后有17例(43%)患者发生低血压。H组年龄明显大于N组,ASA Ⅲ级、合并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FTc是腰麻后低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线FTc的AUC为0.884,截断值为≤323.4 ms,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94.1%;基线HR的AUC为0.850,截断值为≥80.5次/分,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86.1%。基线FTc与SBP最大降低幅度呈中度负相关(r=-0.494),基线HR与SBP最大降低幅度呈中度正相关(r=0.573)。
结论 基线颈动脉FTc和HR对于老年患者腰麻后低血压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且基线FT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
【关键词】老年;低血压;蛛网膜下腔阻滞;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
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是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常用麻醉方式,腰麻后低血压是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血容量状态、心血管功能等有关[sup][1][/sup]。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腰麻后血流动力学波动更加明显。术中低血压可能引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心肌损伤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sup][2][/sup]。早期识别腰麻后低血压的高危人群,对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血流时间(flow time, FT)是指从左心室收缩期开始到主动脉瓣关闭的时间,可一定程度地反映心脏前负荷,从而辅助评估机体容量状态[sup][3][/sup]。但因FT受HR影响大,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状态下,需根据HR进行校正,即校正血流时间(corrected blood flow time, FTc)[sup][4][/sup]。超声测量颈动脉FTc不仅受前负荷影响,且与心肌收缩力和后负荷有关,可能是反映心功能的一项复杂指标[sup][5-6][/sup]。FTc和HR可用于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预测[sup][7-8][/sup],但目前超声测量颈动脉FTc预测老年患者腰麻后低血压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拟探讨HR和颈动脉FTc对老年患者腰麻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
随后由另一名麻醉科医师行麻醉操作,患者患肢向上取侧卧位,于L3-4间隙进行穿刺,穿刺针见脑脊液回流通畅后,缓慢注入等比重0.75%布比卡因10~12 mg。注药后,于仰卧位使用酒精棉签测试感觉阻滞平面,调节麻醉平面在T9—T10。蛛网膜下腔注药后,每分钟测量记录1次SBP、DBP、MAP、HR,直至注药后15 min。发生低血压时,补偿输注复方氯化钠8 ml·kg-1·h-1并静脉注射麻黄碱5 mg,5 min后仍在低血压范围则重复给药,低血压纠正后将液体调整至初始速率。HR<50次/分时,给予阿托品0.5 mg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至手术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