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jpg (171.19 KB, 下载次数: 38) 下载附件 2013-12-11 19:52 上传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摩芬徐 麻醉医生不仅是患者的生命守护神,还是手术室面向全院的窗口,接受和传达来自患者、外科医生、急诊医生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也因此得以看尽人间百态。作为一名年轻的麻醉医生,同时传承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注重人文的科室文化,本系列通过还原麻醉工作中的点滴细节,再现那些或温情或惊心动魄的瞬间,分享成长中的点滴感悟,希望成为你情感体验的放大镜,重新找回或许已经麻木遗忘的做一名麻醉医生的初心。故事情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麻醉医生需要拥有一颗大心脏,因为这是一项极具高风险的职业,论概率其风险并不亚于飞行员。看似平稳的病人和简单的手术,术中却可能发生各种突发事件,比如气道痉挛、过敏性休克等等,任何一件事情处理不好都是潜在致命的,因此,需要麻醉医生能够及时顶住压力,快速反应,化险为夷,是为病人的生命守护神。但有些病人在术前就已经被识别出了是高危患者,术中发生重大并发症的几率自然比正常人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当这样的病人需要你来麻醉,尤其是在当前险恶的医疗环境下,你会是何种心情?是明知山有虎迎难而上,还是交待风险明哲保身?这是一个再现实不过的问题了,在每个麻醉医生数年的从业生涯中,总有那么一个时刻,面对高危手术,做还是不做?在我当住院总的时候,曾经会诊过一个神经内科的病人。他是一个50多岁身材高大的中年男性,因为反复癫痫发作和进行性痴呆入院,初步诊断考虑脑炎。他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工程师,但疾病的折磨使他至少比这个年龄的男人老了十岁。不仅如此,脑炎使他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出现了很大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幻觉。“你是什么人啊?”漠然而隐现凶恶的他猛得上前一步,“我要杀了你信吗!”。我被这气场惊住了。这是他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一直在床旁陪护的儿子无奈的连连道歉,说他父亲得病前完全不是这样,和蔼而有涵养,“其实过一会儿他连见过你都不会记得。”住院后经过一系列检查,意外发现他很可能是一个肺癌病人。呼吸内科会诊医生考虑脑炎是肺癌导致的副肿瘤综合征,当务之急是做经支气管镜淋巴结活检,获得病理结果方可开始化疗和放疗。“这个病人局麻可做不了,万一在台上抽起来或者要打人可控制不了啊…”呼吸内科负责做手术的女医生扶了扶滑下鼻梁的眼镜说。“癫痫倒是药物控制得不错,就是病人确实不能配合,能给点药让他睡觉吗?”神经内科主管医生立刻向我投来期待的目光,仿佛能手术病人就好了一半。我沉默半晌,这个手术麻醉的各种风险瞬间占据我的大脑。呼吸抑制,低氧,出血,误吸。哪个事件发生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不光如此,对麻醉深度的精确调控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经验,非常人可为之。“没办法,必须得麻醉下做,不然病人就做不了活检,不做活检什么后续治疗都给不了。”呼吸科医生说。风险的天平几乎完全倾向了麻醉医生这边。隔行如隔山,共用气道的手术风险之高也许只有麻醉医生最清楚。一方面,镇静深度的把握需要在给药剂量、时机和手术配合上精细调控,而另一方面,一旦术中出血难止或呼吸抑制都需要迅速控制气道,否则患者生命将面临危机。一边是手术台上可能出事抢救病人肾上腺素极度耗竭一天吃不下饭,一边是交待风险不做手术但病人却失去治疗机会。挥之不去的病人漠然不知所措的表情再次浮现在我脑海里,仿佛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说出这种威胁杀人的话来。他真的值得再拥有一次机会。好吧——多么艰难而沉重的两个字。“我需要再回去请示一下领导,不过前提是支气管镜室一定要准备麻醉机和各项气道抢救设备。”在回去的路上,我反复问自己这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的确,如果连活检都做不了他就丧失一切治疗的机会了,既不能放化疗也无法手术,但真的就此要为了病人甘愿自己承担风险背负后果吗?万一病人术中出事住进ICU花了大把钱结果不好最后要告你怎么办?现在医患关系如此复杂,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病人,值得吗?最后手术还是如期进行了,我们的团队全服武装准备应敌,个中惊险自不必说,好在总是化险为夷,内心早已又是一重天,外人怎能体会。最终患者确诊是小细胞肺癌,准备化疗。医患本是一家。安是彼此共同之安,危是彼此共同之危。医、患、病三方,如果你选择站在医生一方,那么让我们联手战胜病魔,但若你选择远离我,面对你和疾病两个对手我又怎能有胜算呢?所以,只要你相信我,即使病魔只给你一线希望,我也愿意为你放手一试。
0.jpg (171.19 KB, 下载次数: 38)
下载附件
2013-12-11 19:52 上传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摩芬徐
麻醉医生不仅是患者的生命守护神,还是手术室面向全院的窗口,接受和传达来自患者、外科医生、急诊医生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也因此得以看尽人间百态。作为一名年轻的麻醉医生,同时传承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注重人文的科室文化,本系列通过还原麻醉工作中的点滴细节,再现那些或温情或惊心动魄的瞬间,分享成长中的点滴感悟,希望成为你情感体验的放大镜,重新找回或许已经麻木遗忘的做一名麻醉医生的初心。故事情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麻醉医生需要拥有一颗大心脏,因为这是一项极具高风险的职业,论概率其风险并不亚于飞行员。看似平稳的病人和简单的手术,术中却可能发生各种突发事件,比如气道痉挛、过敏性休克等等,任何一件事情处理不好都是潜在致命的,因此,需要麻醉医生能够及时顶住压力,快速反应,化险为夷,是为病人的生命守护神。但有些病人在术前就已经被识别出了是高危患者,术中发生重大并发症的几率自然比正常人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当这样的病人需要你来麻醉,尤其是在当前险恶的医疗环境下,你会是何种心情?是明知山有虎迎难而上,还是交待风险明哲保身?这是一个再现实不过的问题了,在每个麻醉医生数年的从业生涯中,总有那么一个时刻,面对高危手术,做还是不做?
在我当住院总的时候,曾经会诊过一个神经内科的病人。他是一个50多岁身材高大的中年男性,因为反复癫痫发作和进行性痴呆入院,初步诊断考虑脑炎。他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工程师,但疾病的折磨使他至少比这个年龄的男人老了十岁。不仅如此,脑炎使他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出现了很大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幻觉。“你是什么人啊?”漠然而隐现凶恶的他猛得上前一步,“我要杀了你信吗!”。我被这气场惊住了。这是他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一直在床旁陪护的儿子无奈的连连道歉,说他父亲得病前完全不是这样,和蔼而有涵养,“其实过一会儿他连见过你都不会记得。”
住院后经过一系列检查,意外发现他很可能是一个肺癌病人。呼吸内科会诊医生考虑脑炎是肺癌导致的副肿瘤综合征,当务之急是做经支气管镜淋巴结活检,获得病理结果方可开始化疗和放疗。
“这个病人局麻可做不了,万一在台上抽起来或者要打人可控制不了啊…”呼吸内科负责做手术的女医生扶了扶滑下鼻梁的眼镜说。
“癫痫倒是药物控制得不错,就是病人确实不能配合,能给点药让他睡觉吗?”神经内科主管医生立刻向我投来期待的目光,仿佛能手术病人就好了一半。
我沉默半晌,这个手术麻醉的各种风险瞬间占据我的大脑。呼吸抑制,低氧,出血,误吸。哪个事件发生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不光如此,对麻醉深度的精确调控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经验,非常人可为之。
“没办法,必须得麻醉下做,不然病人就做不了活检,不做活检什么后续治疗都给不了。”呼吸科医生说。风险的天平几乎完全倾向了麻醉医生这边。
隔行如隔山,共用气道的手术风险之高也许只有麻醉医生最清楚。一方面,镇静深度的把握需要在给药剂量、时机和手术配合上精细调控,而另一方面,一旦术中出血难止或呼吸抑制都需要迅速控制气道,否则患者生命将面临危机。
一边是手术台上可能出事抢救病人肾上腺素极度耗竭一天吃不下饭,一边是交待风险不做手术但病人却失去治疗机会。挥之不去的病人漠然不知所措的表情再次浮现在我脑海里,仿佛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说出这种威胁杀人的话来。他真的值得再拥有一次机会。
好吧——多么艰难而沉重的两个字。
“我需要再回去请示一下领导,不过前提是支气管镜室一定要准备麻醉机和各项气道抢救设备。”
在回去的路上,我反复问自己这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的确,如果连活检都做不了他就丧失一切治疗的机会了,既不能放化疗也无法手术,但真的就此要为了病人甘愿自己承担风险背负后果吗?万一病人术中出事住进ICU花了大把钱结果不好最后要告你怎么办?现在医患关系如此复杂,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病人,值得吗?
最后手术还是如期进行了,我们的团队全服武装准备应敌,个中惊险自不必说,好在总是化险为夷,内心早已又是一重天,外人怎能体会。最终患者确诊是小细胞肺癌,准备化疗。
医患本是一家。安是彼此共同之安,危是彼此共同之危。医、患、病三方,如果你选择站在医生一方,那么让我们联手战胜病魔,但若你选择远离我,面对你和疾病两个对手我又怎能有胜算呢?所以,只要你相信我,即使病魔只给你一线希望,我也愿意为你放手一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活动公告:做任务得积分和权限(新手奖励计划) (←点击查看详情)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打开手机版网站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5-10 02:00 , Processed in 0.16855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