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血平的作用机制利血平为肾上腺素能神经抑制药,可阻止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内介质的贮存,将囊泡中具有升压作用的介质耗竭,通过耗竭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肾上腺素和心、脑等组织的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达到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温和、缓慢而持久,静注1 h后才出现明显降压作用,肌注4 h后作用达高峰,口服3~7天后才出现降压作用,2~3周达峰效应。停药后血压在2~6周内开始回升。利血平对神经递质(儿茶酚胺类)NE的合成、贮存和释放均有影响,停药后需新囊泡形成才能恢复交感神经末梢的传递功能;利血平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释放NE、5-HT和多巴胺,产生镇静和安定作用。二、含有利血平的常见降压药物复方利血平、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复方降压胶囊、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等。三、利血平术前是否需要停用,停用时间?1、术前抗高血压药物利血平停药与否存在争议, 利血平多为复方制剂, 通过耗竭交感神经末梢儿茶酚胺, 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来实现降低血压的目的。 综合国内外最新文献, 建议以利血平为主的复方降压药手术当天停用即可, 术中出现低血压及心率减慢, 考虑使用直接的血管收缩药物, 如去氧肾上腺素或者提升心率药物如阿托品等。————————《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中国专家临床管理共(2020) 》(可参考新青年麻醉论坛微信公众号《争鸣 | 再议 “利血平”:术前停?还是不停?》)2、高血压病患者了解平时降压药使用情况以及平时血压控制情况,ACEI和ARB类降压药可能引起围术期低血压,如病人平时血压控制较好手术当天早晨药量减半或暂停服用,长期服用利血平降压患者建议术前7天停用以免引起术中顽固性低血压,其他类降压药应服用至手术当天早晨。————————《麻醉前访视和评估专家共识(2020版)》3、利血平主要通过消耗外周交感神经末梢的儿茶酚胺而发挥作用。 服用该药的患者对麻醉药的心血管抑制作用非常敏感,术中很容易发生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故需特别警惕。术中出现低血压,在选用升压药物治疗时应格外慎重。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发生增敏效应和引起血压骤升,而使用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麻黄素和多巴胺则升压效应往往不明显。建议使用小剂量分次静注甲氧明,每次0.25mg以提升血压至满意水平。长期服用利血平患者最好术前7d停服并改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以保证手术和麻醉安全。——————————《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2021)》4、服用利血平的患者,麻醉过程中使用部分通过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的药物如麻黄碱、多巴胺、间羟胺,其升压效果会变差,因为利血平会耗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囊泡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宜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去氧肾上腺素直接升压。—————————————《现代麻醉学(第5版)》(P2041)包括一些国外经典麻醉学书籍也提到了利血平术前应用的问题,是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在我们国内很多临床麻醉医师还是倾向于停用的,更有利于术中循环的管理。我个人认为:对于术前规律服用利血平且并无明显副作用表现的患者,根据患者身体素质及所实施手术的风险进行评估,如果是手术创伤较大、预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还是建议停用1周;如果是手术创伤很小且手术时间短的可以术前不停用,自己在临床上也是这样实施的。对于术前应用了利血平,急诊手术或术中、术后发生了顽固性低血压的患者,我们还是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具体措施建议如下:(1)麻醉诱导前适当扩容,备好升压药物如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2)麻醉药物的选择尽量选用对循环抑制较轻的药物;(3)如果麻醉诱导后出现顽固性低血压,应选择去甲肾上腺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钙剂、血管加压素及亚甲蓝等处理,尽量维持循环的稳定,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