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麻醉方法 一般按照气道异物的位置和术前是否有明显的呼吸窘迫来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术前有明显呼吸窘迫或高度怀疑异物嵌顿在声门周围或声门下时,尽可能保留自主呼吸;术前无明显呼吸窘迫、考虑异物在一侧支气管内时,可以使用肌肉松弛药控制呼吸。此外,还需考虑患者的年龄、异物是否容易取出、耳鼻喉科医生操作是否熟练、麻醉医生自身的经验等因素。
若患者因异物阻塞总气道而有明显紫绀、意识不清等表现时,应立即由耳鼻喉科医生插入支气管镜取出异物或将异物推入一侧支气管,条件不具备时也可由麻醉医生尝试气管插管,此时可以不用麻醉药而不拘泥于下述的麻醉方案。
(一)鼻腔异物 鼻腔异物一般多见于小儿。 1.异物位置比较浅、存留时间不长、比较容易取出时: (1)经面罩吸入8%七氟烷,氧流量8L/min,保留自主呼吸,开放静脉备用。观察呼吸幅度和频率,如果发现呼吸抑制,酌情降低氧流量或松开面罩以降低吸入药物浓度。 (2)等麻醉达到一定深度(下颌松弛)以后由耳鼻喉科医生取出异物。 (3)继续经面罩吸氧至苏醒。
2.异物位置比较深、存留时间长、取出有困难、估计手术操作中有出血或异物进入气管等风险时: (1)不合作的小儿以七氟烷吸入诱导以后开放静脉,合作的小儿直接开放静脉,以芬太尼(2μg/kg)、丙泊酚(3~5mg/kg)、罗库溴铵(0.3mg/kg)或米库氯铵(0.2mg/kg)诱导后置入合适的可弯曲喉罩或插入气管导管,也可不使用肌松药物而在合适麻醉深度下(下颌松弛时)置入喉罩。 (2)术中吸入七氟烷(1.0~1.5MAC)或静脉输注丙泊酚(200μg/kg/min)维持。 (3)术毕将患儿置于侧卧位,待患儿苏醒、肌张力恢复、自主呼吸通气量满意后拔出喉罩或气管导管。
(二)声门上(声门周围)异物 声门上异物或声门周围异物在大多数成人可以在局部麻醉下取出,需要全身麻醉的患者多为小儿或高龄、有意识障碍的成人。异物较大但不会进入气管时,术前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诱导以后可能有面罩通气困难,在诱导前要充分预给氧。这类异物因体积大、位置浅,取出通常没有困难。如果异物较小,术前通常没有呼吸困难,但要考虑到在麻醉诱导过程中异物可能进入气管,所以耳鼻喉科医生和麻醉医生都要做好取声门下或支气管异物的准备,包括器械、物品准备和技术准备,并应充分沟通麻醉和手术方案。
1.成人 (1)充分预给氧,以5L/min的氧流量吸氧3min以上。 (2)以芬太尼或瑞芬太尼(1~2μg/kg)或舒芬太尼(0.2~0.3μg/kg)、丙泊酚(1~2mg/kg)、琥珀胆碱(1~2mg/kg)诱导后由耳鼻喉科医生取异物,麻醉诱导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全身情况适当调整。 (3) 如果异物顺利取出,可以面罩通气或插入喉罩继续通气至苏醒。 (4) 如果异物难以取出或怀疑异物进入食管,则插入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以吸入或静脉麻醉药维持麻醉,必要时追加肌松药,等异物取出后苏醒拔管。 (5) 如果怀疑异物进入气管,则按照声门下异物或支气管异物来处理。
2.小儿 (1)经面罩吸入8%七氟烷,氧流量8L/min,保留自主呼吸,开放静脉备用。观察呼吸幅度和频率,如果发现呼吸抑制,酌情降低氧流量或松开面罩以降低吸入药物浓度。 (2)等麻醉达到一定深度(下颌松弛)以后由耳鼻喉科医生取出异物,继续经面罩吸氧至苏醒。 (3)如果异物难以取出或怀疑异物进入食管,则可加深七氟烷麻醉至2 MAC以上后插入气管导管,也可以经静脉追加芬太尼、丙泊酚、肌松药等药物后插管,以吸入或静脉麻醉药物维持麻醉,必要时追加肌松药,等异物取出后苏醒拔管。 (4)如果怀疑异物进入气管,则按照声门下异物或支气管异物来处理。
(三)声门下及气管异物 声门下及气管异物常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常有三凹征,有特征性的声门下拍击音,胸片提示两肺透亮度相似,诊断通常没有困难,因异物种类不同取出难度各异。在成人一般不会导致气道完全梗阻,可以采取控制通气的方式;在小儿如果术前有明显的呼吸窘迫,一般采取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法。
1.成人 (1)充分预给氧,以5L/min的氧流量吸氧3min以上。 (2)以芬太尼或瑞芬太尼(1~2μg/kg)或舒芬太尼(0.2~0.3μg/kg)、丙泊酚(2mg/kg)、琥珀胆碱(1~2mg/kg)或米库氯铵(0.2mg/kg)或罗库溴铵(0.6mg/kg)诱导,麻醉诱导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全身情况适当调整。 (3)诱导后插入较细的加强气管导管(ID5.0mm)连接麻醉机行控制通气,或插入喷射通气导管连接手动喷射通气装置行手动喷射通气。 (4)术中静脉输注丙泊酚(100~200μg/kg/min)维持,必要时追加肌松药。当支气管镜通过气管导管的套囊时,抽出套囊内空气,加大新鲜气体流量行辅助通气。 (5)异物取出、退出支气管镜以后再将套囊充气继续行控制通气直至患者苏醒拔管。采用喷射通气的患者可以继续采用手动喷射通气直至患者苏醒、自主呼吸恢复后拔出喷射通气导管,也可以在支气管镜退出以后将喷射通气导管更换为喉罩。
2.小儿 小儿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法有多种。预计异物比较容易取出时,可以采用吸入七氟烷的方案;预计异物取出比较困难、手术时间比较长时,因为吸入药物浓度会逐渐降低导致麻醉深度不稳定,而持续吸入又有空气污染的顾虑,所以一般采用全静脉麻醉方案。可以采用右美托咪定方案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方案。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方案需警惕呼吸抑制而失去“保留自主呼吸”,发生呼吸抑制时,可以手动辅助呼吸保证通气。无论采用哪种方案,以1~2%的利多卡因(3~4mg/kg)行完善的气管内表面麻醉都有助于保持麻醉平稳。需要注意的是实施表面麻醉必须在足够的麻醉深度下完成,否则表面麻醉操作本身很容易引起屏气、喉痉挛等不良事件。
(1) 吸入七氟烷方案 A.经面罩吸入8%七氟烷,氧流量8L/min,保留自主呼吸,开放静脉后注射阿托品0.01mg/kg,地塞米松0.5mg/kg。观察呼吸幅度和频率,如果发现呼吸抑制,酌情降低氧流量或松开面罩以降低吸入药物浓度。 B.等麻醉达到一定深度时(持续吸入七氟烷5min以上,2.2~2.3MAC),用喉镜暴露声门,经喉麻管以2%的利多卡因(3~4mg/kg)在声门上和声门下行喷雾表麻。 C.继续吸氧(含七氟烷)数分钟至呼吸平稳、氧饱和度稳定于满意数值(原则上应在95%以上,特殊情况时达到患者能达到的最佳值)时由耳鼻喉科医生取出异物。 D. 手术结束后,将患儿置于侧卧位,继续经面罩吸氧至苏醒。
(2)右美托咪定方案[24] A.七氟烷吸入诱导后开放静脉,静脉注射阿托品0.01mg/kg,地塞米松0.5mg/kg。 B.10分钟内泵入4μg/kg右美托咪定,开始泵注时计时,泵注过程中观察自主呼吸频率和胸廓起伏,根据呼吸情况调整七氟烷吸入浓度和氧流量。 C.10分钟后停七氟烷吸入,调整右美托咪定速度为2.5~5μg/kg/h,用喉镜暴露声门,经喉麻管以2%的利多卡因(3~4mg/kg)在声门上和声门下行喷雾表麻。 D.继续吸氧数分钟至呼吸平稳、氧饱和度稳定于满意数值(原则上应在95%以上,特殊情况时达到患者能达到的最佳值)时开始手术,置入支气管镜后,将支气管镜侧孔连接麻醉机供氧,氧流量5~8L/min。 E.手术结束后,停右美托咪定,将患儿置于侧卧位,经面罩吸氧(有舌根后坠时可放置鼻咽通气道)至完全苏醒。
(3)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方案[25] A.七氟烷吸入诱导后开放静脉,静脉注射阿托品0.01mg/kg,地塞米松0.5mg/kg,停止吸入七氟烷。 B.丙泊酚200μg/kg/min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以0.05μg/kg/min的速率开始输注,逐渐增加输注速率(每次增加0.05μg/kg/min),直至呼吸频率下降至接近生理值。 C.用喉镜暴露声门,经喉麻管以1%的利多卡因(2mg/kg)在声门上和声门下行喷雾表麻。 D.继续吸氧数分钟至呼吸平稳、氧饱和度稳定于满意数值时开始手术,置入支气管镜后,将支气管镜侧孔连接麻醉机供氧。 E.手术结束后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将患儿置于侧卧位,经面罩吸氧至苏醒。
(四)支气管异物 支气管异物患者一般呼吸窘迫的症状不严重,麻醉处理的难度相对较小,但是因一侧支气管阻塞术前常常存在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肺部炎症等,当存留时间较长、异物取出困难时麻醉也常常会面临诸多困难,如低氧血症等。此外还要考虑到术中可能发生异物脱落于声门下造成窒息等紧急情况,麻醉医生和耳鼻喉科医生要密切配合共同应对。
1.成人 成人的支气管异物麻醉方案同成人声门下及气管异物麻醉方案。
2.小儿 支气管异物患儿的麻醉可以采用控制通气方式,也可以采用自主呼吸方式。使用肌松剂可以为耳鼻喉科医生提供更好的手术条件,但是必须牢记,只有在确保能够有效通气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控制通气方式有两种:经支气管镜侧孔行控制通气以及经喷射通气导管行手动喷射通气。无论采用哪种控制通气方式,都强调要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以避免屏气、体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上述情况下控制通气有可能带来气压伤,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纵隔气肿、气胸等并发症。
(1)经支气管镜侧孔行控制通气(图2):该麻醉方案的优点是耳鼻喉科医生的操作视野较好,缺点是置入支气管镜的过程中不得不中断通气,此时如果耳鼻喉科医生置镜时间过长,容易造成低氧血症。此外,该通气方式经由支气管镜进行,当支气管镜进入患侧支气管时间较长时,因健侧肺通气不足也会造成低氧血症。 A.不合作的小儿以七氟烷吸入诱导以后开放静脉,合作的小儿直接开放静脉,充分预给氧后以芬太尼(2μg/kg)、丙泊酚(3~5mg/kg)、琥珀胆碱(1~2mg/kg)或米库氯铵(0.2mg/kg)诱导,以纯氧通气2min。 B.由耳鼻喉科医生置入支气管镜,将支气管镜的侧孔连接麻醉机,增加氧流量,手控辅助呼吸,以胸廓起伏来判断通气量是否足够。耳鼻喉科医生应戴护目镜,避免眼睛被高流量氧气冲击。 C. 术中以丙泊酚(200μg/kg/min)持续输注,必要时追加肌松药。如果支气管镜进入患侧时间较长引起低氧血症时,可以请耳鼻喉科医生将支气管镜退至总气道,待通气改善、氧饱和度上升后再行手术。 D.手术结束退出支气管镜以后插入喉罩,将小儿置于侧卧位,停止输注丙泊酚;也可面罩通气至自主呼吸恢复。 E. 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呼吸频率、呼末二氧化碳等指标达到理想值时拔出喉罩,继续观察至苏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