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题目】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摘要】
研究背景: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已被证明可改善非肥胖产妇麻醉诱导期间的氧合。然而,尚缺乏对肥胖产妇疗效的数据。本研究探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对肥胖产妇气管插管前预充氧和呼吸暂停氧合的影响。
【题目】
【通讯作者】
陈立建,张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Yang Gao,Dong Ji,Qi Fang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摘要】
研究目的: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是肺部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与术中液体治疗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与单独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或标准液体治疗相比,持续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输注联合GDFT是否能降低肺部手术后的PPCs风险。
【题目】
【通讯作者】
王承海 山东省烟台山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王恒 山东省烟台山医院麻醉科
【摘要】
探究碳酸氢盐林格氏液(BRS)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脊柱手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清S100β蛋白(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滑脱及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H1组(BRS-AHH)、H2组(乳酸林格氏液-AHH)和C组(无血液稀释)。评估三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清S100β和NSE含量。在T1和T2时间点,三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在T1和T2时间点,三组S100β和NSE的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P < 0.001),而三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无显著差异(P > 0.05)。配合 BRS 的 AHH 能有效降低脊柱手术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大大减轻了患者神经系统的损伤,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题目】
右美托咪定通过Nupr1调控肠神经元自噬和线粒体稳态缓解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讯作者】
张学康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Qiong Wu, Qiuhong Chen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 是一种常见但治疗棘手的状况,给临床带来了重大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托咪定 (Dexmedetomidine, Dex) 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特别关注其在调节肠道神经元自噬活性和维持线粒体稳态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右美托咪定可以通过抑制 Nupr1 的表达来调节肠道神经元中的自噬活性和线粒体功能,从而减轻肠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肠道损伤。这一发现揭示了右美托咪定治疗肠I/R损伤潜在疗效的新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题目】
环丙酚和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麻醉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
宋丹丹 北方战区总医院麻醉科;【第一作者】
Guopeng Ding , Li Wang北方战区总医院麻醉科;
【摘要】
研究目标:环泊酚是一种新型的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激动剂,展现出更好的心血管稳定性和快速恢复能力。本研究的目标是比较环泊酚和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 ERCP)麻醉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题目】
胸部硬膜外镇痛与患者自控镇痛对胸腔镜手术后慢性疼痛的比较: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通讯作者】
缪长虹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Chao Lia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麻醉科
【第一作者】
Ling Jia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Chengyu Wa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摘要】
研究目标:验证胸椎硬膜外麻醉镇痛(TEA)降低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慢性疼痛(CPSP)发生率的假设。【题目】
【通讯作者】
熊柳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麻醉科,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
Wen-Yuan Wang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第一作者】
熊柳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麻醉科,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摘要】
树鼩(TS)拥有高度发达的视觉系统。在这里,我们建立了来自15个TSs的视网膜细胞的年龄相关单细胞RNA测序图谱,涵盖6种主要视网膜细胞类别和3种神经胶质细胞类型。观察到对细胞亚群组成和基因表达模式的年龄效应。然后,我们验证细胞亚型并鉴定TS视网膜中的特异性标志物,包括双极细胞的CA10、H1水平细胞的MEGF11以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亚群的 SLIT2、RUNX1、FOXP2 和 SPP1。跨物种分析阐明了细胞类型特异性转录程序、不同的细胞组成和细胞通讯。比较还显示,双极和无长突细胞的 TS 视锥细胞和亚类与人类和猕猴表现出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结果表明,TS可以用作更好的疾病模型来了解视网膜的年龄依赖性细胞和遗传机制,特别是与视锥细胞相关的视网膜疾病。【题目】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乳酸/白蛋白比值与短期死亡率的相关性
【通讯作者】
徐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
罗猛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第一作者】
He-Xuan Wang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
【摘要】
【题目】
无线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在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中的应用
【通讯作者】
杨茜 长沙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屈双权 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手术科【第一作者】
朱义 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手术科
【摘要】
骶管麻醉可减轻隐匿性阴茎手术患儿术中的剧烈疼痛。在传统方法中,麻醉医生使用“盲探”法确定穿刺点,这常导致患儿麻醉失败。超声目前因其在周围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引导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无线超声引导骶管麻醉技术在儿童中的临床意义尚未得到探索。本研究探讨了无线超声引导骶管麻醉在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中的临床价值。2022年4月至2022年8月,本研究纳入120例3 - 10岁接受隐匿性阴茎手术患儿,分为无线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组(A组)和传统骶管阻滞组(B组),每组各60例患儿。A组和B组患儿分别接受无线超声引导骶管麻醉和传统骶管麻醉。本研究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和穿刺次数。A组首次穿刺成功率(95% vs 68.3%)和总穿刺成功率(100% vs 90%)显著高于B组(P < 0.05)。A 组平均穿刺时间和平均穿刺次数均显著低于B组(均有P < 0.05)。与传统方法相比,无线超声可视化技术能有效提高骶管阻滞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时间,值得临床应用。【题目】
【通讯作者】
倪诚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Zizheng Suo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摘要】
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过程中,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是老年海马体的一个关键特征。然而,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在这种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中的调节作用、潜在机制和基因靶点仍有待阐明。在此,我们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以检测老年小鼠海马中神经胶质系统的围手术期基因组表达特征,并研究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相关认知障碍的潜在跨细胞机制和有价值的治疗方案。我们发现,术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表现出蛋白质代谢紊乱和线粒体电子传递错误。受损的自噬和昼夜节律加重了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炎症,并加剧了这些代谢改变。反应性小胶质细胞还通过PGD2/DP和补体途径加重了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毒性,通过“三联突触”模型改变了谷氨酸水平和突触功能,并影响了神经元的髓鞘形成。配体-受体通讯也表明了通过增强的MDK和PTN途径使突触和轴突发生功能障碍。此外,我们发现麻醉剂右美托咪定在紊乱的神经胶质系统中具有治疗潜力。它从多细胞角度增强了神经元的代谢再平衡(Atf3相关)并减少了神经炎症,从而改善了术后认知障碍。总之,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老年海马细胞图谱,并为紊乱的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作用环路在术后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提供了见解。我们的研究结果还阐明了右美托咪定干预的治疗潜力和机制。【题目】
心脏手术患者的急性肾疾病与术后血糖变异性的关系:对8090例患者的多中心队列分析
【通讯作者】
周吉芳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第一作者】
陈利海,Jie Sun 南京市第一医院麻醉疼痛与围术期医学科
【摘要】
背景:此前尚未有研究专门探究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后血糖变异性(GV)与急性肾疾病(AKD)之间的关系。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几种术后GV的建模方法来检验GV与AKD风险及AKD亚型之间的关系。【题目】
激活Sig-1R通过降低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LRRK2的表达来抑制微血管通透性
【通讯作者】
林献忠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Tao Li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第一作者】
【摘要】
背景:内皮细胞是急性肺损伤(ALI)过程中最先损伤的靶细胞。内皮功能障碍会增加肺微血管通透性进而导致肺水肿和器官功能障碍;然而,针对微血管通透性的临床治疗显示疗效不佳。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ALI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探讨Sigma-1受体(Sig-1R)在ALI肺微血管通透性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具体机制。d0cc69490c3b79152fcdfe98b87a5f4c.png (2.47 KB, 下载次数: 1)
5 天前 上传
指导老师简介:李凤仙
麻醉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围术期医学与器官保护研究所所长,麻醉科副主任,瘙痒诊疗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从事临床麻醉二十年。研究方向为瘙痒/疼痛的神经免疫机制以及慢性病相关周围神经病变。近年来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Diabetes,Anesthesiology等学术期刊上;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术任职:中国药理学会第四届麻醉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专委会常委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d0cc69490c3b79152fcdfe98b87a5f4c.png (2.47 KB, 下载次数: 3)
5 天前 上传
【珠江视界-翻译小组简介】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