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4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艾司氯.胺.酮在临床麻醉中应用进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7-19 13:0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4-7-19 13:10 编辑

以下文章来源于古麻今醉网,作者麻醉与复苏

吴全通1,2 蒋明1,2
1南京鼓楼医院麻醉手术科,南京 210000;2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00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4,45(06):638-643.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31212‑01061

【综述】

氯胺酮由于其副作用较多,尤其是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广泛使用。20世纪90年代,艾司氯胺酮开始在国外临床麻醉中投入使用,且使用范围不再局限于麻醉领域,逐渐在抑郁症治疗、急诊、重症监护等方面收获疗效。2019年艾司氯胺酮在我国获批上市。本文围绕艾司氯胺酮药理机制、临床麻醉应用及其副作用展开综述。
1 艾司氯胺酮的药理学特性与作用机制

1.1 一般药理特性
艾司氯胺酮又称为右旋氯胺酮,作为外消旋氯胺酮的对映异构体,与等量的左旋氯胺酮混合,构成外消旋氯胺酮,主要通过非竞争性拮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体,缩短NMDA受体离子通道开放时间,并降低通道打开频率,发挥抑制感知、解离、镇痛和遗忘等中枢效应。此外,艾司氯胺酮还与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电压依赖钙通道、电压门控钠通道、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等离子通道,以及阿片类、谷氨酸类、γ氨基丁酸能等受体相互作用,发挥不同的药理学效应(表1)。艾司氯胺酮的受体亲和力是左旋氯胺酮的3~4倍,外消旋氯胺酮的2倍,因此达到相似效果所需的艾司氯胺酮剂量要比左旋氯胺酮和外消旋氯胺酮小得多,同时起效更快。艾司氯胺酮的给药方式多样,包括静脉、肌内、骨内、口服、鼻腔、直肠和硬膜外给药等,也可用于局部麻醉。静脉注射1 min内即可与受体快速结合并起效;不合作患者、新生儿和儿童的紧急情况可选择肌内注射,生物利用度高达93%,5~10 min内即可起效;鼻腔给药适用于严重烧伤、院前急救和急诊患者以及抑郁症治疗。与外消旋氯胺酮相比,艾司氯胺酮清除率更高、效果更可控,主要由肝的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催化代谢,最终经尿液或胆汁排出体外。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2-2 21:47 , Processed in 0.15817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