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3-9-11 12:37 编辑
以下文章来源于瑞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作者张晓琴 陈彬彬
往期推荐:
循环监测 | 心率与心律失常:一种整合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一)
循环监测| 心率与心律失常:一种整合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二)
循环监测|体外循环期间的循环监测管理(一)
体外循环时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作用与必要性
体外循环是开展心血管手术的必要手段,通过有效的循环呼吸支持代替心肺功能,在心脏停跳期间为机体提供足够的血供,保证心脏手术顺利进行。通常认为体外循环对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体外循环期间,尤其在初期的过渡阶段,由于各种原因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数值和波形仍会存在许多变化,包括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及心电图。仔细观察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处理问题,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心电图(ECG)
体外循环整个过程需ECG监测观察心率、心律、传导及心肌缺血等情况。体外循环开始前,随着温度降低,心脏组织的心电传导变慢,ECG上表现为所有间期延长,包括RR、PR、QRS和QT,还有ST段或J点抬高,产生特征性的J波或Osborn波。升主动脉阻断期间,应维持ECG等电位状态,如有心电活动,要再次灌注停跳液或心表局部降温。心脏复跳后,ECG在体外循环结束前应基本恢复正常。成人窦性心律,心率70~90bpm最为理想,先心病和每搏输出量受限者(如左室室壁瘤切除)心率可稍快些。
体外循环开始转流时,若心脏停跳液灌注效果不佳,灌注后有持续性的电活动或室颤,应考虑:①是否存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灌注时心肌保护液未进入冠脉循环;②主动脉阻断不全,来自主动脉插管的血液将心肌保护液冲掉;③心脏肥大,心肌停跳液灌注量相对不足,心内膜下得不到有效灌注。此外还应排除干扰引起的“伪波”,其形态与心室纤颤相似。原因为泵头泵管摩擦产生静电,或泵管受压产生电压传导所致,可以通过连接体外循环机接地线消除。
Osborn波 又称J波,是指QRS波结束和ST段起始的结合点(J点)抬高≧0.1mv,时程≧20ms,圆顶样或驼峰样向上偏离基线的波(图3)。J波是心室提前发生的复极波,其本质是低温的特殊病理性表现,预示着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例如心室颤动。通过观察心电图上J点的变化可以尽早发现心肌低温,例如开胸手术期间,应用室温盐水刺激外科手术野导致心肌意外一过性温度降低,此时鼻咽温度计尚未及时显示核心温度的降低。识别这种少见而突发的心电变化,可以帮助避免进一步心肌降温和其他损害心脏的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