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柴彬 延边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进修医生:王磊 指导老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马保新
这个题目看似很无趣,其实很有讲究,数肋骨的目的是为了定位胸椎横突,定位胸椎横突后才能实施准确的椎旁阻滞。华夏杯超声引导区域阻滞比赛的一道题目即为T5竖脊肌平面阻滞,也就是说一定要准确定位T5横突,这道题目才算答对。如何正确定位T5横突,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有几分玄妙的问题难倒了很多麻醉科老师。有的麻醉科老师以肩胛下角平T7肋(或T7-8肋间隙),相当于T7椎体(T7-8椎体)的水平位置来定位相对应的横突,实际上个体有差异,无法精准定位,只能大致定位。大致定位就相对麻烦,无法准确、可重复来作为临床教学,老师模糊,学生自然糊涂,所谓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反之亦然。很多麻醉科老师学习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不求甚解,因为相差一个椎间隙对于大容量胸椎旁阻滞影响不大,都能完全覆盖手术镇痛区域,但对于疼痛治疗或者临床教学来说,如果可视化条件下定位错误,那感觉就像拿着可视喉镜插管插到食管里一样,丢人丢到家了。教学要严谨,师傅错,徒弟就错,如果师傅不会,带教含含糊糊,让学生怎么看我们,所以,今天分享的内容即我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如何准确定位胸椎旁间隙的方法,超声可视化数肋骨。
数肋骨可以从上往下数,亦可从下往上数,临床上我们两种方法同时使用,相互验证,肋骨一共12根,如果计数熟练,并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反而让教学更加严谨,学生心服口服。
从下往上数是最常用的方法,我们知道,12肋是浮肋,12肋足侧无肋骨,而腰方肌起于12肋,所以,可以借鉴北京朝阳医院王云教授的方法来定位12肋,即先找到横突外侧的腰方肌,然后向头侧移动探头,腰方肌肥厚的肌腹在12肋变为扁扁的肌腱的时候,即为腰方肌起点位置,也就能找到12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