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均奎博士,目前在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任职麻醉医生,在美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
1981年考入中国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医科大学)军医系,毕业后免试进入野战外科学硕士班,师承世界著名的创战伤医学专家王正国院士,尔后继续博士科学习,从事有关弹道创伤和冲击伤的研究,于1992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94年1月,获得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的资助,赴华盛顿特区近郊的海军医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项目涉及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机制研究。1995年,赴美国中部Oklahoma大学继续膜蛋白的有关研究,之后通过美国行医资格考试,于1998年6月进入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麻醉系接受规培。4年后毕业,即于2002年,开始从事麻醉主治医师工作至今。他在当地的几家医院承担临床和教学工作,有兴致时,他从事一些临床研究工作。
张医生非常怀念大学时光。在他心里,军医大学提供了如此一种环境:她既是知识融汇之窗,又是意志铸造之地。最近颇有争议的电影《芳华》中的场景和生活片断,颇能引起他的思考。毕业时,乳毛未干(22岁左右)的军医开始踏入社会,经历八十年代政治变更的冲击,参与和见证中国三十年经济的腾飞。虽然张医生侨居海外,但是他不甘心做旁观客。自2000年,他多次回国讲学,为国内期刊杂志撰稿,把海外最新专业知识推广给国内; 他多次接待国内学术代表团,推荐并接纳国内学者在美进修学习; 他还多次组织或参与中国行的义医。总之,张医生心怀感恩,竭力回馈为他提供人生启蒙的老师、家人、社会和祖国。
张医生在美的生活和工作可以归纳为: 单纯、繁忙和实诚。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人承担家庭内外事务,是位典型的Hockey Mom (意即全权负责孩子的教育)。成年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独立生活,尽管父子俩政治立场不尽相同,却经常从千里之外与老父讨论时事; 仍是高中生的小女心愿继承父业,时常询问晚归的父亲,“What did you dofor patients today?” (你今天做了什么手术和麻醉?)。正如其他私立开业行医者,张医生鸡鸣而起,日落未息,披星戴月。他以一颗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凭借所赐之知识和技能,挽救生命和医治疾痛。
张医生也知感恩,能生活在一个思想言论自由的社会。他有信仰的自由,也懂得尊重他人的道德要求,同时又是一位遵纪守法者。他从社会中获取许多,切感需要回馈社会。他认为正确的信仰和思想觉醒是获取人生自由的关键。从义医实践中他体会到,世人为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远赴地球另一极亲自为穷人医治疾病,他们的疾病得到了根治吗?他们的贫穷得到了改善吗?他们的困境得到了摆脱?每次他站在异乡的土地上,内心问道,这些人为何需要帮助,这些义工能否改变他们的生活和面临的困境,他们的政府和社区为何不做为?美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有完善医保和社会福利保障,但是仍有不少的饥民和穷困潦倒者且需要帮助。波多黎各在2017年的飓风中损失惨重,联邦政府遣派大量的救援行动和物资,但是这些帮助无法落到实处,因为当地政府、社区和民众缺乏自助的、有效协调和互助的机制。世界各地有许多更不幸的人,他们需要帮助,需要爱怜。他们景况的改善,离不开自己的亲人、家庭、社区、政府和国家。作为义工,不是去拯救,去施舍,而是去关爱,去作为爱的使者,使他们感受爱(Love),充满希望(Hope),建立信仰(Faith),把这份信实的爱传播在自己的家园、社区和国家。
张医生兴趣广泛。他喜欢旅行,喜爱摄影和轻音乐。春暖花开时他喜欢与朋友打高尔夫球,天寒地冻时他也能滑行在乡村旷野。行伍出身的他保持勤练射击的习惯。而且,他喜欢与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同学讨论时事,涉及中西科学、文史、政治、宗教信仰等不同领域,尽管各人背景不同、观点各异,却能彼此包容和谅解。
愿信实者同工协力,彼此关怀,展望未来。谢谢大家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