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7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指南]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3.06(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7-4 22:2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3-7-4 22:26 编辑

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3年5月- 2023年6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福建省立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徐州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单位的麻醉及相关科室,内容涵盖有:氟西汀减轻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中性粒细胞衍生的抗菌肽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管的生成,外侧下丘脑通过中脑边缘多巴胺回路的去抑制调控痛觉,脂滴自噬受损介导的小胶质细胞脂滴蓄积有助于认识TREM1与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长时程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肝切除术术后运动诱发性疼痛的疗效,多部位慢性疼痛的遗传易感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等基础或临床研究(#为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每月好文(2023.05-2023.06)之上

1.Yu-shengYao#, Dao-yi Lin#, Yu-zhi Chen, Lin-wei Liu, Yu-shang Wu, Xiao-chun Zheng*, Fluoxetine alleviates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by attenuating TLR4/MyD88/NF‑κB signaling pathway activation in aged mice. Inflamm Res 2023 May 15. PMID:37188940

【题目】

氟西汀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激活以减轻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通讯作者】

郑晓春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麻醉科,福建省疑难重症研究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姚玉笙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麻醉科,福建省疑难重症研究重点实验室;
Dao-yi Lin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麻醉科;

【摘要】

设计目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新的证据表明,神经炎症在POC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减弱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激活来抑制海马神经炎症,从而验证了氟西汀可以预防POCD的假说。

研究对象:老年C57BL/6J雄性小鼠(18月龄)。

干预措施:老年小鼠在脾切除前腹腔注射氟西汀(10mg/kg)或生理盐水7天。此外,在挽救实验中,老年小鼠在脾切除前接受脑室内注射TLR4激动剂或生理盐水7天。

方法:在术后第1、3和7天,我们评估了老年小鼠模型的海马依赖性记忆、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质水平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结果:脾切除术导致空间认知能力下降,加重海马神经炎症。氟西汀预处理可部分恢复减退的认知功能,下调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减轻神经细胞凋亡,并且抑制小胶质细胞中TLR4、MyD88和p-NF-κB p65的增加。术前脑室注射脂多糖(1μg、0.5μg/μL)可减弱氟西汀的作用。

结论:氟西汀预处理可抑制海马神经炎症并通过抑制老年小鼠小胶质细胞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激活减轻POCD。

2.Wan-qing Xie#, Ting-ting Huang#, Yun-lu Guo#, Yue-man Zhang,Wei-jie Chen, Yan Li, Chen Chen and Pei-ying Li*. Neutrophil-derived cathelicidin promotes cerebral angiogenesis after ischemic stroke.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2023 May 17. PMID:37194247

【题目】
中性粒细胞衍生的抗菌肽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管的生成

【通讯作者】
李佩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临床研究中心

【第一作者】
Wan-qing Xie, Ting-ting Huang, Yun-lu Guo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麻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

【摘要】

中性粒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演变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它们如何影响脑卒中发生后晚期的大脑修复仍不明确。应用前瞻性临床脑卒中患者队列,我们发现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的组织蛋白酶抗菌肽(CAM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在小鼠脑卒中模型中,CAMP存在于外周血和脑缺血灶,并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第1、3、7、14天显著增加。MCAO后第7天和第14天,CAMP_/__小鼠梗死体积明显增大,神经系统结局恶化,脑内皮细胞增殖减少以及血管密度降低。在氧-糖剥夺(OGD)的bEND3细胞中,我们发现在复氧后用CAMP重组蛋白(rCAMP)处理显著增加了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脑室内注射CAMP受体CXCR2的拮抗剂AZD-5069或shCXCR2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敲除CXCR2,阻碍了MCAO后的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MCAO后14天给予rCAMP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总之,中性粒细胞衍生的CAMP是一种重要的介质,可以促进脑卒中后血管生成和脑卒中晚期的神经功能恢复。


3.Yu Ma#, Wei-nan Zhao#, Dan-dan Chen#, Dong-yu Zhou, Yi-hong Gao, Yi-xin Bian, Yu-qing Xu, Sun-Hui Xia, Tan-tan Fang, Jun-Xia Yang, Ling-zhen Song, He Liu, Hai-Lei Ding, Hong-xing Zhang* and Jun-Li cao*. Disinhibition of mesolimbic dopamine circuit by the lateral hypothalamus regulates pain sensation. J Neurosci, 2023 May 15. PMID:37188517
【题目】
外侧下丘脑通过中脑边缘多巴胺回路的去抑制调控痛觉

【通讯作者】
曹君利 , 张红星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Yu Ma, Wei-nan Zhao, Dan-dan Chen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
我们最近的研究证明了中脑边缘多巴胺(DA)回路及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在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从外侧下丘脑至中脑腹侧被盖区(LHGABA→VTA)的GABA能输入在调节中脑边缘DA回路及其BDNF信号通路中潜在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疼痛中的功能。我们证明了LHGABA→VTA投射的光遗传学操作双向调节野生雄性小鼠的痛觉。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引起的病理性疼痛和弗氏完全佐剂引起的持续炎症性疼痛的小鼠中,该投射的光遗传学抑制产生了镇痛作用。跨突触病毒追踪揭示了LH的GABA能神经元和VTA的GABA能神经元之间存在单突触连接,在功能上,体内钙/神经递质成像显示DA神经元活动增加,VTA中GABA能神经元活动减少,NAc中多巴胺释放增加。此外,反复激活LHGABA→VTA投射大量增加中脑边缘BDNF蛋白的表达,这种效应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中可见。对该回路的抑制导致CCI小鼠中脑边缘BNDF表达降低。有趣的是,激活LHGABA→VTA投射引起的疼痛行为可以通过NAc内注射ANA-12(一种TrkB受体拮抗剂)进行预处理所阻止。这些结果表明LHGABA→VTA投射通过靶向局部GABA能中间神经元来抑制中脑边缘DA回路和调控累积的BDNF释放,从而调节痛觉。

4.Qing Li#, Yujing Zhao, Hongyan Guo, Qiao Li, Chaoying Yan, Yansong Li, Shuxuan He, Nan Wang, and Qiang Wang*. Impaired lipophagy induced-microglial lipid droplets accumul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buildup of TREM1 in diabetes-associ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 Autophagy, 2023, May 19; 1- 18. PMID: 37204119

【题目】

脂滴自噬受损介导的小胶质细胞脂滴蓄积有助于认识TREM1与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

【通讯作者】

王强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及脑科学研究中心

【第一作者】

李青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及脑科学研究中心

【摘要】

小胶质细胞活化引起的神经炎症和继发的神经功能损伤是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DACI)的突出特征。小胶质细胞脂滴自噬是自噬中维持脂质及炎症稳态的重要部分,但在DACI中大多被忽视。小胶质细胞脂滴(LDs)蓄积是衰老的特征,然而人们对小胶质细胞脂滴自噬和LDs在DACI中的病理作用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假设小胶质细胞脂滴自噬可能是发现DACI有效治疗方法的一个关键靶点。首先我们通过研究瘦素受体缺陷(db/db)小鼠、高脂饮食和STZ(HFD/STZ)诱导的T2DM小鼠以及高糖(HG)处理的小鼠BV2、人HMC3和原代小鼠的小胶质细胞中LDs蓄积,揭示了HG抑制的脂滴自噬是小胶质细胞内LDs蓄积的原因。从机制上讲,蓄积的LDs与小胶质细胞特异性炎症放大因子TREM1(髓系细胞上表达的触发受体-1)共定位,导致小胶质细胞TREM1的蓄积,反而加重了HG诱导的脂滴自噬损伤,随后通过NLRP3(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症小体促进了HG介导的神经炎症级联反应。此外,用LP17对db/db小鼠和HFD/STZ小鼠的TREM1的进行药理阻断抑制了LDs和TREM1的积累,减少了海马神经元的炎症损伤,从而改善了认知功能。上述发现揭示了以前未被重视的机制——即小胶质细胞中脂滴自噬受损诱导的TREM1积累和DACI中的神经炎症之间的关系,表明这是延缓糖尿病相关认知能力下降的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


5.Yan Xu#, Mao Ye# , Fei Liu, Ying Hong, Yi Kang, Yue Li, Huan Li, Xiao Xiao, Feng Yu, Mengmeng Zhou, Li Zhou*, and Chunling Jiang*. Effificacy of prolonged intravenous lidocaine infusion for postoperative movement-evoked pain following hepatectomy: a double-blinde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23 May 16;S0007-0912(23)00169-1. PMID: 37202261

【题目】

长时程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肝切除术后运动诱发性疼痛的疗效: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

姜春玲,周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徐艳, 叶茂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的镇痛效果随利多卡因输注时间和手术类型而变化。我们假设长时程利多卡因输注可减轻肝切除术患者术后的疼痛,并验证了该假设。

方法:接受择期肝切除术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接受持续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组或安慰剂治疗组。主要结局指标是术后24小时出现中度至重度运动诱发痛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前3天运动时和静息时的中度至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监测血浆利多卡因的浓度(CABG)。

结果:我们招募了260名受试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降低了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运动诱发疼痛的发生率(47.7% vs 67.7%,P=0.001;38.5% vs 58.5%,38.5%,P=0.001) 和降低运动诱发疼痛评分(3.7 [1.7]vs 4.2[1.6]; 平均差0.5 [95%置信区间{CI}: 0.1-0.9;P=0.018)和吗啡消耗量(47.2[16.7]mg vs 52.6[19.2]19.2mg; 平均差5.4 mg [95% CI:1.0-9.8]; P=0.016).利多卡因还降低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23.1% vs 38.5%;P=0.007)。注药后、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的血浆利多卡因浓度分别为1.5, 1.9和1.1μg ml-1(四分位数范围分别为1.1-2.1, 1.4-2.6和0.8-1.6).

结论:持续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降低肝切除术后48小时内中度至重度运动诱发性疼痛的发生率。然而,利多卡因对疼痛评分和阿片类药物消耗量的降低低于最小临床重要差异。

6.Liling Lin#, Jianwei Lin#, Junxiong Qiu, Ning Liufu, Shishi Lin, Feng Wei,
Qingping Liu, Jingxian Zeng*, Mingzhi Zhang*, and Minghui Cao*. Genetic liability to multi-site chronic pain increases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23, May 23;S0007-0912(23)00195-2. PMID: 37225534

【题目】

多部位慢性疼痛的遗传易感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通讯作者】

曹铭辉,曾静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
张铭志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第一作者】

Liling Lin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
Jianwei Lin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摘要】

背景:观察性研究表明,多部位慢性疼痛(MCP)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关联。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关联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MCP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发现它们之间可能的中介。

方法:本研究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CP的汇总数据来自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该研究包括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的387649名个体,而心血管疾病及其亚型的汇总数据来自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最后,利用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炎症生物标志物的汇总数据来确定可能的介质。

结果:多位点慢性疼痛的遗传易感性与冠状动脉疾病(CAD)、心肌梗死(MI)、心力衰竭(HF)和卒中的高风险相关,CAD的合并比值比(OR)为1.537(在MCP中每个位点的增量;95%置信区间[CI]:1.271-1.858;P=0.0001),心肌梗死为1.604(95% CI:1.277-2.014;P=0.0005),HF为1.722(95% CI:1.423-2.083;P<0.00001),卒中为1.332 (95% CI:1.093-1.623;P=0.00001)。发现MCP的遗传倾向与精神障碍、开始吸烟、体育活动、BMI和脂质代谢物有关。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表明,在多位点慢性疼痛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中,精神障碍、开始吸烟、身体活动和BMI起中介作用。

结论:我们的发现为多部位慢性疼痛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此外,我们还确定了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几个可变的危险因素。

7.Wenliang Su#, Jiahang Ju#, Minghui Gu#, Xinrui Wang#, Shaozhuang Liu#, Jiawen Yu and Dongliang Mu*. SARS-CoV-2 envelope protein triggers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and dysosmia via TLR2-mediated neuroinfammation in mice. J Neuroinflammation, 2023 May 8. PMID: 37158916

【题目】

SARS-CoV-2包膜蛋白通过TLR2介导的神经损伤引发小鼠抑郁样行为和嗅觉障碍

【通讯作者】

穆东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苏文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Jiahang Ju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机集成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

Minghui Gu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

Xinrui Wang  北京朝阳医院药剂科

Shaozhuang Liu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


【摘要】

背景:抑郁和嗅觉障碍被认为是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神经系统症状,其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的研究表明,SARS-CoV-2包膜(E)蛋白是一种由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感应的促炎因子,提示E蛋白的病理特征与病毒感染无关。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的目的是确定E蛋白在抑郁症、嗅觉障碍和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神经损害中的作用。

方法:在雌性和雄性小鼠脑池内注射E蛋白后,观察其抑郁样行为和嗅觉功能。免疫组织化学结合RT-PCR技术评估皮层、海马和嗅球的胶质细胞激活、血脑屏障状态和介质合成情况。通过药物阻断TLR2以确定其在小鼠E蛋白相关抑郁样行为和嗅觉障碍中的作用。

结果:脑池注射E蛋白可引起雌性和雄性小鼠抑郁样行为和嗅觉障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蛋白上调大脑皮层、海马区和嗅球中IBA1和GFAP表达,而下调ZO-1表达。此外,IL-1β、TNF-α、IL-6、CCL2、MMP2和CSF1在皮质和海马中表达均上调,而IL-1β、IL-6和CCL2在嗅球中表达上调。此外,抑制小胶质细胞而非星形胶质细胞可减轻E蛋白诱发的抑郁样行为和嗅觉障碍。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LR2在大脑皮层、海马区和嗅球中表达上调,阻断TLR2可以减轻E蛋白诱发的抑郁样行为和嗅觉障碍。

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包膜蛋白可以直接诱导中枢神经系统的抑郁样行为、嗅觉障碍和明显的神经炎症。TLR2介导的包膜蛋白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和嗅觉障碍,有望成为COVID-19患者神经系统表现的治疗靶点。

8.Xiaojun Zhang#, Changsen Wang#, Hao Xu#, Shuyun Cai1, Keyu Liu, Simeng Li, Linming Chen, Siman Shen, Xiaoxia Gu, Jing Tang, Zhengyuan Xia, Zhe Hu*, Xiaotang Ma* and Liangqing Zhang*. Propofol inhibits myocardial injury induced by microvesicles derived from hypoxia-reoxygenated endothelial cells via lncCCT4-2/CCT4 signaling. Biol Res, 2023 May 5. PMID: 37143143

【题目】

丙泊酚通过lncCCT4-2/CCT4信号通路抑制缺氧复氧后内皮细胞外泌体诱导的心肌损伤

【通讯作者】

Zhe Hu  湛江市转化医学部器官功能损伤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张良清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马晓瑭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第一作者】

Xiaojun Zhang, Changsen Wang, Hao Xu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缺血再灌注(IR)导致心肌细胞外囊泡释放增加,加重心肌IR损伤。我们先前已经证明,丙泊酚可以减轻缺氧/复氧(HR)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损伤,并且丙泊酚处理的HUVECs产生的微囊泡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然而,丙泊酚处理后产生的微囊泡HUVECs((HR+P)-EMVs)在IR损伤的心肌细胞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HR+P)-EMVs在心脏IR损伤中的作用,并与缺氧/复氧HUVECs来源的微囊泡(HR-EMVs)进行比较,以阐明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建立HUVECs和AC16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和小鼠心脏IR模型。采用超高速离心法分别从HR损伤的HUVECs、DMSO处理的HUVECs和异丙酚处理的HUVECs中提取微囊泡。将上述EMVs与HR损伤的AC16细胞共培养或经心内注射到IR小鼠体内。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伊文思蓝-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用EMVs全基因转录组测序和RT-qPCR法分析lncCCT4-2在EMVs和AC16细胞中的表达。通过慢病毒敲除lncCCT4-2、质粒过表达或敲低CCT4及放线菌素D检测,阐明(HR+P)-EMVs抑制心肌损伤的分子机制。

结果:体外和体内实验证实,HR-EMVs加重了IR损伤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导致梗塞面积增加和心功能恶化。与HR-EMVs相比,(HR+P)-EMVs减少IR损伤的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和凋亡。机制方面,EMVs和RT-qPCR的RNA测序显示,lncCCT4-2在(HR+P)-EMVs和与(HR+P)-EMVs共同培养的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减少(HR+P)-EMVs中lncCCT4-2可加重IR损伤的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和凋亡。此外,(HR+P)-EMVs的lncCCT4-2的抗凋亡活性是通过增加CCT4 mRNA的稳定性和促进CCT4蛋白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来实现的。

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IR损伤的心肌细胞摄取(HR+P)-EMVs可上调心肌细胞lncCCT4-2和促进CCT4的表达,从而抑制HR-EMVs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9.Huiyu Zheng#, Cheng Zhao#, Yitian Lu#, Jun Cao, Fanning Zeng, Huan Wang*, Zaisheng Qin*, Tao Tao*.Celastrol-encapsulated microspheres prepared by microfluidic electrospray for alleviating inflammatory pain.Biomater Adv, 2023 Jun. PMID: 36990025

【题目】

微流控电喷雾制备雷公藤红素(celastrol)微球缓解炎症性疼痛

【通讯作者】

王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秦再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陶涛 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Huiyu Zheng, Yitian Lu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
Cheng Zhao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鼓楼医院

【摘要】

炎症性疼痛是由创伤、感染、化学刺激等引起的,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创伤。雷公藤红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在治疗各种炎症相关疾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水溶性低和多系统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此,我们提出了用具有核壳结构的海藻酸盐微球将雷公藤红素包裹在微流体电喷雾中,有效地克服了这些缺点,提高治疗效果。所制得的微球大小均匀,生物相容性好,可在肠道内释放负载药物。行为学测试显示雷公藤红素微球能有效缓解炎症性疼痛,HE染色、免疫荧光和炎症细胞因子检测显示抗炎作用。这些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微球可以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减少剂量和毒性,促进了其在不同临床情况下的应用。


10. Peng Ding#, Rui Yang#, Cheng Li #, Hai-Long Fu, Guang-Li Ren, Pei Wang, Dong-Yu Zheng, Wei Chen, Li-Ye Yang, Yan-Fei Mao*, Hong-Bin Yuan*, Yong-Hua Li*.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attenuates 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by inhibiting the NLRP3/caspase-1/GSDMD pyroptotic pathway. CRITICAL CARE, 2023 May 22;27(1):196. PMID: 37218012

【题目】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减轻呼吸机诱导的肺损伤

【通讯作者】

李永华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麻醉科
毛燕飞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麻醉科和外科重症监护室
袁红斌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丁鹏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麻醉科
李成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麻醉科
杨蕊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呼吸机诱导的肺损伤(VILI)是由于肺泡单位在反复回缩与复张过程中引起肺泡过度膨胀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一种由肝脏分泌的代谢调节因子——在VILI发展中的潜在作用和机制。

方法:我们对全身麻醉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和VILI模型小鼠的血清FGF21浓度进行了测定;对FGF21敲除(KO)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两者间的肺损伤进行了比较;并在体内和体外施用重组FGF21以确定其治疗效果。

结果:与没有发生VILI的人和小鼠相比,发生VILI的患者和小鼠的血清FGF21水平显著升高。此外,在麻醉患者中,血清FGF21的增加程度与通气时间呈正相关。FGF21-KO小鼠的VILI的程度较WT小鼠更为严重。相反,FGF21可减轻小鼠和细胞模型的VILI。FGF21降低了Caspase-1活性,抑制了NLRP3、ASC、Il-1β、Il-18、Hmgb1和Nf-κb的mRNA水平,并降低了NLRP3、ASC、IL-1β、IL-18、HMGB1和裂解形式的GSDMD的蛋白质水平。
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VILI会触发内源性FGF21信号通路,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减轻VILI。这些结果表明,增强内源性FGF21或施用重组FGF21可能是治疗麻醉或重症监测治疗中VILI有价值的治疗策略。

11. Xue Wang#, Cong Lin#, Sha Jin, Yibo Wang, Yinghua Peng*, Xiaohui Wang*. Cannabidiol alleviates neuroinflammation and attenuates neuropathic pain via targeting FKBP5.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023 Jul;111:365-375. PMID: 37196785

【题目】

大麻二酚(Cannabidiol)作用于FKBP5减轻神经炎症并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通讯作者】

王晓慧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北京大学天然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生物学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
彭英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种动植物科学研究所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王雪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麻醉科
Lin cong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生物学实验室

【摘要】

小胶质细胞是介导中枢神经系统(CNS)神经炎症的异质群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FKBP5促进IκB激酶(IKK)复合物的形成,继而激活NF-κB,因此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本研究确定大麻的主要活性成分大麻二酚(CBD)是FKBP5的拮抗剂。体外蛋白固有荧光滴定显示,CBD 直接与FKBP5结合。细胞热稳定性测定(CETSA)表明CBD结合增加了FKBP5的稳定性,这意味着FKBP5是CBD的内源性结合靶点。研究发现,CBD能抑制IKK复合物的聚合及NF-κB的活化,从而阻断LPS诱导的NF-κB下游促炎因子NO、IL-1β、IL-6和TNF-α的产生。Stern-Volmer分析和蛋白热稳定性测定表明,FKBP5的酪氨酸113(Y113)对于FKBP5与CBD相互作用至关重要,这与计算机分子对接模拟结果一致。FKBP5 Y113突变(Y113A)减弱了CBD抑制LPS诱导的促炎因子过多表达。此外,全身性应用CBD抑制了慢性压迫伤(CCI)诱导的腰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和FKBP5过表达。这些数据表明,FKBP5是CBD的内源性结合靶点。

12. Liang Zhang#, Ming Tian, Li-Ying Sun, Zhi-Jun Zhu*. Prophylactic terlipressin infusion for severe postreperfusion syndrom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deceased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e TIPS-DDL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2023 May 11. PMID: 37161582

【题目】

预防性输注特利加压素治疗死亡供肝肝移植患者重度再灌注后综合征:一项TIPS-DDLT随机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

朱志军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国家消化系统临床研究中心肝移植中心

张梁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张梁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重度再灌注后综合征(PRS)是死亡供肝肝移植(LT)过程中一种严重且潜在的灾难性事件。特利加压素是广泛用于肝移植围手术期的肾脏保护药物。本研究旨在评估预防性使用特利加压素是否能够减少死亡供肝肝移植术中重度PRS的发生率。

方法:在这项单中心、随机、双盲试验中,我们将接受死亡供肝肝移植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配到特利加压素组(门静脉夹闭后马上给予1mg特利加压素)或安慰剂组(门静脉夹闭后马上给予安慰剂)。主要结局是重新开放门静脉后重度PRS的发生率,重度PRS的诊断依照北京标准(以低血压为主要判断指标)。

结果:在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们招募了64名患者,随机将32名患者分配到特利加压素组,另外32名患者分配到对照组。特利加压素组的重度PR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4% vs 53.1%;OR,0.09; 95%CI,0.02-0.36;P <0.001)。该干预措施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了下腔静脉夹闭和重度PRS时血管加压素的使用剂量(均为P <0.01)。预防性使用特利加压素无肝期30分钟后的平均动脉压(P = 0.001)和心率(P = 0.040)更稳定,但于再灌注5分钟后增加了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P = 0.003)。特利加压素组的患者的右侧门静脉流速于再灌注后下降(P=0.001);其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更长(P=0.029);起始移植物功能低下发生率较低(P=0.012);移植后谷丙转氨酶峰值水平较低(P=0.032)。

结论:预防性使用特利加压素减少了死亡供肝肝移植术中重度PRS的发生率。然而,需注意其升高PCWP的作用。

13. Qin Huang#, Liqun Tian#, Yi Zhang, Zhen Qiu, Shaoqing Lei, Zhong-Yuan Xia*. Nobiletin alleviates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ia ferroptosis in rats with type-2 diabetes mellitus. Biomed Pharmacother, 2023 May 3. PMID: 37146415

【题目】

川陈皮素通过铁死亡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讯作者】

夏中元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黄琴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田立群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摘要】

2型糖尿病(T2DM)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易感性仍存在争议,已有研究报道铁死亡与心肌IR损伤有关。川陈皮素是从柑橘皮中分离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糖尿病活性的抗氧化剂。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川陈皮素是否通过铁死亡对T2DM大鼠心肌IR损伤的易感性产生保护作用,为研究其影响及潜在机制,我们建立了T2DM发病早期与晚期大鼠的心肌IR模型。我们还在H9c2细胞中建立了高脂高糖(HFHG)和缺氧复氧(H/R)模型,以模拟T2DM异常的糖脂代谢。T2DM晚期大鼠IR模型的心肌损伤、氧化应激和铁死亡增加,但在发病早期未出现,而这些变化在铁抑素-1或川陈皮素治疗下得以恢复。在T2DM晚期大鼠及HFHG和H/R损伤的细胞中,铁抑素-1和川陈皮素均可降低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包括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和核受体辅激活因子4(NCOA4),但不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川陈皮素可增强si-ACSL4对ACSL4表达的抑制作用,也可抑制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或oe-ACSL4对ACSL4表达的增强作用。总之,研究数据表明,铁死亡与T2DM大鼠心肌IR损伤的易感性有关,川陈皮素可减轻与ACSL4和NCOA4相关的铁死亡所致心肌IR损伤,具有治疗潜力。

14. Chengcheng Zhu#, Yanzhi Bi#, Kai Wei, Kunming Tao*, Li Hu*, Zhijie Lu*.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high-dose transdermal nicotine patch on pain sensitivity among male abstinent tobacco smokers undergoing abdominal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 Addiction, 2023 May 2. PMID: 37132069

【题目】

围手术期大剂量尼古丁贴片对男性吸烟患者行腹部手术疼痛敏感性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的初步研究

【通讯作者】

陶坤明,陆智杰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麻醉科;胡理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朱成成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麻醉科;毕研芝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既往研究集中在围手术期尼古丁替代疗法(nicotine replacement therapy, NRT)在提高吸烟者长期戒烟成功率方面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大剂量NRT减轻行腹部手术的男性吸烟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性。

研究设计:一项平行、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地点和对象:共纳入101名男性吸烟患者,自2018年10月8日至2021年12月10日,中国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干预措施:患者入院后开始戒烟,从入院到术后48h,每天接受24h尼古丁贴片(n=50)或安慰剂(n=51)。

测量指标:主要结果是术前痛阈值和术后48h内镇痛药的总使用量;次要结果包括术后疼痛和镇静评分、治疗期间恶心、呕吐及发热次数。

结果:NRT组术前电痛阈和机械痛阈均高于安慰剂组(P=0.004,P=0.020)。NRT组患者术后48h的镇痛药使用量显著低于安慰剂组(标准吗啡当量需求量,中位数[四分位间距],1.80[1.47,2.32]mg/kg vs 2.22[1.2,2.82]mg/kg,P=0.011);术后1h、24h疼痛强度更低(P<0.001,P=0.012)。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围手术期大剂量尼古丁替代治疗有助于减轻接受腹部手术的男性吸烟患者术后疼痛。

15. Jie Zhang#, Yiting Peng, Chengxi Liu, Yu Zhang, Xiaoli Liang, Chengdong Yuan, Wenyan Shi, Yi Zhang*. Dopamine D1-receptor-expressing pathway from the nucleus accumbens to ventral pallidum-mediated sevoflurane anesthesia in mice. CNS Neurosci Ther, 2023 May 19. PMID: 37208941

【题目】

氟醚麻醉小鼠从伏隔核至腹侧苍白球的多巴胺D1受体表达通路

【通讯作者】

张益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贵州省麻醉与器官保护重点实验室;遵义医科大学麻醉医学院

【第一作者】

张洁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贵州省麻醉与器官保护重点实验室;遵义医科大学麻醉医学院

【摘要】

研究背景:全身麻醉长期应用于临床实践,但其对神经回路的确切药理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研究表明,睡眠-觉醒系统可能在全身麻醉引起的可逆性意识丧失中发挥作用。对小鼠研究发现,向伏隔核(NAc)微量注射多巴胺受体D1(D1R)激动剂可促进异氟烷麻醉后的苏醒,而微量注射D1R拮抗剂则具有相反的效果。此外,在七氟烷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NAc细胞外多巴胺水平显著下降,随后在复苏期增加。这些发现提示NAc参与全身麻醉的调节。然而,在全身麻醉期间,表达D1R的神经元在NAc中的具体作用及其下游作用通路尚不清楚。

方法:为了分析七氟醚麻醉对NAcD1R神经元和NAcD1R-VP通路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钙纤维光度法研究了七氟醚麻醉过程中伏隔核多巴胺D1受体表达神经元(NAcD1R-神经元)和NAcD1R-VP通路钙信号荧光强度的变化。随后,利用光遗传学技术激活或抑制腹侧苍白球(VP)中的NAcD1R神经元及其突触末梢,旨在阐明NAcD1R神经元和NAcD1R-VP通路在七氟醚麻醉中的作用,这些实验辅以脑电图(EEG)记录和行为测试。最后,利用基因编码荧光传感器观察七氟醚麻醉期间VP细胞外GABA神经递质的变化。

结果:我们的研究表明,七氟醚麻醉可抑制NAcD1R神经元群活性,以及它们在VP的连接。在诱导和苏醒期,VP细胞外GABA水平可逆性降低。另外,VP内NAcD1R神经元及其突触末梢的光遗传学激活促进七氟醚麻醉期间的觉醒,并伴有脑电慢波活动和爆发抑制减少;对NAcD1R-VP通路光遗传学抑制则产生相反的作用。

结论:NAcD1R-VP通路是NAcD1R神经元的重要下游通路,在七氟醚麻醉中的觉醒起着重要调节作用。重要的是,这一途径似乎与VP细胞释放GABA神经递质有关。

检索:孙瑶、王益敏
翻译:周婷、陈观霞
校对:方嘉凯、赵伟

指导老师简介: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2-9 05:12 , Processed in 0.15320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