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2年12月-2023年1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齐鲁医院等,内容涵盖纳布啡可降低接受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儿童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双水平气道正压可显著降低OSA或超重患者进行镇静胃镜检查时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使用初始剂量并维持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可预防剖宫产期间腰麻后低血压等方面内容。
每月好文(2022.12-2023.01)之上
1.When-Yuan Lyu#, Peng-Hui Wei, Wen-Xi Tang, Xiao-Tian Ma, Qiang Zheng, Hai-Peng Zhou, Jin-Feng Zhou, Jian-Jun Li*. Preventing Spinal Hypotension During Cesarean Birth With Two Initial Boluses of Norepinephrine in Chinese Parturient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Anesth Analg, 2023 Jan 1;136(1):94-100. PMID: 35687059
【题目】
使用两种初始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可预防中国产妇剖宫产期间腰麻后低血压: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
李建军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齐鲁医院(青岛)麻醉科 ;
【第一作者】
When-Yuan Lyu#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齐鲁医院(青岛)麻醉科
【摘要】
背景:去甲肾上腺素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中腰麻后低血压;然而,尚未确定其最佳治疗方案。我们假设:注射初始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后持续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可提高腰麻后低血压预防的效果。
方法:在这项双盲对照研究中,120名择期在腰麻下行剖宫产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初始剂量为0.05或0.10μg/kg的去甲肾上腺素,然后以0.05μg·kg-1·min-1的速度输注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结局是剖宫产期间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以及比较抢救药物(去氧肾上腺素)的剂量、恶心或呕吐的频率、低血压持续时间、术中高血压的频率、心动过缓的频率和胎儿结局。
结果:共计115名患者被纳入分析。与0.05μg/kg组相比,0.10μg/kg组的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率较低(20.7%vs45.6%;OR为0.31;95%置信区间(CI)为0.14–0.71;P=0.004)。在0.10μg/kg组中所需更少的苯肾上腺素抢救剂量(0[0,0]vs0[0,80];差异为95%CI为0(0-0;P=0.006),且该组恶心或呕吐发生率较低(5.2%vs17.5%;OR为0.26;95%置信区间(CI),0.07–0.99;P=0.04)。0.10μg/kg组的低血压持续时间短于0.05μg/kg(0[0,0]vs0[0,2];95%置信区间为0[0–0];P=0.006)。两组患者术中高血压发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和胎儿结局相当。
结论:以0.05μg·kg–1·min–1的固定速率输注去甲肾上腺素时,初始推注剂量为0.10μg/kg比0.05μg/kg更能有效降低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率。
2. Yu Zhang#, Jun Hu#, Wei-Guang Zuo, Pei He, Qi Xue, Xiao-Mei Feng, Ye Zhang*, Mervyn Maze. Longitudinal Profiling of Plasma Cytokin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Lower Limb Surgery: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Anesth Analg, 2023 Jan 1;136(1):32-42. PMID: 36534715
【题目】
接受下肢大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谵妄与其血浆细胞因子相关性的纵向分析: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通讯作者】
张野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安徽医科大学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Yu Zhang# , Jun Hu#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安徽医科大学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摘要】
背景:手术伴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是易感个体出现谵妄的先兆。目前对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趋势及其与术后谵妄(POD)的潜在相关性了解甚少。我们的研究是通过纵向评估老年手术患者的血浆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反应和POD发生情况,以阐明单个和/或细胞因子簇与POD疾病机制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一项前瞻性纵向研究旨在招募拟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下肢大手术的60岁以上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4天采集血液,测量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6、可溶性IL-6受体(sIL-6R)、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使用混淆评估方法对参与者进行每天两次并为期4天的POD评估。血浆细胞因子术后变化的轨迹通过基于组的轨迹建模分析确定,该分析由时间依赖性Cox回归模型确定的不同细胞因子提供信息。
结果:对188名患者进行了资格评估,其中129人接受了大手术,126人具有完整的数据集进行最终分析。126例患者中有31例(24.6%)被诊断为POD。时间依赖性Cox回归模型表明,IL-6和sIL-6R水平越高,POD发病风险越高。双聚类模型(稳定的较低水平和波动的较高水平)被认为是IL-6和sIL-6R轨迹的最合适的统计模型。IL-6波动性较高的参与者中,谵妄的比例更高(73.3%对18.0%,P=0.001),sIL-6R波动性较高(81.3%对16.4%,P=0.000)的参与者也更高。
结论:鉴于较高的IL-6和sIL-6R水平与POD的风险显著相关,并且IL-6反式信号传导需要两者的结合,因此该通路的激活可能与POD相关。此外,确定IL-6和sIL-6R高水平结合是否可以作为POD后续发展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尤为重要。
3.Cheng-Long Ge#, Wei Chen#, Li-Na Zhang, Yu-Hang Ai, Yu Zou*, Qian-Yi Peng*. Hippocampus-prefrontal cortex inputs modulate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 in a mouse model of sepsis induced by cecal ligation puncture.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2023, 29: 309-401. PMID: 36377471
【题目】
盲肠结扎穿孔致脓毒症小鼠模型海马前额叶皮层输入调节空间学习和记忆
【通讯作者】
邹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彭千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第一作者】
Cheng-Long Ge# ,Wei Chen#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摘要】
目的:脓毒症相关的脑病(SAE)常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然而,SAE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并不清楚。在此,我们研究了海马体(HPC)-前额叶皮质(PFC)在盲肠结扎穿刺(CLC)诱导小鼠脓毒症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方法:首先通过逆行追踪和病毒表达来确定从HPC到PFC的神经投射。通过PFC中c-fos阳性神经元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了对HPC-PFC通路具有化学激活作用。采用Morris水迷宫(MWM)和Barnes迷宫(BM)评价认知功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PFC和HPC中谷氨酸受体和相关分子的表达。
结果:HPC-PFC通路的化学生成激活增强了CLP诱导的脓毒症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谷氨酸受体介导了CLP小鼠中HPC-PFC通路激活的作用。HPC-PFC通路的激活导致PFC中NMDAR、AMPAR和下游信号分子(包括CaMKIIa、pCREB和BDNF)的水平显著增加。然而,使用2,3-二羟基-6-硝基7-磺基苯并(F)喹恶酸(NBQX)抑制谷氨酸受体,可消除该信号通路蛋白的增加。
结论:我们的研究揭示了HPC-PFC通路在改善CLP脓毒症小鼠模型认知功能障碍中的重要作用,并为SAE提供了新的发病机制。
4.Tian‐Yuan Luo#, Long-Yu Li#, Jia Li, Shuang Cai, Yuan Wang, Lin Zhang, Shou‐Yang Yu* and Tian Yu*. Claustrum modulates behavioral sensitivity and EEG activity of propofol anesthesia. CNS Neurosci Ther, 2023, 29(1): 378-389. PMID: 36353753
【题目】
屏状核调节丙泊酚麻醉的行为易感性和脑电图活动
【通讯作者】
喻田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余守洋 遵义医科大学脑科学特色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罗天元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Long‐Yu Li 重庆市中医院麻醉科;
【摘要】
目的:长期以来,屏状核一直被认为是意识控制的重要中心。对屏状核进行电刺激或损伤可导致意识下降或意识丧失,这表明屏状核可能是全身麻醉药作用的靶点。本研究旨在确定屏状核在丙泊酚麻醉中的作用。
方法:我们首先应用钙信号光纤记录系统记录丙泊酚麻醉全过程的屏状核神经元活动。然后进行屏状核神经元的化学遗传学激活以验证它们在麻醉中的作用。最后,将蝇蕈醇(GABAa受体激动剂)和加巴嗪(GABAa受体拮抗剂)微量注射到屏状核中,以确定它们的GABAa受体是否参与调节丙泊酚麻醉。记录并分析脑电图和行为指标,如麻醉敏感性和疗效。
结果:在丙泊酚引起的无意识期间,屏状核神经元活动所致明显麻醉相关改变受到抑制,并在麻醉苏醒后恢复。屏状核神经元的化学遗传学激活导致丙泊酚敏感性减弱、麻醉持续时间缩短以及脑电图向清醒状态转变。操控屏状核中的GABAa受体显示出丙泊酚敏感性的双向控制,即其激活会降低麻醉效能,而失活则会增强麻醉效能。此外,抑制屏状核GABAa受体会增加皮层的脑电图慢波。
结论:在行为学和脑电图评估中,屏状核神经元及其GABAa受体与丙泊酚麻醉的调节有关。我们的发现为进一步揭示麻醉作用的大脑靶点创造了空间,并补充了屏状核意识调节作用的现有证据。
5. Ayang Zhao#, Hongjiang Jin, Guibo Fan, Yan Li, Chenglong Li, Qi Li, Xiaofei Ma, Tianyang Zhao, Siqi Sun, Shuai Liu, Yueyue Gao, Sihua Qi*. Inhibi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rgs-3 alleviates propofol-induced decline in learning and memor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NS Neurosci Ther, 2023, 29(1): 306-316. PMID: 36284438
【题目】
抑制rgs-3表达可以缓解丙泊酚引起的秀丽隐杆线虫的学习记忆减退
【通讯作者】
戚思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Ayang Zhao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暴露于麻醉环境下会导致发育中的大脑出现广泛的神经变性和长期认知缺陷。发育中的秀丽隐杆线虫在暴露于麻醉剂后也表现出持续的行为改变。临床和啮齿动物研究证实,神经系统中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RGS)的表达改变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一个因素。来自临床前期研究的证据表明,RGS控制药物诱导的可塑性,包括吗啡耐受性和成瘾性。本研究旨在观察神经发育阶段丙泊酚暴露对L4阶段学习记忆的影响,并研究该影响是否与rgs-3表达变化有关。
方法:在L1阶段中将秀丽隐杆线虫暴露于丙泊酚中,在L4阶段观察其学习和记忆能力。并且测定rgs-3的表达和EGL-4的核分布以研究相关机制。最后,在丙泊酚暴露后,对表达rgs-3的细胞进行RNA干扰。然后,我们观察他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结果:丙泊酚损害学习能力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导致AWC神经元中关联性和非关联性长期记忆的下降、rgs-3的上调以及EGL-4/PKG的核积累失败。而抑制rgs-3可以减轻丙泊酚引起的改变。
结论:抑制rgs-3的表达可减轻丙泊酚诱导的秀丽隐杆线虫的学习记忆障碍。
6.Bohan Zhang#, Wenwen Dong#, Zhixin Ma, Shuxian Duan, Ruina Han, Zhou Lv, Xinru Liu* and Yanfei Mao*. Hyperbaric oxygen improves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in chronic stress model mice by remodeling gut microbiota and regulating host metabolism. CNS Neurosci Ther, 2023, 29(1): 239-255. PMID: 36261870
【题目】
高压氧治疗通过重塑肠道微生物群和调节宿主代谢改善慢性应激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通讯作者】
毛燕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
刘心如 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第一作者】
Bohan Zhang#, Wenwen Dong#,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
【摘要】
目的: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慢性应激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的生态失调与微生物-宿主共代谢的失调密切相关。与代谢特征紊乱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变化是疾病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高压氧疗法通常被用作各种疾病的替代疗法或主要疗法。因此,关于代谢和肠道细菌的观点对揭示慢性应激的可能机制和高压氧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我们确定在对照组和慢性应激组之间存在明显代谢物紊乱和肠道微生物群失调。这项研究旨在提供关于宿主代谢、肠道微生物群和慢性应激之间相互作用的进一步信息。
方法:目前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被认为是模拟动物慢性应激的最常用方法,因此我们使用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小鼠模型,通过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和UHPLC-MS/MS的代谢组学来表征抑郁小鼠的代谢组和微生物组的变化。利用上述代谢组学和粪便微生物组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性聚类分析,以确定肠道微生物相关的代谢产物。
结果:我们发现18种代谢物与弯曲杆菌有显著相关性。弯曲杆菌相关代谢物主要在d-谷氨酸和d-谷氨酰胺代谢中显著富集。高氧治疗可以通过调节代谢物紊乱来改善慢性应激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结论:高压氧通过重塑弯曲杆菌相关代谢产物改善慢性应激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7.Zhengyu Zhou, Chiungwei Huang, Pengfei Fu, Hong Huang, Qi Zhang,
Xuehai Wu, Qiong Yu, and Yirui Sun. Prediction of in-hospital hypokalemia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nd first hospitalization day records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NS Neurosci Ther, 2023;29:181–191.PMID: 36258296
【题目】
使用机器学习和首次住院日记录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住院期低钾血症的预测
【通讯作者】
孙一睿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国家神经疾病中心,脑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关键实验室,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上海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
余琼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周正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
Chiungwei Huang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健康咨询和体检中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摘要】
目的:低钾血症是创伤性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后期治疗复杂并导致不良后果。在入院第一天识别患者是否存在低钾血症风险,将有助于实施预防性治疗,减少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方法:该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进行,采用因创伤性脑损伤入院患者的电子病历。采用1:1的倾向评分匹配方法,以避免亚组分析时的过拟合和数据不平衡。应用五种机器学习算法生成住院低钾血症的最佳预测模型。通过内部五倍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以证明其可解释性和通用性。
结果:共招募4445名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和模型生成。在招募患者中,低钾血症占46.55%,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2.06%、12.69%和1.80%。低钾血症与死亡率增加相关,而严重低钾血症的影响更大。Logistic回归算法在预测血钾降低和中重度低钾血症方面表现最佳,AUC分别为0.73±0.011和0.74±0.019。我们使用两个外部数据集进一步验证预测模型,包括之前发表的数据和开放评估的重症监护医疗信息数据库。线性化校准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完美的预测。
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低钾血症的发生可通过首次住院日记录和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通过内部和外部验证,逻辑回归算法显示出最优的预测性能。
8.Tianning Sun, Hongying Du, Zhen Li, Jun Xiong, Yanbo Liu, Yujuan Li, Wencui Zhang, Fang-yuan Liang, Jingang He, Xiao-dong Liu and Hongbing Xiang. Decod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gut microbiota and cerebral metabolism in acute liver injury mice with and without cognitive dysfunction. CNS Neurosci Ther, 2022; 00:1-12. PMID: 36585803
【题目】
肠道微生物群和脑代谢对急性肝损伤小鼠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解析
【通讯作者】
项红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麻醉科;
Xiaodong Liu 香港中文大学彼得鸿氏疼痛研究所麻醉及重症监护学系
【第一作者】
Tianning Sun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麻醉科;
Hongying Du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业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摘要】
目的:急性肝损伤患者(ALI)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CD)。本研究探讨了肠道微生物群及脑代谢对ALI小鼠是否出现CD的作用。
方法:通过行为的分层聚类分析,将接受硫代乙酰胺治疗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具有(易感)或不具有(不易感)CD样表型的ALI小鼠。通过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和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研究肠道菌群的作用。采用1H-[13C]核磁共振和电生理学检测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中大脑神经递质代谢和的突触转变的变化。
结果:约55%(11/20)的小鼠发生了CD和FMT,并将CD传播给存在肠道微生物群耗竭的小鼠。异位氏菌在易感组中富集。易感组额叶皮质GABA含量减少,而海马谷氨酰胺含量增加。改变了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和异位氏菌与行为和脑代谢动力学相关,是ALI诱导CD的良好预测因子。易感组海马CA1和前额叶皮质的微型抑制性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频率均降低。
结论:海马区和前额叶皮质递质代谢和突触传递改变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可能导致ALI诱发的CD。
9.Tingting Fan, Ying Yu, Yong-long Chen, Pan Gu, Stanley Wong, Zheng-yuan Xia, Jessica Aijia Liu and Chi-wai Cheung. Histone deacetylase 5-induced deficiency of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 acetylation contributes to spinal astrocytes degeneration in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Glia, 2022;1–21. PMID: 36579750
【题目】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诱导的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乙酰化缺失导致疼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变性
【通讯作者】
Jessica Aijia Liu 香港城市大学神经科学系;
Chi-wai Cheung 香港大学疼痛实验室及临床研究所麻醉学
【第一作者】
Tingting Fan 香港大学疼痛实验室及临床研究所麻醉学
【摘要】
疼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的患者表现出严重的脊髓萎缩,提示脊髓的病理变化将导致中枢敏感化。然而糖尿病的脊髓内细胞变化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通过使用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T1D),我们注意到T1D在早期出现广泛且不可逆转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变性,且与PDN的慢性化高度相关。在T1D模型中,维持稳态星形胶质细胞群体所必需的星形胶质细胞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的乙酰化在分子水平上显著受损,导致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大量丢失,从而促进疼痛超敏反应。在机制上,IIa类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5通过直接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促进STAT3去乙酰化在糖尿病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被异常激活,导致PDN表型。在T1D模型中,STAT3信号的恢复或HDAC5的抑制导致星形胶质细胞缺失并改善PDN。我们的研究确定了HDAC5-STAT3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减少的抑制轴是糖尿病脊髓病变发生的关键机制,为PDN的潜在治疗发展奠定基础。
10.Chao Xiong#, Yuan Jia#, Xie Wu, Yanyan Zhao, Su Yuan*, Fuxia Yan*, Daniel I Sessler. Early Postoperative Acetaminophen Administration and Severe Acute Kidney Injury After Cardiac Surgery. Am J Kidney Dis, 2022 Dec 28. PMID: 36586561
【题目】
心脏术后早期应用对乙酰氨基酚与严重急性肾损伤的关系
【通讯作者】
袁素 晏馥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Chao Xiong#, Yuan Jia#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麻醉科
【摘要】
理论与目的:氧化应激可能参与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 (AKI) 的发展。因对乙酰氨基酚可抑制血红蛋白催化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故被认为是一种抗氧化剂。研究假设围手术期应用对乙酰氨基酚与降低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率有关。
研究设计: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年龄≥18岁的心脏手术患者,均来自两个公开的临床登记数据库:重症监护医疗信息中心(MIMIC)-III和eICU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
干预:术后48小时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结局:术后7天内发生严重AKI,即根据KDIGO标准定义为AKI2期或3期。
分析方法:多变量特定原因危害回归分析
结果:我们从MIMIC-III中选取了5791名患者,从eICU中选取了3840名患者。在MIMIC-III队列中,严重AKI的总发生率为58%(3390名患者),在eICU队列中为37%(1431名患者)。在这两组队列中,术后早期分别有4185名患者(72%)和2737名患者(71%)服用了对乙酰氨基酚。经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在两组队列中均发现,术后早期应用对乙酰氨基酚与严重AKI的风险降低有关(MIMIC-III:调整后风险比,0.86[95% CI, 0.79-0.94];eICU:调整后风险比,0.84[95% CI, 0.72-0.97])。敏感性和亚组分析结果一致。
局限性:没有关于对乙酰氨基酚剂量的数据
11.Bo Zhang#, Qi Hou, Xiaoli Zhang, Yiming Ma, Junhu Yuan, Shuai Li, Xinhua Zhao, Li Sun*, Hongying Wang*, Hui Zheng*. Anesthetic propofol inhibits ferroptosis and aggravates distant cancer metastasis via Nrf2 upregulation . Free Radic Biol Med, 2022 Dec 28. PMID: 36586453
【题目】
麻醉药丙泊酚通过上调Nrf2抑制铁死亡并加重远处癌转移
【通讯作者】
孙莉 国家肿瘤中心/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汪红英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晖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Bo Zhang#,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摘要】
麻醉管理对接受手术的癌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存在争议。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癌症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可在手术过程中大量释放。CTCs的铁死亡与转移有关。麻醉药是否通过增加CTCs的存活率来影响远处转移尚不清楚。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小鼠在给予丙泊酚或七氟烷治疗2小时之前,经尾静脉注射接种癌细胞。2周后,丙泊酚组比七氟烷和溶媒组发生更多的转移。然后,我们使用铁死亡抑制剂铁抑素-1来探索铁死亡对肿瘤转移的影响。与丙泊酚相似,用铁抑素-1预处理显着增加了接种后24 h小鼠肺内CTC的存活率和10周时的肿瘤负荷量。此外,丙泊酚在体外保护癌细胞免受RSL3诱导的铁死亡的影响,活性氧 (ROS)、脂质过氧化物和铁死亡标志物的细胞内水平下降支持这一点。进一步研究表明,丙泊酚处理上调了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其下游靶基因,包括 HO-1、NQO1和SLC7A11的表达。最后,靶向敲减Nrf2基因可消除丙泊酚的抗铁死亡作用。总之,我们证明了麻醉药丙泊酚通过Nrf2介导的铁死亡抑制促进癌细胞转移。这些发现可有助于指导肿瘤切除手术中麻醉药物的选择。
12. Jian He #, Lei Zhang#, Tao Tao, Xianjie Wen, Daguang Chen, Xueqin Zheng , Changhui Luo, Hua Liang*, Hanbing Wang* . Nalbuphine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undergoing Adenotonsillectom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ulticenter study . J Clin Anesth, 2022 Dec 23. PMID: 36566649
【题目】
纳布啡降低儿童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
【通讯作者】
梁桦 王汉兵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第一作者】
Jian He #, Lei Zhang#,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评估纳布啡对儿童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
设计:多中心、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地点: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其他三家参与医院,时间从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
患者:研究对象为800名拟择期行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ASA I-II级的3-9岁儿童。
干预:静脉注射纳布啡(0.1 mg/kg)或生理盐水。
观测指标:EA的发生率;儿科麻醉苏醒谵妄 (PAED) 量表;以及面部、腿部、活动、哭泣和可安慰性 (FLACC) 量表。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护室(PACU)停留时间、麻醉护士和家长的满意度以及其他副作用。
主要结果:拔管后30分钟,纳布啡组EA的发生率低于生理盐水组(10.28% vs 28.39%,P = 0.000)。此外,拔管后30分钟,纳布啡组FLACC评分低于生理盐水组(P < 0.05)。纳布啡组中度至重度疼痛病例(FLACC 评分>3)的比例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33.58% vs 60.05%,P = 0.000)。对术后疼痛强度不均进行调整后,纳布啡组在0分钟(OR,0.39;95%CI,0.26-0.60;P=0.000),(OR,优势比;CI,可信区间);10分钟(OR,0.39;95%CI,0.19~0.79;P=0.01);20分钟(OR,0.27;95%CI,0.08~0.99;P=0.046)的EA风险仍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在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 > 0.05)。
结论:纳布啡可降低儿童全身麻醉下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EA的发生率,EA的产生可能通过镇痛和非镇痛两种途径引发。
13.HanDong Ouyang#, Jianxing Zhang#, Dongmei Chi#, Jingxiu Huang*, Wan Huang*and Xiaohui Bai*. The YTHDF1-TRAF6 pathway regulates the neuro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contributes to morphine tolerance and hyperalgesia in the periaqueductal gray.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2022)19:310. PMID: 36550542
【题目】
YTHDF-TRAF6通路调节神经炎症反应,并在导水管周围灰质中诱导吗啡耐受和痛觉过敏
【通讯作者】
欧阳汉栋 中山大学肿瘤中心麻醉科,华南肿瘤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黄婉 中山大学肿瘤中心麻醉科,华南肿瘤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白晓晖 中山大学肿瘤中心麻醉科,华南肿瘤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第一作者】
HanDong Ouyang#, Jianxing Zhang#, Dongmei Chi#,中山大学肿瘤中心麻醉科,华南肿瘤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
长期使用吗啡等阿片类药物有不良副作用,如吗啡镇痛耐受和吗啡引起的痛觉过敏(morphine-induced hyperalgesia,MIH)。这些副作用限制了吗啡的临床应用和镇痛效果。阐明发病机制,寻找可行有效的方法或治疗靶点对解决这一临床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我们发现m6A甲基化识别蛋白YTHDF1和TNF-α受体相关因子6 (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对吗啡镇痛耐受和MIH至关重要。m6A阅读蛋白YTHDF1正向调控TRAF6 mRNA的翻译,慢性吗啡治疗增强了TRAF6 mRNA的m6A修饰。敲低YTHDF1可显著降低TRAF6蛋白表达,但TRAF6 mRNA水平未受影响。通过减少炎症标志物如IL-1β, IL-6, TNF-α和NF-κB,有针对性地减少YTHDF1或抑制腹侧导水管周围灰质(vlPAG)的TRAF6活性,可以减缓吗啡镇痛耐受和MIH的发展。YTHDF1通过增强TRAF6蛋白表达,调控IL-1β、IL-6、TNF-α和NF-κB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为吗啡镇痛耐受和MIH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14.Shuailei Wang#, Ning Shen#, Yanling Wang#, Nan cheng, Leijia Li, Gangjian Luo*and Chaojin Chen*.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for gastroscopy with sedation in patients at risk of hypoxemia: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85(2023)111042. PMID: 36549036
【题目】
双水平气道正压在镇静下行胃镜检查有低氧血症风险患者的应用: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通讯】
罗刚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
陈潮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Shuailei Wan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
Ning Shen#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喀什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Yanling Wan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
【摘要】
研究目的:低氧血症是镇静胃镜检查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因此,我们进行了这项随机试验,以证实我们的假设,与鼻插管组相比,双水平气道正压(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PAP)可以降低接受胃镜检查的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或超重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研究设计:在本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80名年龄在18-65岁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或超重的患者于镇静下接受胃镜检查,随机分为两组:鼻插管组和BPAP组。主要观察指标是低氧血症发生率(75% <外周氧饱和度[SpO2] < 90%, >5s且<60 s)。
主要结果:与鼻插管组相比,BPAP治疗显著降低了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从40.0%降低到2.5%(绝对风险差[absolute risk difference,ARD],37.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1.6 ~ 53.4],p < 0.001),亚临床呼吸抑制从52.5%降低到22.5% (ARD, 30.0% [95% CI, 9.8 ~ 50.2],p = 0.006),重度低氧血症从17.5%降低到0% (ARD, 17.5% [95% CI, 5.7 ~ 29.3],p = 0.006)。BPAP干预也减少了异丙酚的总剂量和手术时间,提高了麻醉医师的满意度。
结论:BPAP治疗可显著降低OSA或超重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检 索:李慧、唐子元
翻 译:尹紫薇
校 对:徐华丽
指导老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