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10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指南]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2.10(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0-24 11:0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2-10-24 11:06 编辑


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2年9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等,内容涵盖等方面术后谵妄、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退行性变等方面内容。

每月好文(2022.09.10-10.10)之上

1. Tiantian Chu, Zongfang Wu, Aijun Xu,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reoperative
hypokalemia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tudy. BMC Geriatrics, (2022) 22:743 PMID: 36096723

【题目】老年患者术前低钾血症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一项回顾性研究

【通讯作者】 许爱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楚甜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Zongfang Wu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低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密切相关。老年人由于骨骼肌含量减少引起全身钾含量减少而并发症增加,更容易发生低钾血症。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前低钾血症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我们回顾性的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行择期手术且有术前血气分析数据的老年患者。根据术前血气分析数据将60~100岁患者分为低钾血症组(血钾<3.5 mmol/L)和正常血钾血症组(血钾3.5~5.5 mmol/L )。低钾血症可分为轻度低钾血症(血钾3.0~3.5 mmol/L )、中度低钾血症(血钾2.5~3.0 mmol/L )和重度低钾血症(血钾 <2.5 mmol/L )。主要结局是术前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次要结局是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复苏时间和住院时间(LOS)。

结果:在987名受试者中,术前低钾血症患者共有436例(44.17%),其中轻度357例(81.88%),中度87例(16.74%),重度6例(1.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51;95%CI,1.415~2.421)、入院前存在低钾血症 (OR,4.498;95%CI,2.506~8.071)、口服泻药2次以上(OR,1.823;95%CI,1.266~2.624)都是术前低血钾症的危险因素。低钾血症病人相较于正常血钾组多行妇科和肝胆外科手术 (P<0.001,P<0.05)。但两组间的术后并发症、PACU停留时间、LOS及30天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女性、入院前存在低钾血症、口服泻药2次或以上是老年患者术前低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术后并发症和30天死亡率并没有增加,这可能与术中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和及时纠正低血钾有关。

2. Yuxiang Song,Yungen Luo,Weidong Mi, Jiangbei Cao,et al. 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predicts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elderly patients after surgery: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C Geriatrics, (2022) 22:730 PMID: 36064357

【题目】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通讯作者】
米卫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   曹江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
【第一作者】宋玉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  Yungen Luo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

【摘要】
背景:术后谵妄(PO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目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POD的预测作用尚不明确。我们通过大型的回顾队列探讨接受非神经外科手术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SII对POD的预测价值。

方法:我们收集了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接受非神经外科手术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POD和SII值作为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的相关性。然后通过应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来消除协变量混杂效应,并对结果进行验证。最后进行亚组分析以探究不同亚组中SII和POD之间关系。

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9,608名患者,平均年龄为70岁(IQR:67-74)。由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II的临界值为650。在单因素模型和3个多因素回归模型中,SII值>650对POD预测的OR值分别为2.709(95%CI:2.373~3.092,P<0.001)、1.615(95%CI:1.384~1.882,P<0.001)、1.855(95%CI:1.602~2.146,P<0.01)和1.302(95%CI:1.106~1.531,P=0.001)。治疗后SII值>650的OR值为1.301(95%CI:1.062~1.598,P=0.011)。亚组分析表明,Hb<130g/L、4×109/L<WBC≤10×10 9/L、白蛋白<39g/L或MAP <60mmHg且持续时间≥5min的患者发生POD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我们发现SII在不同年龄、性别和ASA分级患者中是预测POD的可靠指标。

结论:SII对非神经外科和非心脏手术患者的POD有预测价值。作为常规血液检测可以得到的指标,SII在成本和时间上都具有优势。在更进一步的验证后,SII也许将为POD预测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3. Suqing Yin, Po Gao,Yu Chen, and Liqun Yang, et al. Engineering 2D Silicene-Based Mesoporous Nanomedicine for In Vivo Near-Infrared-Triggered Analgesia. ADVANCED SCIENCE,2022, 9, 2202735 PMID: 35750652

【题目】二维硅基中孔纳米医学工程在体内近红外触发镇痛中的应用


【通讯作者】陈雨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杨立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Suqing Yin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    Po Gao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


【摘要】


使用局麻药进行局部麻醉是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但存在局麻药半衰期短和局部神经毒性等问题。为了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需要一种可控、持续释放的麻醉药。本研究中构建核壳结构的二维二氧化硅纳米片(简称Silicene @MSNs)作为坐骨神经阻滞局部给药系统,实现罗哌卡因(RP)在介孔(孔直径2纳米-50纳米之间)二氧化硅层中的按需释放,达到局部镇痛效果。基于二维硅烯核心的特殊光热性能,该局部麻醉系统可由近红外激光触发来释放装载的RP,从而实现按需和持久的局部麻醉。通过疼痛行为测试进行镇痛效果评价发现:装载RP的硅烯@MSNs核心/外壳纳米系统镇痛效果维持时间约是游离RP的5倍。此外,通过测试神经传导通路中与疼痛相关的神经元的激活情况来探索其潜在的镇痛机制,发现此纳米系统可以提高疼痛阈值,减少背根神经节中神经元激活和脊髓胶质神经元兴奋性。本研究设计的麻醉剂纳米药物为长效局部麻醉提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4. Guo qing Jing, Jing Zuo, Qing Fang, et al. Erbin protects against 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by attenuating microglia pyroptosis via IRE1α/Xbp1s-Ca2+ axis.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2022 Sep 28;19(1):237. PMID: 36171629

【题目】Erbin通过 IRE1α/Xbp1s-Ca2+轴减弱小胶质细胞焦亡来预防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通讯作者】宋学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研究中心;   吴晓静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刘万红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第一作者】靖国庆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与重症监护医学研究中心;   左静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与重症监护医学研究中心


【摘要】

背景: 小胶质细胞细胞焦亡介导的神经炎症被认为是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SAE) 的关键发病机制。据报道,Erbin与各种炎症性疾病有关。然而,Erbin在SAE中的作用以及Erbin和小胶质细胞焦亡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了Erbin在小胶质细胞焦亡调控中的潜在作用和分子机制。


方法: WT和Erbin基因敲除小鼠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以诱发SAE。在体外用LPS /尼日利亚霉素处理原代小鼠小胶质细胞和BV2细胞。用行为学测试评估认知功能。使用Nissl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评估组织学和结构病变。ELISA和qPCR检测神经炎症。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分析蛋白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质和内质网(ER)中Ca2+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潜在机制,使用STF083010阻断IRE1α/Xbp1s通路。


结果: Erbin缺失导致CLP小鼠出现更明显的神经元损伤和认知障碍。Erbin敲除通过介导IRE1α / Xbp1s的活化,在体内、外促进了小胶质细胞焦亡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用选择性抑制剂STF083010处理可显著抑制IRE1α/Xbp1s通路活性,降低胞浆内Ca2+,减轻小胶质细胞凋亡,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减轻神经元损伤,改善认知功能。


结论: 在 SAE 中,Erbin抑制 IRE1/Xbp1s 通路活性并降低 ER 中Ca2+流入细胞质,减少小胶质细胞的焦亡。

5. Xue Zhou, Xuanxian Xu, Dihan Lu, et al. PRepeated early-life exposure to anaesthesia and surgery causes subsequent anxiety-like behaviour and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in juvenile rats .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22 Sep 7;S0007-0912(22)00375-0. PMID:  36088134

【题目】幼年大鼠在早年反复接受麻醉和手术会导致后续的焦虑样行为和肠道菌群失调


【通讯作者】冯霞   中山大学麻醉学系;Wen He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


【第一作者】周雪  中山大学麻醉学系;   Xuanxian Xu  中山大学麻醉学系;   Dihan Lu  中山大学麻醉学系;    Keyu Chen  中山大学麻醉学系


【摘要】

背景: 早期接受多次全身麻醉和手术可能会对大脑发育产生负面影响。最近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群在应激相关行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确定了早期反复麻醉和手术是否会导致大鼠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和焦虑样行为。

方法: SD大鼠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内在2.3 vol%七氟醚下接受三次皮肤切开。4周后,测试肠道微生物群,焦虑相关行为,海马5-羟色胺能活性和血浆应激激素。随后,我们探讨了多次麻醉/手术暴露的大鼠给予抗生素混合物后,进行粪菌移植对焦虑相关行为的影响。

结果: 在反复麻醉/手术暴露的大鼠中观察到焦虑样行为:在旷场测试中,与对照组相比,多次麻醉/手术暴露可减少小鼠在中心区域停留的时间(P<0.05,t = 3.05,df = 16,Cohen’ s d = 1.44,效应量= 0.58)。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多次麻醉手术组(Multiple AS组)的大鼠进入开臂较少(P<0.05,t=5.09,df=16,Cohen’ s d=2.40,有效量=0.77),停留时间更短(P<0.05,t=3.58,df=16,Cohen’ s d=1.69,效应量=0.65)。反复暴露引起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和过度的应激反应(P<0.01,t=4.048,df=16,Cohen’ s d=-1.91,效应量=-0.69),海马区5-羟基色胺(5-HT)和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的浓度显著增加(P<0.05; t=3.12, df=18, Cohen’ s d=-1.40, 效应量=-0.57),以及后期5-羟色胺能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对于Htr1a:P<0.001,t=4.49,df=16,Cohen’ s d=2.24,效应量=0.75; 对于Htr2c:P<0.01,t= 3.72,df = 16,Cohen’ s d = 1.86,效应量=0.68;对于Htr6:P<0.001,t=7.76,df=16,Cohen’ s d=3.88,效应量=0.89)。粪便菌群移植导致类似的焦虑样行为以及5-羟基色胺和5-羟基吲哚乙酸水平的变化。

结论: 早期反复暴露于麻醉和手术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会影响大鼠的长期焦虑情绪行为。

6. Fa Liang, Youxuan Wu, and Xinyan Wang, et al. General Anesthesia vs Conscious Sedation fo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Acute Ischemic Stroke:An Exploratory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urology. 2022 Sep 26. PMID: 36156704

【题目】全身麻醉对比清醒镇静对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一项探索性随机临床试验


【通讯作者】韩如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   王凡  贵州医科大学白云医院综合脑卒中中心科


【第一作者】Liang Fa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


【摘要】

重要性: 对于急性后循环卒中患者在血管内治疗期间的最佳麻醉方法选择尚无明确结论。近年来,只有少数观察性研究集中在这个主题上,且结论不尽相同。


目的: 探讨在急性后循环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期间,清醒镇静 (CS) 是否是全身麻醉 (GA) 的可行替代方案。

构思、设和参与者:一项随机平行分组探索性试验,盲法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麻醉选择[CANVAS II])纳入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中国2家综合医院的成年患者。对急性后循环卒中患者进行登记、随机分组并监测3个月。在210例急性缺血性后循环脑卒中收治的患者中,纳入93例,87例患者在排除后被纳入意向治疗(ITT)分析,43例被分配到GA,44例被分配到CS。所有分析均未调整或根据ITT原则进行调整。

干预: 参与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CS或GA组。

主要成果和措施: 主要终点是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90天时的功能独立性。

结果: ITT研究共纳入87名受试者(平均[SD]年龄,62[12]岁,女性16名[18.4%], 男性71名[81.6%])。其中,43人在GA组中,44个在CS组中。总体基线中位数(IQR)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为15(12-17)。在CS组中,13人(29.5%)最终被转到GA。CS组的功能独立性发生率较高;然而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8%vs 54.5%、风险比0.89、95%置信区间、0.58~1.38、调整比值比[OR]、0.91%、95%置信区间、0.37~2.22)。然而,在ITT分析下,GA在成功的再灌注(mTICI 2b-3)中表现更好(95.3%对77.3%,调整后OR,5.86; 95%CI,1.16-29.53)。

结论和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CS在功能恢复的主要结局方面并不优于GA,而且在成功再灌注的次要结局上可能更糟。

7. Yitian Lu, Jintao Zhang, Fanning Zeng, et al. Human PMSCs-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lleviate neuropathic pain through miR-26a-5p/Wnt5a in SNI mice model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Neuroinflammation. 2022; 19: 221. PMID: 36071475

【题目】PMSCs衍生外泌体通过miR-26a-5p/Wnt5a通路减轻SNI模型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通讯作者】陶涛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秦再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陆羿天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张锦涛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


【摘要】


研究背景: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外泌体(sEVs) 被认为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新型非细胞疗法,但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sEVs是否能缓解坐骨神经损伤后疼痛及其机制尚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探讨hPMSCs来源的sEVs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研究方法:采用SNI模型小鼠,在造模第7天鞘内注射sEVs或 mir- 26a-5p agomir,观察其镇痛作用。利用sEVs的miRNA测序(miRNA-Seq)与生物信息分析来研究 miRNAs的下游机制;采用RT-qPCR,蛋白质分析与免疫荧光检测进一步验证。

结果:单次鞘内注射sEVs可持久地逆转坐骨神经部分结扎的小鼠左后爪机械性超敏反应。免疫荧光分析发现,PKH 26标记的sEVs在同侧L4/5脊髓背角的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中可见,且在同侧脊髓中更为丰富。根据miRNA-seq结果,我们发现鞘内注射miR-26a-5p agomir(hPMSCs衍生sEVs中的第二个高含量microRNA),显著抑制SNI小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神经炎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证实Wnt5a是miR-26a-5p的直接下游靶基因。结果表明,体内过表达miR-26a-5p可显著降低Wnt5a的表达水平。此外,Wnt5a的模拟肽Foxy5可显著消除miR-26a-5p对神经炎症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同时miR-26a-5p过表达可逆转Foxy5的作用。

结论:hPMSCs来源的sEVs可作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缓解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此外,我们还发现sEVs中miR-26a-5p调控Wnt5a / Ryk / CaMKII / NFAT通过抗神经炎症参与镇痛,提示在体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其通过非典型Wnt信号通路来减轻疼痛。

8. Xingyang Liu, Lizhe Guo, Bin Duan, et al. Novel benzodiazepine remimazolam tosylate delays neurodegeneration of aged mice via decreasing tau phosphorylation. Neurotoxicology. 2022 Sep ; 92:156-165. PMID: 35940321

【题目】新型苯二氮卓类药物—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通过降低tau蛋白磷酸化延缓老年小鼠神经退行性变


【通讯作者】王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第一作者】刘星扬 郭立哲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


【摘要】


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咪达唑仑通常被认为是影响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之一。新型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因其药理学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但其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老年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生物学机制。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测定老年小鼠在即刻和腹腔注射瑞马唑仑1个月后的记忆功能,采用PET-CT检测脑代谢水平。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短期内记忆力下降,tau磷酸化水平增加,磷酸酶水平下降;然而,1个月后的结果与之前相反,实验组小鼠的记忆功能与大脑代谢水平更好,tau磷酸化水平更低。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不会对老年小鼠的认知功能造成长期损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其在衰老过程中的记忆力减退。


9. Ting-Ting Li, Qiang Wan, Xin Zhang, et al.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reduces inflammation and improves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diabetic rats during ischemic stroke. Neural Regen Res. 2022 Sep; 17(9): 1991–1997. PMID:35142688

【题目】星状神经节阻滞可减轻糖尿病大鼠缺血性卒中的炎症反应及改善神经功能


【通讯作者】杨万超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李庭庭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


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和脑卒中都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可加重患者预后,而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调节炎症反应。因此,我们提出假设,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治疗方法。本研究中,通过连续4周喂养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糖尿病,结扎左侧大脑中动脉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随后,分别于再灌注前15 min及再灌注后20h、44h,用1%利多卡因经皮后入路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表明,星状神经节阻滞不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但可减少脑梗塞面积和脑积水;可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提高28天存活率,抑制Toll样受体4/核因子Kappa 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然而,在星状神经节阻滞前5 min注射Toll样受体4激动剂脂多糖可抑制其作用;而注射Toll样受体4拮抗剂TAK242则无此作用。另外,研究发现夜间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糖尿病缺血性卒中无明显疗效。因此,星状神经节阻滞是糖尿病缺血性卒中的潜在治疗方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Toll样受体4/核因子kappa B信号通路介导,且其疗效受昼夜节律影响。


10. Hao Guo, Weiwei Zhang, Zhi Wang, et al. Dexmedetomidine post-conditioning protects blood-brain barrier integrity by modulating microglia/macrophage polarization via inhibiting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ront Mol Neurosci, 2022; 15: 977941. PMID: 36172260


【题目】右美托咪定后处理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节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对脑出血后大鼠血脑屏障完整性的保护作用


【通讯作者】Zhaoyu Yang  中南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家老年病临床研究中心      

周静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山西省中医院


【第一作者】郭浩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摘要】


脑出血(ICH)是最严重的一种中风类型。右美托咪定(DEX)在ICH中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关于DEX保护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的细节仍需要进一步阐明。在此,建立了ICH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CH组和ICH+DEX组。评估了神经系统预后、神经元损伤和细胞凋亡。同时检测脑水含量、伊文思蓝渗出量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质的表达,以评估血脑屏障(BBB)的完整性。观察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我们检测了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结果表明,DEX对ICH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DEX显著增加了ICH中存活神经元的数量,减轻神经元细胞的丢失和凋亡。DEX后处理的大鼠脑水含量和伊文思蓝渗出减少,ZO-1、occludin和claudin-5含量显著增加。此外,DEX促进了M2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极化,DEX降低了M1相关标记物,而M2相关标记物显著增加。我们发现DEX显著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时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DEX抑制ICH大鼠NF-κB的核转位。本研究表明,DEX后处理通过抑制ICH中的NF-κB信号通路调节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从而保护BBB的完整性


11. Zhen Li, Zhigang He, Zhixiao Li, et al. Differential synaptic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neuronal modulation of prefrontal cortex, amygdala, and hippocampus in response to 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with or without cognitive deficits in rats. Front Mol Neurosci, 2022; 15:961995. PMID: 36117908


【题目】大鼠术后慢性疼痛伴或不伴认知障碍时前额叶皮质、杏仁核和海马神经元调制的不同突触机制


【通讯作者】项红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与疼痛科


【第一作者】Zhen Li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与疼痛科


【摘要】


众所周知,慢性术后疼痛(CPSP)会造成认知损害,尤其是记忆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疼痛和认知在几个层面上存在解剖学和机制上的密切相关。有趣的是,目前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加巴喷丁和NMDAR(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均确认将损害认知。因此,疼痛相关的认知缺陷是否与这些潜在的疼痛具有不同的突触机制仍有待阐明。据此,分离不敏感组(认知正常疼痛大鼠)和敏感组(认知受损疼痛大鼠)的突触传递。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CPSP大鼠患有认知障碍。全细胞电压钳记录显示,不敏感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神经元兴奋性和突触传递增强,而敏感组的这些参数保持不变。此外,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传递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相应地,突触传递相关蛋白的水平表现出与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相似的趋势。此外,在形态学上,有认知障碍和无认知障碍的CPSP大鼠突触后密度(PSD)的超微结构也不同。总之,以上观察结果表明,有认知缺陷和无认知缺陷的CPSP大鼠的基础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


12. Kejia Xu, Hui Li, Bing Zhang, et al. Integrated transcriptomics and metabolomics analysis of the hippocampus reveals altered neuroinflammation, downregulated metabolism and synapse in 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Front Mol Neurosci, 2022; 13:1004745. PMID: 36147346


【题目】海马区综合转录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的神经炎症改变、代谢下调和突触发生改变


【通讯作者】张光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麻醉学与虹桥国际医学研究院 湖北医科大学太和医院麻醉学系      

卢银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麻醉学与虹桥国际医学研究院


【第一作者】徐珂嘉Hui Li  张冰  Meini Le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麻醉学与虹桥国际医学研究院


【摘要】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一种复杂的脓毒症并发症,可导致情绪异常和记忆功能障碍并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在SAE中,患者的改变和功能异常发生在海马区,海马体是大脑中负责记忆和情绪控制的主要区域,但其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基于RNA序列的转录组学和基于LC-MS的代谢组学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全面获得了内毒素(LPS)注射的SAE小鼠模型中富集的基因和代谢物及其核心网络通路。SAE小鼠表现出行为改变,其海马区呈现出炎性细胞因子上调和形态改变。组学分析确定SAE组大鼠海马区有81个差异表达的代谢物(VIP >1和p <0.05)和1747个差异表达基因(Fold change >2和p <0.05)。此外,31个化合物和100个潜在的靶基因被用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标记语言(KGML)网络分析,以探索SAE进展的核心信号通路。整合途径分析表明,脂质代谢、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炎症相关通路和突触失控等多种代谢途径与SAE早期海马区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这些发现为探索SAE进展中海马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前景,并为在未来的研究中确定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13.Su-mei Luo, Long-yang Li, Li-zhe Guo, et al. Dexmedetomidine exerts an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via α2 adrenoceptors to alleviat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5xFAD mice. Front Aging Neurosci, 2022, 14: 978768. PMID: 36204551


【题目】右美托咪定通过α2肾上腺素受体发挥抗炎作用以减轻5xFAD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通讯作者】王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


【第一作者】Su-mei Luo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炎症促进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进展。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右美托咪定对AD模型小鼠炎症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5xFAD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定或右美托咪定和育亨宾14天。评估右美托咪定对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试验中记忆获得和保持的影响。评估小鼠海马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和细胞因子水平的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ace1蛋白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WT小鼠相比,5xFAD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试验中均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认知功能的下降,而α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育亨宾可逆转右美托咪定的作用。与生理盐水处理相比,右美托咪定可减少5xFAD小鼠海马中Aβ的沉积面积(p < 0.05)和平均灰度值(p < 0.01)。与生理盐水处理相比,右美托咪定抑制5xFAD小鼠海马齿状回中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减少GFAP(p < 0.01)和IBA1的面积(p < 0.01)。与生理盐水处理相比,右美托咪定处理后5xFAD小鼠海马内IL-1β水平显著降低(p < 0.01)。育亨宾可中和右美托咪定的作用。右美托咪定可抑制BACE1和NF-κB p65的表达(p < 0.01),而育亨宾处理后则可逆转这些变化。

14. Yanan Li, Qi Zhang, Wenyu Yan, et al. Young plasma reverses anesthesia and surgery-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ged rats by modulating hippocampal synaptic plasticity. Front Aging Neurosci, 2022, 14: 996223. PMID: 36147703


【题目】幼龄血浆通过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来逆转麻醉和手术引起的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通讯作者】王秋筠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Yanan Li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     

Qi Zhang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麻醉科


【摘要】


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功能富集分析、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olgi-Cox染色、树突棘分析、免疫荧光分析、蛋白质印迹分析和透射电镜来研究幼龄血浆对麻醉和手术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潜在机制。此外,我们使用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测试和Morris水迷宫测试进行行为评估。我们发现了1969个由幼龄血浆处理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800个上调基因和1169个下调基因,尤其体现在这几个生物学过程(突触、突触后致密物和神经元间的信号释放)。在幼龄血浆预输注后,麻醉和手术引起的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相对较轻。此外,在幼龄血浆预输注后,老年小鼠突触相关蛋白和酪氨酸激酶B/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TrkB/ERK/C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减少、树突棘丟失以及超微结构改变都得到了改善。总之,这些发现表明幼龄血浆可逆转老年大鼠麻醉和手术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与TrkB/ERK/CREB信号通路的激活和海马突触可塑性的改善有关。


15. Wenping Liu, Sailan Tang, Qiuyue Huang, et al. The role of PKC/PKR in aging, Alzheimer’s disease, and 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Front Aging Neurosci, 2022, 14: 973068. PMID: 36172481


【题目】PKC/PKR在衰老、阿尔茨海默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通讯作者】黄春霞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Gordon Tin Chun Wong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麻醉学系


【第一作者】Wenping Liu  Sailan Tang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研实验中心


【摘要】


背景:据报道,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s)的发生率较高。在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模型中,线粒体和突触功能障碍不断得到证实;然而,它们在PND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不同年龄(8个月和18个月)C57BL/6和3×Tg-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C57BL/6小鼠和3×Tg-AD小鼠(8个月大)进行剖腹手术诱导PND。术后评估与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突触功能和自噬相关的标记物。通过使用PKC敏感的抑制剂双吲哚马来酰亚胺X(BIMX)或PKR-/-小鼠进一步证实了蛋白激酶C(PKC)和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PKR)的作用。

结果:在老年C57BL/6和3×Tg-AD小鼠中,显著的认知功能障碍均伴有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自噬失活。剖腹手术引起小鼠海马区明显的神经炎症反应和突触蛋白丢失。3×Tg-AD小鼠可进一步加剧由衰老或剖腹手术引起的认知和神经病理学改变。在药物抑制PKC或PKR基因缺陷后,术后认知能力、海马线粒体、自噬和突触等方面的缺失明显减弱。

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衰老、阿尔茨海默病和PND具有类似的致病特征,包括线粒体稳态改变和自噬失调。此外,剖腹手术可能会加剧与明确的神经元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神经元丢失相关的认知缺陷,且神经元丢失与遗传背景无关。PKC/PKR活性的失调可能参与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检索:孙瑶  王益敏

翻译:周佳佳

校对:王佩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2-9 07:44 , Processed in 0.15599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