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4-8-4 20:21 编辑
作者单位:061001 沧州市,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青县院区麻醉科 通信作者:庞玉池,黄明 Email:[email protected]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是麻醉科进行围术期麻醉以及术后镇痛的常用技术。随着便携式超声设备的不断推广应用,使用超声引导进行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置管逐渐成为了行业的主流。普通连续外周神经置管方法,采用超声实时动态引导下操作置管时,超声动态判断置管位置理想,临床镇痛效果可以后,多采用缝合、皮下隧道,粘合剂等固定方式方法,进行常规固定,但随着患者转床、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功能锻炼或者改变体位时极易造成导管脱管移位以及漏液等现象。一旦脱管、移位或者漏液等现象发生,不仅仅造成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下降,还有导管入血,局麻药中毒以及漏液造成局部或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经过不断临床实践,发现改良版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置管方式方法,不仅增加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还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此文通过两个病例详细介绍了改良版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置管小技巧。
病例一:肘关节置换术后,行肋锁间隙臂丛神经连续置管术后镇痛。 肘关节置换术,优选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臂丛神经阻滞我们可以选择肌间沟入路,腋路、以及肋锁间隙入路。
肌间沟,以及腋路入路由于躯干及四肢活动,因靠近关节,神经走形等情况,导致术后镇痛效果往往欠佳,以及导管不易固定易造成导管脱管移位等问题,可以选择单次阻滞,对于连续外周神经阻滞不做首选。
肋锁间隙入路,由于远离关节,神经走形相对紧密,便于导管固定,常常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首选。
以下是肋锁间隙臂丛神经连续阻滞术后镇痛完成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