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2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指南] 标准与规范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成人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5-4-10 18:08 编辑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华医学杂志 ,作者中华医学杂志

引用本文: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工作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成人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5, 105(14): 1045-1054.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40814-01874.

通信作者:何权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北京 100044,Email:[email protected];王天龙,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北京 100053,Email:[email protected].

摘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与围手术期的多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高血压、冠状动脉缺血、心律失常、脑卒中等均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OSA的患病率增加,拟手术患者OSA患病率也在增加,手术前对其筛查、诊断及治疗有助于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同时合并OSA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管理也具有特殊性。为了提高相关医师对合并OSA患者的认识,改善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进而降低围手术期风险,合并OSA的成人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专家组检索和科学评估了国内外指南及临床研究文献,制订本专家共识,内容包括了对拟进行全身麻醉及监测麻醉的患者进行OSA早期识别、合并OSA患者的术前准备及术中和术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期为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围手术期;全身麻醉;监测麻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公认的全球性公共卫生疾病,在30~69岁人群中约10亿人罹患,其中80%~95%的OSA患者在因其他疾病拟进行手术治疗时仍未接受OSA相关评估。如不采取必要的措施,OSA患者全身麻醉后和(或)手术中易发生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一过性脑缺血,甚至脑卒中、癫痫、肺栓塞、呼吸衰竭等,术后病情可能会恶化,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 1-3 ] 。既往研究表明伴有OSA的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风险增加约1.5~2.5倍 [ 4 ] 。国内有研究提出将OSA作为一种围手术期的重要危险因素,术前科学评估并尽可能给予充分治疗,术后对其进行密切监测和治疗,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手术后并发症 [ 5 , 6 ] 。近年来,全身麻醉及监测麻醉(monitoring anesthesia care,MAC)应用日渐普遍,不仅各种外科手术患者需要采用全身麻醉,而且多种无痛操作,包括无痛胃肠镜、气管镜检查等,均需要实施全身麻醉或MAC。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文件强调努力保证外科手术安全 [ 7 ] 。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工作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本共识。

一、共识制订方法

本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工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发起,启动时间为2023年10月。

1. 共识目标人群:本共识主要适用于≥18岁在手术室或其他场所进行MAC或麻醉程序的患者,不适用于婴幼儿、儿童和配合欠佳者。

2. 共识使用者:内科医师、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呼吸睡眠专科医师、睡眠技师、全科医师及其他涉及MAC、全身麻醉操作的人员。

3. 共识制订工作组:本共识制订工作组由睡眠呼吸障碍专业、麻醉科、医学技术等学科的临床专家共同组成,具体名单见文后。

4. 文献检索:本共识以“obstructive sleep apnea”“anesthesia”“perioperative”“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麻醉”“MAC”“围手术期”等为关键词,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4年1月;并根据部分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补充检索。纳入围手术期OSA患者MAC、麻醉相关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性研究、荟萃分析和指南共识,排除病例系列、病例报告和综述等文献。

5. 推荐意见形成:因本共识不是基于系统评价的循证指南,故未进行证据质量分级。根据证据质量、利弊平衡、患者价值观和意愿,以及资源花费等因素综合确定推荐意见,共识工作组召开全体会议(包含呼吸与危重医学专家13名、麻醉学专家7名、睡眠医学专家6名),对每个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所有推荐意见通过德尔菲法进行投票表决。投票遵守以下规则:对存在分歧的部分,推荐或反对某一干预措施至少需要获得50%的参与者认可,且持相反意见的参与者比例需<20%,未满足此项标准将不形成推荐意见。

6. 利益冲突的声明:本共识制订过程中,所有参与本共识专家研讨会的专家组成员均已签署书面利益声明,与医药企业不存在共识相关的利益冲突。

二、概述

(一)定义
OSA是一种以睡眠期间上气道反复发生的部分或完全阻塞为特征,临床上可表现为打鼾,鼾声大且不规律,夜间有窒息感或憋醒,引起睡眠相关的慢性间歇性低氧和睡眠碎片化,继而出现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严重者可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以及心脑血管功能损害。

(二)临床表现
1. 症状: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中、重度打鼾,并有他人目击/耳闻的呼吸暂停、憋醒、日间过度嗜睡、失眠、夜尿增多、晨起口干和难以解释的疲劳等。其中嗜睡的主观评价主要有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和斯坦福嗜睡量表(Stanford sleepiness scale,SSS),现多采用ESS嗜睡量表。

2. 体格检查:肥胖、颈部粗短、小颌畸形和下颌后缩、咽腔狭窄或扁桃体中度以上肥大、腺样体增生、悬雍垂粗大,严重或顽固性鼻腔阻塞。

3. 并发症与合并疾病 [ 5 , 8 ](1)高血压、冠心病、不明原因的快速心律失常或缓慢心律失常、心力衰竭;(2)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3)脑卒中,夜间癫痫发作,阿尔茨海默病及认知功能障碍;(4)不明原因的肾功能损害、性功能障碍、遗尿;(5)不明原因的非酒精性肝损害、胃食管反流;(6)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妊娠期糖尿病;(7)顽固性慢性咳嗽及咽炎、难治性哮喘、不明原因的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8)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及血液黏滞度增高等。

(三)诊断标准
成人满足(A+B)或C,即可诊断为OSA [ 8 ]

A.出现以下至少一项:(1)患者主诉白天困倦、睡眠不解乏、乏力或失眠;(2)因憋气、喘息从睡眠中醒来;(3)同床人或其他目击者报告患者在睡眠期间存在习惯性打鼾、呼吸中断或二者皆有。

B.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或睡眠中心外监测(out of center sleep testing,OCST)证实:PSG显示每小时睡眠期间,或OCST每小时监测期间,发生阻塞性为主的呼吸事件[包括阻塞型呼吸暂停、混合型呼吸暂停、低通气和呼吸努力相关觉醒(respiratory effort related arousal,RERA)≥5次]。

C.PSG或OCST证实:PSG每小时睡眠期间或OCST每小时监测期间发生的阻塞性为主的呼吸事件(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RERA)≥15次。

OCST通常不监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而睡眠时间主要根据EEG判断。因此,与PSG相比,OCST会低估每小时呼吸事件的次数。呼吸事件指数(respiratory event index,REI)所指的呼吸事件频率基于监测时间,而非基于总睡眠时间。呼吸事件判读参照最新美国睡眠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AASM)《睡眠及其相关事件判读手册》 [ 9 ] ;因为OCST不包含EEG,所以无法判读RERA和依据觉醒判读的低通气事件。

(四)严重程度
应当充分考虑临床症状、合并症情况、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及夜间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 2)等指标,根据AHI和夜间SpO 2将OSA分为轻、中、重度,其中以AHI作为主要判断标准,参考夜间最低SpO 2( 表1 )。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4-15 17:12 , Processed in 0.15314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