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神经调控是利用植人性或非植人性技术,通过物理性(光、电、磁、超声)或化学性(药物)手段,对中枢神经、外周神经或自主神经系统进行可逆性调控,引起神经元或神经信号发挥兴奋、抑制或调解作用。神经调控技术在治疗慢性疼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脊柱源性疼痛作为慢性痛疾病的一大类疾病总称,本文拟就神经调控技术在脊柱源性疼痛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治疗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脊柱源性疼痛定义 脊柱源性疼痛(Spinal Pain, SP)是一组由脊柱相关病变引起头颈、肩、胸背、腰臀部、四肢疼痛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Kim等指出SP常伴有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软组织受损等多种因素,直接或间接造成神经根、脊髓或交感神经受刺激,会引起临床多种综合征。Parkin-Smith等研究表明,全球大约17亿人患有SP,随着社会医疗水平进步和人口老龄化到来,患有SP的人口会进一步增加。当前,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也逐渐严峻,谢瑞等指出,2025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23.07%,仅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一种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就达30%。Zheng等人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慢性疼痛发生率超过30%,并且很大一部分疼痛与脊柱病变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