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2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话题] 连续十年科技量值第一,华西医院2023年科技成果作价超8亿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6-22 23:2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4-6-22 23:31 编辑

6月4日11时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学研究所副所长、麻醉新药研究室主任柯博文走出会议室,这次会议让他更加胸有成竹了。“现在世界上能几十秒‘麻翻’的麻醉剂挺普遍了,但能让患者麻醉后快速醒来的药物还没有,我们正在开辟一条全新的赛道,这个项目有希望马上成功转化了。”

柯博文参加的会议就是华西医院麻醉学研究所每周二上午举行的临床医生和药学家交流例会,华西医院有许多临床转化项目都是在会议过程中“碰撞”出来的。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暨2018-2022五年总科技量值榜(ASTEM)中,华西医院以100分的满分成绩获得STEM、ASTEM两项第一。这也是华西医院连续10年获得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第一。

“在华西,能够成功转化的临床科研成果,大致上都是按照4B的逻辑推进的, “4B”即“Bed、Bench、Back、Better”,即问题来源于临床(From bed side)、推进实验室和转化研究(To Bench)、回归临床(Back to bed side)、并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With better outcome)。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部部长王峥说,临床价值,正是评估一个科研项目最终能否成功孵化的最关键要素。

临床为导向,医生每一个设想都可能擦出火花
“麻醉科医师向医院捐赠1个亿”的消息一度让华西医院麻醉研究所所长、麻醉手术中心原主任刘进登上热搜。这笔1亿元的捐赠,就来自刘进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所得:2020年至2021年,华西医院与宜昌人福药业签署了“新型骨骼肌松弛药物”“超长效局麻药”两项专利许可及项目合作开发合同,合同总金额达7.5亿元。

突然的关注没有让刘进停下脚步,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新麻醉药的开发中。“我们的药物现在麻醉效果很好,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的问题仍然存在。如果想找一个新的化合物可能要很长的时间,有没有可能加速这个麻醉药物的代谢,缩短抑制的时间?”在一次例会上,刘进的这句话让柯博文一下子茅塞顿开,“这就叫别的途径、别的策略,同样解决临床问题。”

在柯博文看来,这个项目得以迅速推进并成功转化,得益于它直击临床“痛点”,而且它解决临床问题的思路也来自于临床。

在华西医院,不只有刘进这样的资深专家、教授才会给团队提出这样的“金点子”,“我们有一群医生,在工作中都带着批判性思维,随时关注到现在临床上的不足,也是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就是未来临床上的需求,随时准备给科研提供好的想法。”刘进说。

华西医院麻醉科的宋海波就是这样一位临床医生。

当很多医院的麻醉超声医生还在手握探头,给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做体表超声监测时,华西医院手术室里的麻醉超声医生早已“解放”双手。在这里为患者进行心脏功能监测的,不再只是笨重的心电监护仪,还有可固定在患者手臂上的重量仅200克的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精巧至36克,可粘贴在患者身上任何部位,即使在转运途中,也能实现对患者心脏功能连续监测。

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宋海波正在进行可穿戴超声监测设备教学。受访者供图

这一变革源自于宋海波2005年的一个大胆设想。彼时,宋海波还是华西医院麻醉科一名默默无闻的住院医师。

“传统的超声监测需要医生手持探头并固定在监测部位,费时费力。即便医生可以强迫自己长时间固定在同一个方位,传统的超声设备在进行心功能以及外周血管循环监测时,其切面也会发生偏移,在紧急状况时可能会影响麻醉和手术的决策。” 宋海波萌生了一个念头:“要是有一款贴片式可穿戴的实时超声设备,该多好。”

就在这一年,科技发展中心(现成果转化部)在华西医院挂牌成立,新部门是医院专门针对成果转化而成立的机构,针对临床价值较高的项目,对接医院、临床医生、研发团队。

“一纸文件释放了鼓励医生和科研人员加入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行列的改革信号,这是华西医院科研成果转化征程的起点。”王峥说。

而宋海波设想的可穿戴式实时超声设备,也从一个想法开始“落地生花”。

宋海波(左一)、刘进(左二)正在测试可穿戴超声设备。受访者供图

政策为加持,科研转化乘而起走上快车道
刘进清楚地记得,他2000年调任华西医院麻醉科和ICU(重症监护室)主任时,华西医院麻醉科临床规模虽然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学术地位较低。“那时候,很多人上班前在更衣室里讨论的都是前一天晚上的麻将战局,还有人自我调侃,把麻醉科称为‘麻将科’。”

那时的麻醉科高达98%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都用于医疗,仅把约1.5%的资源投向教学,科研资源则更少,只有0.5%左右,既从没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从没有英文论文发表。

而这可能是当时华西医院大部分科室的一个缩影。

“我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将医生从麻将桌拉回来,把临床工作质量和教学及科研提上去。”刘进说。

手术室里,刘进团队为患者进行麻醉。受访者供图

“简单地聚合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把转化医学弄成医院围墙内的事情,这个范围还是太狭窄了,要打破藩篱,汇集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将数学家、力学科学家、化学家,以及企业、风险投资等都融入进来,转化医学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王峥说。

在他的记忆里,华西医院真正的“科研转化”热潮出现在2010年前后。在这一股转化热潮中,2012年,由华西医院牵头与四川省市区政府部门下属机构共建的非营利性的独立法人机构——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应运而生,负责对接政府部门、企业、大学/机构、资本,作为桥梁和纽带配合华西医院成果转化部工作。

“成果转化部+技术转移中心,一个完整的支持临床科研成果转化的链条就此闭环。这就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华西模式’——通过院内外信息—资源精准对接,从而达到医、政、产、学、研、资、用协同创新。” 王峥介绍。

就在这一年,宋海波乘着这股政策“东风”,在医院成果转化部的支持下,其主导的可穿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且原理样机也已初具雏形。在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的牵线搭桥下,这一项目顺利吸引到了国内头部超声设备企业——迈瑞医疗的目光,并争取到了第一笔200万的转化资金。

“成果转化如果仅靠医生单打独斗,99%的人只能放弃,因此必须走医工结合的路子。” 宋海波说。

2018年,华西医院作为国家卫健委指定的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院内政策体系”试点单位,先后发布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九条激励政策(试行)》(“华西九条”)、《专利管理办法》、《成果转化奖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

2021年7月,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临床研究核心基地——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综合楼启用,近200张研究型病床,精准医学检测、精准成像评价、细胞治疗产品研发和制备平台为临床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更具象化的支撑。

在这股“热潮”影响下,华西医院科研转化工作也“乘风而起”。2023年,华西医院申请专利1000余项,授权专利900余项;签订横向课题科技合同1500余项,合同金额超7亿元;转让许可约50余项,其中,已有40项科技成果作价超8亿元投资入股成立10家科技公司,市场融资资超27亿元。即便与2022年相比,各项数据均上涨一倍有余。

2021年7月19日,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综合楼启用。医院供图

给医生底气,让临床医生成为成果转化的掌舵人
“医院的转化研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开发新药物、新设备、新耗材和新软件,解决临床问题、满足临床需求,这是医院做科研的路径,也是优势。”柯博文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这就像造武器,武器是要给上战场的士兵用的,这士兵就是临床医生,还有谁比医生更了解临床需要什么样的药、需要怎样的新设备呢?”

刘进介绍,“科研成果转化,不仅前期需要临床医生“打火”,从一个药物的临床需求,到早期的成效性评估,再到后期多中心临床试验,这些环节临床医生不仅要参与,而且还要主导。”

华西医院麻醉研究所所长、麻醉手术中心原主任刘进手术间隙在办公室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谭琪欣摄

宋海波记得,当时他的坚持主要有两点,一是探头要轻巧,高度要小于1厘米,以避免对患者造成负担;二是指向性要够精准,以实现连续超声监测的基本功能。

但这些极致的要求不仅对于参与项目的工程师团队是一个挑战,也同时考验着企业投入的决心。“当时工程师团队跟我们商量,探头的高度能不能做到4厘米,重量100克试试看?我拒绝了。”宋海波说。

为了确保医生始终是科研成果转化这艘大船上的“掌舵人”,华西医院再次赋予医生底气。“医院的一把手一直将科研成果转化当做重点工程来抓,没有平台,就创造平台,缺少政策,就出台政策。” 王峥说。

“2016年开始,在医院的支持下,我们团队组建了华西围术期TEE推广培训联盟,联盟医院帮我们招生、提供培训场所、设备,我们负责培训的课程内容制定、实施,一共在全国设立了26个辅导站,招生规模一年数百人,而这一笔教学服务的收益的60%又投入到了我们的设备研发项目中,形成了‘造血’的良性循环。” 宋海波回忆。

此外,“华西九条”等政策的颁布也给有意愿参与科研转化的临床医生注入了定心丸和强心剂。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两点,一是深化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二是提高成果转化奖励比例最高至90%,这超过国内绝大部分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 王峥告诉记者,按照“华西九条”规定,原创成果通过转让或许可取得的净收入,以及作价投资获得的股份或出资比例,医院可提取80%—90%用于奖励。

此外,成果完成人可在申请专利或专利技术成果作价投资前,与医院以协议的方式,事先约定科技成果的权属或股权比例,并允许成果完成人以个人名义占有股份。这一条例为专利转让、作价投资入股成立公司、医院自行投资实施转化等模式切开了一道口子。

2019年,在华西医院全资子公司的支持下,维思模医疗成立,刘进、宋海波等人既是创始人也是首席专家,在这里,可穿戴式超声项目得以按照宋海波的初心继续推进,“当时就觉得,‘孩子’保住了。”宋海波说。

2023年5月,可穿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获批上市,并在15家教学医院投入应用 。截至目前,产品合同金额累计高达1.6亿元。
在王峥看来,“我们医院的临床医生如今被唤醒了,以前大家常常都是把想法、观点无私奉献给企业,现在医院科研氛围蔚然成风,医生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更有成就感和获得感。”

“临床和科研是我的爱好,而临床是一切科研的目的。”刘进是穿着手术服来接受采访的,20多分钟后他接了一个电话,就匆匆起身要回手术室,还一边走一边对记者说,“我喜欢这种发现问题-找到方法-回到临床的过程,这是我们医生的责任,也是幸运。” 说完,刘进挥了挥手径直走向手术室。

来源:人民日报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2-4 13:03 , Processed in 0.16969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