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麻醉研究所所长、麻醉手术中心原主任刘进手术间隙在办公室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谭琪欣摄
宋海波记得,当时他的坚持主要有两点,一是探头要轻巧,高度要小于1厘米,以避免对患者造成负担;二是指向性要够精准,以实现连续超声监测的基本功能。
但这些极致的要求不仅对于参与项目的工程师团队是一个挑战,也同时考验着企业投入的决心。“当时工程师团队跟我们商量,探头的高度能不能做到4厘米,重量100克试试看?我拒绝了。”宋海波说。
为了确保医生始终是科研成果转化这艘大船上的“掌舵人”,华西医院再次赋予医生底气。“医院的一把手一直将科研成果转化当做重点工程来抓,没有平台,就创造平台,缺少政策,就出台政策。” 王峥说。
“2016年开始,在医院的支持下,我们团队组建了华西围术期TEE推广培训联盟,联盟医院帮我们招生、提供培训场所、设备,我们负责培训的课程内容制定、实施,一共在全国设立了26个辅导站,招生规模一年数百人,而这一笔教学服务的收益的60%又投入到了我们的设备研发项目中,形成了‘造血’的良性循环。” 宋海波回忆。
此外,“华西九条”等政策的颁布也给有意愿参与科研转化的临床医生注入了定心丸和强心剂。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两点,一是深化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二是提高成果转化奖励比例最高至90%,这超过国内绝大部分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 王峥告诉记者,按照“华西九条”规定,原创成果通过转让或许可取得的净收入,以及作价投资获得的股份或出资比例,医院可提取80%—90%用于奖励。
此外,成果完成人可在申请专利或专利技术成果作价投资前,与医院以协议的方式,事先约定科技成果的权属或股权比例,并允许成果完成人以个人名义占有股份。这一条例为专利转让、作价投资入股成立公司、医院自行投资实施转化等模式切开了一道口子。
2019年,在华西医院全资子公司的支持下,维思模医疗成立,刘进、宋海波等人既是创始人也是首席专家,在这里,可穿戴式超声项目得以按照宋海波的初心继续推进,“当时就觉得,‘孩子’保住了。”宋海波说。
2023年5月,可穿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获批上市,并在15家教学医院投入应用 。截至目前,产品合同金额累计高达1.6亿元。
在王峥看来,“我们医院的临床医生如今被唤醒了,以前大家常常都是把想法、观点无私奉献给企业,现在医院科研氛围蔚然成风,医生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更有成就感和获得感。”
“临床和科研是我的爱好,而临床是一切科研的目的。”刘进是穿着手术服来接受采访的,20多分钟后他接了一个电话,就匆匆起身要回手术室,还一边走一边对记者说,“我喜欢这种发现问题-找到方法-回到临床的过程,这是我们医生的责任,也是幸运。” 说完,刘进挥了挥手径直走向手术室。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