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47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交流] 2020 AHA心肺复苏更新指南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8 21:3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词缩写:IHCA: in-hospitalcardiac arrest. ROSC: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culation. OHCA: out-of-hospatalcardiac arrest.
导读
2020.10.21AHA(美国心脏协会)在Circulation上发布了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成人基础/高级生命支持。文中指出,随着 ROSC 的心脏骤停患者逐渐增多,复苏后康复在心脏骤停患者的诊疗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故指南在原有院前院内“双五环”生命链的基础上增加“复苏后康复环节”,形成“双六环”生命链。并对“双六环”生命链中的重要环节进行更新,主要涉及以下内容:非专业施救者早期开始心肺复苏、肾上腺素的早期使用、实时视听反馈装置的应用、心肺复苏质量的生理监测、双重连续电除颤、静脉通路优于骨通道、复苏后治疗与神经功能预后评估、复苏后康复、复苏后质量改进、孕妇心脏骤停的救治。
1.非专业施救者的心肺复苏
非专业施救者应尽早启动OHCA患者的心肺复苏,不强调判断脉搏情况,根据意识水平和呼吸情况即可启动心肺复苏。并继续坚持原版指南推荐的,非专业施救者可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
2.肾上腺素的使用
对非除颤心律,尽早使用肾上腺素;对可除颤心律,尽快电除颤,若3次除颤均失败,尽早使用肾上腺素。尽早的定义:越早越好,最多不能超过20min。
3.实时视听反馈装置的应用
建议多种装置不同方面监测和反馈心肺复苏质量。
4.心肺复苏质量的生理监测
可通过监测和反馈生理参数来提高心肺复苏质量。包括动脉血压、呼末二氧化碳(ETCO2)和动脉血气等。
监测动脉血压、ETCO2和动脉血气均可提高心肺复苏质量和ROSC的机率。当出现动脉舒张压突然增高、出现规律动脉波形、ETCO2显著增高,则提示患者可能ROSC,而心肺复苏时监测的动脉血气氧分压越高,ROSC的机率越高。有报道指出,ETCO2可反应按压和通气质量,若患者初始的ETCO2>45mmHg,则ROSC机率很高;反之如果ETCO2<20,则很难达到ROSC。
5.双重连续电除颤
双重连续除颤指使用2台除颤器近乎同时实施电击的做法。对于顽固性可除颤心律,指南并不推荐双重连续电除颤的做法。
6.静脉通路优于骨通道
施救人员应首先尝试建立静脉通路进行给药,因其对患者的ROSC率、院内存活率和神经功能恢复均更有利;若静脉通路建立失败或不可行,可以考虑改用骨通道。
7.复苏后救治
7.1 血压管理:推荐复苏后血压维持≥90mmHg,平均动脉压≥65mmHg。目前对于ROSC患者的最佳动脉压水平尚无统一定论。
7.2 氧疗和机械通气:推荐对于ROSC患者实施滴定式氧疗,以维持SpO2在92-98%。
7.3 癫痫的诊断和管理:对于ROSC并发明显癫痫的患者,应及时治疗;对脑电图有改变而无临床症状者,推荐治疗;不建议预防性的抗癫痫治疗。
7.4 其他治疗建议:预防性给予抗生素的益处、营养神经药物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均尚不明确。
8.复苏后神经功能预后评估
建议对恢复正常体温至少72h后采用多模式评估复苏后昏迷患者的预后。
评估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双侧瞳孔对光反射、定量瞳孔测量、角膜反射、癫痫持续状态、肌阵挛、运动反应等);血清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神经影像学(脑灰质/白质比GWR、大脑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等);电生理监测(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爆发抑制、双侧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周期性/节律性放电、脑电图反应)。
9.康复期的治疗和支持
指南在原先“双五环”的基础上增加了康复治疗计划环节,形成了院前院内“双六环”的生命链。主要涉及的器官功能恢复、心理康复、重返社会能力等内容。
建议对心脏骤停存活者及其护理人员进行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和疲劳的结构化评估,并在患者在出院前进行生理、神经、心肺和认知障碍方面的多模式康复评估和治疗,并建议制定全面的多学科出院治疗计划,将该计划纳入医疗和康复治疗建议以及恢复活动/工作的预期目标。
10.复苏后质量改进
建议在心肺复苏后,参与救治的复苏小组从各方面对救治过程进行回顾和讨论分析,以期改进救治流程。回顾内容包括复苏过程中的客观定量数据如按压深度、胸部压缩比例、按压中断时间、合格率、ROSC率等。
11.孕妇心跳骤停的救治
推荐将氧饱和度和气道的管理放在复苏过程的首位:主要原因为子宫代谢快、储备能力低,更易发生缺氧,而且胃排空延迟,返流误吸风险极高。
11.1 胎儿监测:不建议在救治中进行胎儿监测。
11.2 复苏后昏迷孕妇的亚低温管理:推荐复苏后昏迷孕妇实施亚低温治疗,因其可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11.3 亚低温管理期间的胎儿监测:推荐亚低温管理期间持续严密监测胎儿生命体征。
结语

新指南继续强调了成人早期心肺复苏实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增加了复苏后康复的内容作为生命链的第六环,同时有很多内容的增加和改进,但由于心跳骤停患者的特殊性,很难开展大规模的RCT研究,故相关内容仍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并加以改进,以期提高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其远期神经功能预后。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1:5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candxe 于 2021-12-9 19:28 编辑

特别声明,新指南内容较多,读起来很费劲,后来看到华西医学发表的一篇关于指南解读的论著,但内容仍旧蛮多的,闲来无事便对文献做了一个精简的处理,全是干货,适合作为笔记直接拿来记忆。
附一下华西医学的原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来看看。

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解读--成人基础_高级生命支持.pdf

1.62 MB, 下载次数: 91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2-24 07:20 , Processed in 0.14543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