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士勇、胡冬雪2位医生,近来一直在我院救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为危重患者实施了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置管等操作,也参与日常诊疗与生命支持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气管插管部分总结成文,并第一时间以网络形式与各位医务工作者分享,希望对大家的感染防护有所帮助,争取以最小的伤亡换取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的全面胜利。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行气管插管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策略 滕士勇,胡冬雪,宋雪松,麻海春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麻醉科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席卷全国,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2月13日全国确诊及疑似病例已逾7万,现存重症患者8030人,死亡1368人。这其中很多危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行气管插管,进而行有创呼吸支持[1]。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以呼吸道、结膜或体液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为传播的病毒,与SARS基因组序列有80%相似[2,3]。由于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距离患者的口腔距离非常近,极易受飞沫或污染物侵袭,因此气管插管操作者被感染的风险非常高[4,5]。Karen等在报道中指出,加拿大安大略省在2003年爆发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期间,尽管当时实施插管操作者已经佩戴了良好的防护装备,但仍有9%的人员被感染[4]。所有被感染的情况均出现在SARS第一次爆发阶段;而在SARS二次爆发过程中,插管操作者为零感染;Karen等认为有效的防护措施与合理的操作方案结合,能够降低操作者被感染的几率。我们查阅以往文献,结合本单位对确诊患者实际气管插管操作的体会,总结了以下防护策略,并提出了4F安全防护原则(Full protection全方位防护,Far away远离口鼻,Familiar最熟悉的方法,Fast迅速完成),与奋战在抗击疫情前线的同道们分享,期望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有所帮助。
1.呼吸防护
呼吸道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因此呼吸防护是整个防护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3]。 1.1 口罩:操作者佩戴医用N95口罩[6],外面佩戴1-2层医用外科口罩,佩戴过程一定保证口罩的气密性,严禁口罩与面部接触处出现缝隙。口罩的佩戴,势必增加呼吸阻力;操作者应调整呼吸状态,进行缓慢而均匀的深呼吸,避免用力呼吸,导致口罩与面部贴合不严[7]。 1.2 特殊防护装置:如条件允许,操作者最好佩戴正压式人体防护装置或动力空气净化呼吸器[8,9],此类装备能够为操作者提供最大程度的呼吸道保护(图1)。然而,此类装备价格昂贵,目前尚未广泛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