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外周血小板线粒体功能障碍作为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前血小板生物能量健康指数(BHI)与术后谵妄(POD)发生的关系。
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拟行腹部大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3天内评估POD的存在。采用海马XF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代谢和血小板形态。
结果:162名受试者中有20人出现POD。与没有POD的患者相比,POD患者的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和总蛋白水平较低,受教育年限较短,手术时间较长,平均血小板体积较高,血小板生物能量健康指数(BHI)较低。在POD患者的血小板中检测到线粒体受损,外观肿胀,嵴扭曲。在调整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前精神状态检查评分、术前平均血小板体积和总蛋白水平、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术后第一天淋巴细胞计数后,术前血小板BHI与POD的发生独立相关(OR 0.11, 95% CI 0.03-0.37, P < 0.001)。预测血小板BHI的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为0.83 (95% CI 0.76-0.88)。其敏感性为85.00%,特异性为73.24%,最佳临界值为1.61。使用系列组合(平均血小板体积和BHI)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性为82.39%。
结论:术前血小板BHI与老年患者POD的发生独立相关,有潜力作为POD风险筛查的生物标志物。
【第一作者】
Haixia Ka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免疫研究所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研室;
Ting Liu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麻醉科
【摘要】
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CS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全身炎症综合征,涉及由各种治疗、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的先天免疫亢进。然而,先天免疫细胞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利用poly I:C和脂多糖(LPS)诱导的细胞因子风暴模型,确定了中性粒细胞在CSS模型中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激活发挥保护作用。活体成像显示肝脏和脾脏中有中性粒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NDEVs),被巨噬细胞捕获。NDEVs在体外共培养或注入CSS模型时,抑制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经NDEV处理的巨噬细胞的代谢分析显示,抗炎代谢物衣康酸水平升高,衣康酸是由Krebs循环中顺式乌头酸脱羧酶(Acod1,由Irg1编码)产生的。巨噬细胞中(而非中性粒细胞中)的Irg1对NDEV介导的抗炎作用至关重要。在机制上,NDEVs传递miR-27a-3p,抑制衣康酸代谢酶编码基因Suclg1的表达,从而导致衣康酸在巨噬细胞中积累。这些发现表明,由细胞外囊泡介导的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之间的通讯对于促进CSS中巨噬细胞的抗炎重编程至关重要,并且可能对治疗这种致命疾病具有潜在的意义。
【题目】
【通讯作者】
余海, 刘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Xiao-Qian Deng, Hong Yu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吸入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 (TIVA) 对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议。
方法:在中国16家三级医院进行多中心随机试验。接受择期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以 1:1 的比例随机接受吸入麻醉(七氟烷或地氟醚)或基于丙泊酚的 TIVA。主要结局是预定义的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和手术后30天死亡率。
结果:在 3123 例随机分组患者中,3083 例(98.7%;平均年龄 55 岁;1419 例 [46.0%] 女性)被纳入改良意向性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主要结局发生人数相近(挥发性麻醉组:1531例患者中有517例(33.8%)与基于丙泊酚的TIVA组:1552例患者中有515例(33.2%);相对危险度为1.02 [0.92-1.12];P=0.76;校正比值比 1.05 [0.90-1.22];P=0.57)。两组的次要结局,包括6个月和1年死亡率、机械通气持续时间、ICU和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在接受心脏手术的成人中,我们发现在使用挥发性药物维持麻醉和基于异丙酚的 TIVA,两者临床有效性无差异。
【题目】
对舒更葡糖钠FDA不良事件的药物警戒研究
【通讯作者】
Meng Wang, Haoquan Huang, Ganglan Fu 中山大学中山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中山大学中山纪念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Xiaoyan Mao 中山大学中山纪念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舒更葡糖钠是一种选择性甾体神经肌肉阻滞剂逆转剂,越来越多地用于快速恢复神经肌肉功能。本研究旨在对舒更葡糖钠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
方法:提取了2009年1月至 2023年9月在FDA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FAERS) 数据库中报告的与舒更葡糖钠的不良事件。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比例报告比(PRR)、贝叶斯置信度传播神经网络(BCPNN)和多项目伽马泊松收缩器(MGPS)四种措施进行不成比例分析,以检测显著的不良事件。我们还检查了 舒更葡糖钠 FDA 批准文件中缺少的意外不良事件,并根据 EudraVigilance 专家工作组开发的最新版本(26.1)的“重要医疗事件术语列表(IME 列表)”对不良事件进行了分类。
结果:有1452份报告与舒更葡糖钠有关。在首选术语(PTs)水平上,确定了98例与舒更葡糖钠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过敏反应”、“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和“心脏骤停”。其中,37 个代表意外事件的 FDA 官方标签中没有出现,50 个不良事件被认定为需要观察的重要医疗事件术语。值得注意的是,19 个首选术语表示标记中没有严重的不良事件但需要重要医疗事件术语监测,包括:“Kounis 综合征”、“血管性水肿”、“无脉性电活动”和“喉水肿”。
结论:该研究确定了与舒更葡糖钠相关的意外且可能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舒更葡糖钠是一种快速逆转神经肌肉阻滞的有价值药物。建议临床医生注意这些潜在风险,特别是对于过敏或已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题目】
丘脑核团中的超短效苯二氮卓通过海马隔回路的中介作用破坏恐惧消退
【通讯作者】
罗艳, Ma-Zhong Zhang, Wei-Guang Li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和小儿临床药理学实验室、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解剖生理学系等;
【第一作者】
Hoiyin Cheung, Tong-Zhou Yu, Xin Yi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和小儿临床药理学实验室、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解剖生理学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化脑研究所、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脑科学前沿中心;
【摘要】
苯二氮卓类药物通常用于抗焦虑,可阻碍条件性恐惧消退,其潜在的回路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利用瑞马唑仑(一种超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揭示了它在恐惧消退期间对丘脑核 (RE) 和相互连接的海马隔回路的影响。瑞马唑仑的全身或RE特异性给药通过A型GABA受体减少RE激活来阻止恐惧消退。瑞马唑仑增强了从外侧隔膜 (LS) 到 RE 的长程 GABA 能抑制,这是受损恐惧消退的基础。RE 投射到腹侧海马体 (vHPC),后者又向 LS 的 GABA 能神经元发送以前馈抑制为特征的投射。这与从LS到RE的远程GABA能投射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促进恐惧消除的整体正反馈电路结构。RE特异性瑞马唑仑通过破坏该回路来否定恐惧消退的促进作用。因此,瑞马唑仑在RE中破坏了由海马隔中介引起的恐惧消退,可能揭示了抗焦虑药与基于消退的暴露疗法相结合破坏恐惧的机制。
【题目】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低丰度生物标志物的床旁检测
【通讯作者】
宋世平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大学材料生物学研究所;姜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Ziyue Huang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Lei Zha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
神经丝蛋白轻链(NEFL)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也与神经炎症密切相关。尤其是NEFL和IL-6是目前已知丰度最低的两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蛋白标志物,其检测对于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血清中低浓度NEFL和IL-6的定量检测仍然相当困难,特别是在床旁检测(POCT)中。在此,我们开发了一种便携式,与智能手机结合的灵敏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应用于多种场景的NEFL和IL-6的定量检测,以满足POCT的需求。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结构结合多酶催化信号放大技术,从而提高生物传感器检测血清中NEFL和IL-6的灵敏度。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6μL血清可在2 h内检测到低至5.22 pg/mL的NEFL和3.69 pg/mL的IL-6,表明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血清系统中运作良好。结果还表明,与高灵敏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相比,该方法对血清样本的检测能力更胜一筹。重要的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NEFL和IL-6,该生物传感器展现出其用于即时检测所有已知的神经系统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潜力,使得大规模筛查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成为可能。
【题目】
Resolvin D1后处理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减轻肺动脉高压
【通讯作者】
金胜威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麻醉与危重症监护科,温州医科大学小儿麻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温州医科大学浙江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Xinyu Li, Hui Li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麻醉与危重症监护科,温州医科大学小儿麻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温州医科大学浙江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以肺血管重构为特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内皮-间质转化(EndMT)是肺血管重构的重要表现和机制。Resolvin D1(RvD1)是一种内源性脂质介质,可促进炎症消退。然而,RvD1在PH中对EndMT的作用仍然未知。本研究旨在探讨RvD1在PH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我们发现RvD1及其受体FPR2在PH患者、慢性缺氧诱导的PH(CH-PH)和Sugen5416/缺氧诱导的PH(SuHx-PH)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均显著降低。RvD1治疗降低了两种PH小鼠模型的右心室收缩压(RVSP),改善了右心室功能,并减少了肺血管重塑和血管周围胶原沉积。RvD1可抑制两种PH小鼠模型和经TGF-β和IL-1β处理的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的EndMT。此外,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RvD1通过FPR2下调Smad2/3磷酸化来抑制EndMT。综上,我们的数据表明,RvD1/FPR2轴通过抑制内皮-间质转化来预防实验性PH,并且可能是PH的治疗靶点。
【题目】
右美托咪定通过α2 AR下调NF-κB/IL-6通路缓解ASD模型小鼠的神经炎症和社交缺陷
【通讯作者】
冯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Zheng-Kai Liang,熊玮,Chen Wan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摘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和社会性发展的神经发育障碍。不幸的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ASD的方法。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种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R)激动剂,临床上作为镇静催眠的一线药物被广泛使用。近年来,有报道表明它对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具有潜在的积极作用。然而,右美托咪定是否对ASD的核心症状,即社交缺陷和重复行为具有治疗作用,仍有待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行为测试来评估动物的表型,包括三箱社交测试、自我理毛行为、大理石埋藏实验、旷场试验、高架十字迷宫。 此外,电生理记录、蛋白质印迹、qPCR主要用于研究和验证右美托咪定作用的潜在机制。我们发现在ASD模型小鼠——BTBR T + Itpr3 tf /J(BTBR)小鼠中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可以在适应性方面改善其社交缺陷。此外,我们观察到用右美托咪啶处理的BTBR小鼠的前边缘皮层(PrL)中的c-Fos阳性信号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增强或抑制IL-6的作用直接影响BTBR小鼠的社交行为。从机制上讲,我们发现NF-κB p65是调节IL-6在PrL区域表达的关键通路。此外,我们已经证实α2AR作为受体开关介导右美托咪定改善社交缺陷的有益作用。本研究首次证明了右美托咪定对ASD核心症状的有益作用,为AS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潜在的治疗方法。
【题目】
三氯生通过诱导m6A甲基化介导的自噬抑制成年大鼠睾酮生物合成
【通讯作者】
Linxi Li,Ren-shan Ge,林函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麻醉及围手术期医学科;
【第一作者】
Jianmin Sang,Zhongyao Ji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麻醉和围手术期医学科;
【摘要】
三氯生是一种强效抗菌化合物,广泛用于日常用品中。三氯生是否会影响成年雄性大鼠的睾丸细胞功能仍是未知数。在本项研究中,每天将 0、50、100 或 200 mg/kg的三氯生通过灌胃给予出生后56至63天的Sprague-Dawley 雄性大鼠。当三氯生剂量大于每天50 mg/kg时,三氯生会通过下调间质细胞基因Lhcgr、Scarb1、Star、Cyp11a1、Hsd3b1、Cyp17a1和Hsd17b3,以及调节转录因子Nr3c2(剂量为100-200mg/kg时)的表达进而下调血清睾酮水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三氯生明显增加了自噬,表现为LC3II和 BECN1的增加和SQSTM1的减少。mRNA m6A修饰分析表明,三氯生在 200 mg/kg时显著下调Fto的表达,而在100和200 mg/kg时上调Ythdf1的表达,导致Becn1 mRNA甲基化,如MeRIP分析所示。三氯生在大于等于5 μM时,通过下调 Fto 和上调 Ythdf1,显著抑制大鼠 R2C 间质细胞的睾酮输出。SiRNA Ythdf1敲除可逆转三氯生介导的R2C细胞有丝分裂,从而逆转睾酮输出的减少。综上所述,三氯生通过下调Fto和上调Ythdf1引起Becn1 m6A甲基化,加速Becn1翻译,从而导致自噬的发生和睾酮生物合成的减少。
【题目】
七氟烷通过RhoA/ROCK2通路诱导突触外α5-GABAAR过度表达损害老年小鼠的认知功能
【通讯作者】
Yongan Wang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理学与医学对策国家重点实验室;尹毅青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Zhun Wang,Jinpeng Dong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麻醉科;
【摘要】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老年患者的一种严重神经并发症,可能与七氟烷暴露有关。然而,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α5-GABAAR是一种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亚型,其在突触外位点的分布受锚蛋白radixin的影响,radixin的磷酸化通过RhoA/ROCK2信号通路调节,在认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七氟醚是否会影响radixin磷酸化改变突触外受体表达的能力尚不清楚。将老年小鼠暴露于七氟烷以诱导认知障碍。提取总蛋白和膜蛋白进行分析。使用莫里斯水迷宫和恐惧条件反射测试评估认知功能。用Westernblotting测定ROCK2的表达和radixin的磷酸化。此外,还观察到p-radixin和α5-GABAAR的共定位。为了抑制ROCK2的活性,给小鼠注射了腺相关病毒(AAV)或盐酸法舒地尔。接受七氟醚处理的老年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认知障碍,同时α5-GABAAR的膜表达增加。此外,经七氟醚处理后,α5-GABAAR和p-radixin的共定位增加,这一变化伴随着ROCK2表达和radixin磷酸化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抑制RhoA/ROCK2通路可显著减少突触外α5-GABAAR的分布并改善认知功能。七氟烷激活RhoA/ROCK2通路并增加radixin的磷酸化。过多的α5-GABAAR锚定在突触外位点,损害了老年小鼠的认知能力。盐酸法舒地尔能改善认知功能。
【题目】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过重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M1表型提高鼻咽癌免疫疗法的敏感性
【通讯作者】
赵洪云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临床研究部;
【第一作者】
Fan Luo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Jiaxin Cao广东省华南肿瘤国家重点实验室麻醉科; Qun Chen,Ting Yan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Lusha Liu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疗科;
【摘要】
背景: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治疗的持续有效性仅限于晚期鼻咽癌(NPC)患者亚组,而决定NPC对免疫治疗反应的具体生物标志物仍不确定。
方法:我们评估了训练队列(N=160)中免疫治疗前和免疫治疗后血清脂蛋白与生存率之间的关联,并在验证队列(N=100)中证实了这些发现。进行了动物研究以探索潜在机制。此外,还研究了接受免疫治疗的NPC患者肿瘤组织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M1/M2样巨噬细胞以及活化CD8+T细胞之间的关系。
结果:免疫治疗后,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发生显著改变。基线HDL-C或ApoA1较高的患者,或免疫治疗后HDL-C或ApoA1升高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较长,验证队列证实了这一发现(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基线HDL-C和免疫治疗后HDL-C升高是PFS较好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 此外,我们发现ApoA1模拟物L-4F可以抑制鼻咽癌异种移植瘤中的肿瘤生长。这种效应与L-4F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p38和核因子κB(NF-κB)p65将M2样巨噬细胞极化为M1样表型的能力有关,从而减轻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重要的是,在血浆HDL-C水平高的鼻咽癌患者中,M2样巨噬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而血浆HDL-C水平高的患者M1样巨噬细胞和活化的CD8+ T细胞显著增加。
结论:较高的基线HDL-C水平或免疫治疗后HDL-C水平的增加可通过将M2样巨噬细胞重编程为M1表型来增强NPC患者的免疫治疗反应。这表明,前瞻性探索ApoA1模拟物作为免疫疗法联合辅助药物具有潜在作用。
【题目】
在产后抑郁症小鼠模型中,肠道菌群失调通过海马NLRP3介导神经炎症促进抑郁样行为
【通讯作者】
陈新忠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徐琪,孙丽洪,陈青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
【摘要】
产后抑郁症(PDD)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约占10-20%的产后妇女。PPD的潜在机制尚未明确,从而限制了治疗方法的发展。肠道菌群失调被认为是导致重度抑郁症的原因之一。然而,肠道微生物群与PPD之间的关联尚未明确。本研究建立卵巢切除术(OVX)小鼠在激素模拟假妊娠(HSP-H)后突然停用卵巢类固醇药的小鼠PPD模型。卵巢激素戒断引起抑郁样和焦虑样行为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改变。从PPD小鼠的粪菌移植(FMT)到抗生素鸡尾酒处理的小鼠中,诱导受体小鼠的抑郁样和焦虑样行为和海马的神经病理改变。健康小鼠的FMT移植到PPD小鼠可减轻PPD小鼠的抑郁样和焦虑样行为,以及肠道和海马中由NOD样受体蛋白(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增加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减轻肠道生态失调,增加SCFA产生细菌,减少Akkermansia。此外,海马NLRP3表达下调可减轻PPD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而过表达海马齿状回中NLRP3诱导了幼雌鼠的抑郁样行为。有趣的是,来自健康小鼠的FMT未能减轻海马NLRP3过表达的PPD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NLRP3炎症小体是微生物-肠-脑轴的关键组成部分,表明靶向调控肠道微生物群可能是PPD的治疗策略。
【题目】
S100A8/A9hi中性粒细胞在脓毒症期间通过线粒体复合物I的缺陷诱导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泛凋亡
【通讯作者】
缪长虹,张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上海围手术期应激与保护关键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Yang-hanzhao Wa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上海围手术期应激与保护关键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麻醉科
【摘要】
S100a8/a9主要由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释放,属于钙结合蛋白S100家族,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发挥作用。虽然有报道称S100a8/a9可触发内皮细胞凋亡,但S100a8/a9在脓毒症期间诱导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尚需深入研究。我们发现,高表达水平的S100a8/a9通过下调Nrf1的表达以抑制线粒体复合体I中的Ndufa3表达。线粒体复合体I的缺陷会导致NAD+-依赖性Sirt1抑制,从而诱发线粒体紊乱,包括过度分裂和线粒体自噬受阻,受损线粒体释放的mtDNA最终激活ZBP1介导的内皮细胞泛凋亡。此外,基于全面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整体转录组测序分析,S100A8/A9高表达中性粒细胞与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内皮损伤的有用的标志物)密切相关,而S100A8是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题目】
虾青素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减轻纤维肌痛和抑郁
【通讯作者】
汪祉霖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
【第一作者】
赵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
【摘要】
纤维肌痛的特点是广泛的慢性疼痛,并常伴有合并症,如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由于它常伴有许多不良症状,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寻找纤维肌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十分重要。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以其抗炎和抗氧化特性而闻名,已被证明对神经性疼痛具有有效的镇痛作用。然而,其对纤维肌痛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纤维肌痛小鼠模型,通过多次胃内注射虾青素对慢性疼痛及相关症状的影响。我们对小鼠进行行为评估,以检测疼痛和抑郁状态,记录脑电图以监测睡眠阶段,检测前扣带皮层的c-Fos激活,测量脊髓胶质细胞的激活,并评估脑和脊髓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此外,我们分析IL-6、IL-10、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含有CARD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虾青素显著改善纤维肌痛小鼠的机械痛和热痛,并减轻由疼痛引起的睡眠障碍和抑郁样症状。这些作用的潜在机制是虾青素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这可能是虾青素缓解纤维肌痛的途径之一。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虾青素有望成为治疗纤维肌痛及其相关症状的潜在镇痛药物。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