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4-7-27 23:08 编辑
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共识专家组 北京妇产学会月经病管理分会
基金项目:白求恩公益基金(ffbt-A-2022-003);北京市科委(2020ky056,BHTPP202051)
妇科良恶性疾病都可能导致患者贫血,对于大量出血和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是挽救生命的治疗措施,但输血存在固有风险。研究表明,贫血、出血以及异体输血均是手术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PBM)的核心内容为:优化术前红细胞量;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增加个体对贫血的耐受性,把握急性输血指征。因此,PBM是整体解决围手术期患者贫血、出血和异体输血的优化方案[2]。PBM的全球定义是以患者为中心,采用系统化、循证医学的方法,通过管理和保护患者自己的血液以改善其结局,同时提高患者安全和主动参与意识[3]。
2022年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WS/T796—2022)发布并于2022年6月1日开始实施,然而针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研究相对较少,在中国更缺乏相关指南和共识。《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相关指南建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在2019版基础上进行修订,旨在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提供规范化和可行的妇科围手术期患者PBM的实施方案。
一、术前患者血液管理 (一)术前血液状态的评估及管理 1.采集病史:主要针对患者的血液状况采集相关的病史,包括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或贫血,是急性还是慢性贫血,患者输血及输血相关并发症史、血液疾病及血液疾病家族史、有无肾脏疾病、有无服用影响凝血的药物。
2.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可初步判断贫血类型;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比例可判断骨髓红系增生情况。②肝肾功能、出凝血功能筛查[4]。③铁代谢检查:血清铁、铁蛋白(反应铁储存状态)、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saturation,TSAT,反映循环中可利用铁的水平)。铁蛋白<30μg/L诊断铁缺乏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和98%。④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可判断是否合并炎症。
3.多学科协作:实施PBM,需要麻醉科、输血科、血液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患者血液管理计划,尽早评估手术患者,充分术前准备,对复杂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更应该做好计划和预案[5]。
本共识推荐:应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血液状态的评估及管理,必要时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患者血液管理计划和预案。
(二)贫血管理
贫血是围手术期患者中最常见的问题。妇科患者术前贫血患病率为24%~45%[6-7],其中,缺铁性贫血在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81.4%[8-9]。术前贫血是手术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死亡率更高、并发症更多、住院时间更长、术后恢复更差,以及异体输血量显著增加[10-11]。术前贫血的恶性肿瘤患者,远期预后更差[12-13]。过去常用异体输血纠正术前贫血,循证医学并未证实输注异体红细胞纠正术前贫血可使患者获益,反而增加输血反应、传播传染性疾病、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及免疫功能抑制等额外风险[14]。此外,血液供给不足也限制此方案的实施。PBM的理念是推荐以非输血的方式纠正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贫血,对急诊和限期手术的贫血患者,术前需要积极治疗贫血[15]。
1.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1)妇科常见贫血病因:主要为失血性贫血和骨髓造血不足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常见原因是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uterinebleeding,AUB),AUB包括了与妇产科相关的多种疾病[16]。骨髓造血不足性贫血除患者患有血液病外,主要病因为妇科恶性肿瘤、放化疗等。
(2)贫血诊断及分级:建议采用WHO(2011)的贫血诊断标准[17],以便更早识别潜在的贫血状态,积极纠正贫血。我国也制定了贫血诊断标准[18](表1)。推荐对于妇科良性疾病手术前,贫血在1级以上(Hb≤90g/L)的患者,应纠正贫血达正常后再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