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onghailong 于 2024-9-2 12:45 编辑
第1节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一、病因 (一)术前已存在心律失常 1心脏瓣膜疾病(简称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术前最易合并房颤,并容易发生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左室大或肥厚者,常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2冠心病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病人易发生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右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易合并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室间隔或左室已发生梗死者,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多见。 3.先心病 Ebstein 畸形常合并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 white syndrome),并易发室上性心动过速。ASD、VSD 可以合并室或束支传导阻滞。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心肌兴奋性增加,有室性期前收缩,并易受刺激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二)神经体液因素 1.儿茶酚胺的作用 体外循环可以引起体内儿茶酚胺的释放增加而清除减少,增加心肌的自律性、应激性和传导性,从而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 2. 组胺作用 心脏富含组胺,当心肌缺血、鱼精蛋白以及某些肌松药等使组胺释放增加时,可引起心律失常。组胺H受体的介导可引起心动过速及异位心律,而H受体介导可诱发房室传导阻滞。 3. 自主神经功能系乱 心脏受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双重配,安静状态下迷走神经支配占优势。浅麻醉、低血糖、气管插管和锯胸骨等可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诱发心动过速。颈动脉窦按压、切开心包和牵拉胸腔内脏器可以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发生心动过缓或异位心律。心内探查直接刺激心肌也可诱发室性异位搏动及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3)血气、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异常 1低血钾与高血钾 (1)低血钾: 心肌自律性增强,易发生异位心律或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低温与体外循环的应激反应,可以促使细胞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使血钾暂时性隆低;体外循环时的血液稀释;术前服限利尿药;呼吸性或代谢性碱中毒等,都是导致术中低血钾的常见原因。 (2) 高血钾: 可引起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甚至心室停搏。大鼠使用心脏停排液、术前长期使用保钾利尿药或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药、合并肾衰竭、补钾治疗超量等,是高血钾的常见原因。 2低血镁 镁离子(Mg2+)可增加细胞膜上 Na+/K+-ATP 酶活性以及细胞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减少细胞内钾的丢失与钙离子(Ca2+)的积聚,从而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及室颤阈。Mg2+尚能抑制儿茶酚胺的释放。低血镁可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术中低血镁的原因:镁摄入不足或吸收减少;利尿药或胰岛素的应用增加镁的排出术中心肌缺血缺氧导致镁耗竭等。 (四)温度的影响 1.低温 体温30℃以下时,窦房结起搏受到抑制,低位起搏点活跃,易出现各种室性心律失常。也可出现交接区心律、窦性心动过缓、房颤或房扑等。当体温20℃以下时,可以导致室颤和心脏停搏。 2. 高热 体温升高易发生心动过速。恶性高热易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也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五)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1.心肌缺血 术中急性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电活动不一致。从而诱发各种心律失常。例如:各种原因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失败而导致的血管急性闭塞等。 2“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在心脏手术的主动脉开放后,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各种室性心律失常。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缺血范围大或再灌注速度过快。
(2)缺血区酸性代谢产物的大量逸出。 (3)缺业后ATP减少、Na+-K+泵功能失调,引起水、Na+、Ca2+大量涌入细胞内使细胞水肿与Ca2+蓄积。 (4)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损伤细胞膜、引发电生理异常。 (5)再灌注心肌室颤阈降低。 (6)局部心肌传导延迟或阻滞,形成折返激动。 (7)缺业心肌内a肾上腺素受体敏感性增加,导致心肌自性增强。 (六)麻醉药 1.吸人麻醉药 氟烷与儿茶酚胺相互作用,可引发室性心律常。吸人麻醉药可通过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引起交接区心律。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心律的影响甚微。 2.肌肉松弛药 新型肌松药对心律几无影响。泮库溴铵不仅消除迷走神经的作用,而且可阻滞毒蕈碱抑制的受体,刺激肾上酸能的自主活性。连续给予琥珀胆碱可引起实性心动过缓、交接区心律、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搏。 (七)机械刺激等 1.机械刺激 在心脏各部位的外科操作均可以引起各种心律失常。上、下腔静脉插管最常见房性期前收缩、室上速。搬动心脏最引起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缓或室颤。心包腔引流管的刺激,也可起心律的改变。值得注意的是在关闭胸腔后,外科医师通过引演管不正确(密闭)地用负压持续吸引心包内残存血液,造成低血压和心律的改变。 2.漏电 用电动胸骨锯劈开胸骨时,发生不明原因室颤、应查胸骨锯是否漏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