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心肌损伤很常见,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且预后不良。术中低血压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并被认为是术后心肌损伤的主要病因,可能是由于氧供与氧耗不平衡,导致器官灌注不足。然而,大多数研究术中低血压和术后不良后果的研究并未包括或考虑术后早期的低血压。在手术期间,患者会受到持续的血液动力学监测,并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干预。在病房中,每隔4-6h对患者进行一次监测,在此期间低血压可能不会被注意到,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最近的研究已经证实,术后低血压与心肌损伤和MI有关,尽管围手术期低血压的定义仍然面临挑战,目前有140多种定义,迄今为止尚无国际共识,但术后器官损伤似乎和低血压严重性和持续时间有关。但由于术后血压监测不频繁和/或术后低血压定义不清,对低血压特征的文章报道有限。因此,为了更详细地探讨非心脏手术术后24h内低血压是否和心肌损伤有关,来自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的Victor G. B. Liem等学者进行了1项单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这项研究已经获得机构委员会的批准,并且根据当地回顾性性研究的规定无需知情同意。由于这个研究是观察性的特征无需申请注册,因此不受《荷兰医学研究人类受试者法》约束,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并且本研究符合观察性研究的《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报告》(STORBE)标准。
(文献来源:Liem Victor GB,Hoeks Sanne E,Mol Kristin H J M et al. Postoperative Hypotension afterNoncardiac Surgery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Myocardial Injury.[J].Anesthesiology, 2020, 133: 5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