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1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指南]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专家共识(2023)重点解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昨天 0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5-11-4 00:09 编辑

以下文章来源于醉眼瞭望 ,作者李志冰

核心定义与目的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是通过镇静药、麻醉性镇痛药及相关技术,消除患者诊疗中的疼痛、恶心等不适,消除其对再次检查的恐惧,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良好操作条件。其核心目标是提升患者耐受性与安全性,降低操作中损伤、意外风险,尤其针对易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的患者。

实施关键条件

(一)场所与设备
1. 诊疗室:每单元面积≥15m²,除常规内镜设备外,需配备常规监护仪(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无创血压)、供氧/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静脉输液装置,以及麻醉机/简易呼吸囊、气管插管工具等气道管理设备;还需备有丙泊酚、咪达唑仑等麻醉药,阿托品等心血管药物,肾上腺素等急救药,氟马西尼等拮抗药。高危或长时间操作患者,需额外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有创动脉压力,并配备心脏除颤仪。

2. 恢复室:需独立设置,床位与内镜操作室比例≥1:1,配置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急救设备与药品,满足麻醉后患者观察与复苏需求。

(二)人员配置
轻度/中度镇静:由经专门培训的医师下医嘱,护士实施。

麻醉/深度镇静:需主治医师及以上资质麻醉科医师负责,每个操作单元配1名高年资麻醉住院医师+1名麻醉护士(负责术前准备、记录),每2-3个单元配1名主治及以上麻醉医师指导;恢复室护士与床位比1:2-4。

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证
1. 自愿接受镇静/麻醉的消化内镜诊疗患者。
2. 对诊疗有顾虑、恐惧或高度敏感,无法自控的患者。
3. 操作复杂、时间长的诊疗,如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US(超声内镜)、ESD(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等。
4. ASAⅠ级、Ⅱ级患者;稳定状态的ASAⅢ级、Ⅳ级患者,可在密切监测下实施。

(二)禁忌证
1. 有常规内镜操作禁忌证或拒绝镇静/麻醉者。
2. ASAⅤ级患者。
3. 未控制的致命性循环/呼吸疾病,如未控制高血压、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呼吸道感染等。
4. Child-Pugh C级以上肝功能障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严重贫血、胃肠道梗阻伴胃内容物潴留者。
5. 无陪同/监护人,或对镇静/麻醉药物过敏、有严重麻醉风险者。

镇静/麻醉深度与用药方案

(一)深度分级(按意识抑制程度)
(二)核心用药方案
1. 咪达唑仑(轻/中度镇静):成人初始剂量1-2mg(或<0.03mg/kg)静脉推注,每2分钟可追加1mg(或0.02-0.03mg/kg),具有“顺行性遗忘”优势,患者清醒后对诊疗无记忆。

2. 芬太尼/舒芬太尼(镇痛辅助):芬太尼成人初始50-100μg,每2-5分钟追加25μg;舒芬太尼初始5-10μg,每2-5分钟追加2-3μg,用于增强镇痛效果,配合镇静药使用。

3. 丙泊酚(单用或复合,轻/中/深度镇静):
❶单用(诊断性胃肠镜、简单息肉摘除):成人初始1.5-2.5mg/kg缓慢静注,患者睫毛反射消失、肌肉松弛即可操作;需追加时每次0.2-0.5mg/kg,或持续泵注6-10mg/(kg·h)。
❷复合用药:先静注咪达唑仑1mg和/或芬太尼30-50μg(或舒芬太尼3-5μg),1.5-2分钟后,静注丙泊酚1-2mg/kg(或依托咪酯0.2-0.3mg/kg,防肌震颤),患者托下颌无反应时开始操作;追加剂量为丙泊酚0.2-0.5mg/kg或依托咪酯0.1mg/kg,或持续泵注对应药物。

4. 氯.胺.酮(1-5岁儿童):肌肉注射3-4mg/kg,开放静脉后入睡操作;必要时持续泵注2-3mg/(kg·h)维持;条件允许时,也可七氟烷吸入诱导后用丙泊酚维持。

5. 右美托咪啶(长时间操作):静脉泵注负荷剂量0.2-1μg/kg(10-15分钟),再以0.2-0.8μg/(kg·h)维持,可复合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增强镇痛,患者循环稳定、呼之能应,无明显呼吸抑制。

6. 气管内插管全麻:适用于操作体位影响呼吸、诊疗可能干扰呼吸的情况,如经口小肠镜、食管中上段EUS等,需常规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操作流程与监护


(一)关键流程
1. 术前访视:告知患者/受托人诊疗方案、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评估病史、体格(重点排查困难气道、恶性高热易感)、实验室检查,确认无禁忌。

2. 术前准备:患者术前禁食≥6h、禁水≥2h,可服<50ml黏膜清洁剂;胃排空障碍者延长禁食禁水时间;轻度/中度镇静需口咽部表面麻醉,深度镇静/全麻无需;麻醉医师再次核对患者身份与操作项目。

3. 术中实施:患者入室后摆体位、连监护仪、吸氧去氮(8-10L/min,3-5分钟)、开放静脉,按方案给药,待达到目标镇静深度后开始内镜操作。

4. 术后恢复:未清醒或肌张力未恢复患者进入恢复室,监测生命体征与神志,防坠床;门诊患者需达离院评分(表2)≥9分,且有人护送方可离院。

(二)核心监护项目
心电图:监测心率、心律,及时发现心动过缓(心搏骤停前90%会出现)。

呼吸:观察频率、幅度,反常呼吸提示气道梗阻(多为舌后坠,托下颌可缓解)。

血压:常规每3-5分钟测无创血压,高危患者需有创监测;血压波动超基础值±20%(高危)/±30%(普通)时需干预。

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前即开始监测,持续至清醒,其下降提示通气已明显异常。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深度镇静或无法直接观察通气时监测,可在血氧下降前发现低通气,比视觉观察更敏感。

特殊人群用药与管理
1. 老年患者:选依托咪酯替代丙泊酚,减少循环抑制;需预先用麻醉性镇痛药防肌震颤,药物剂量酌减。

2. 儿童:常用氯.胺.酮(需防喉痉挛、呼吸暂停),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术前评估牙齿、扁桃腺、心肺情况,关注心理状态。

3. 妊娠/哺乳期妇女:避免用地西泮(FDA D级,致胎儿腭裂);咪达唑仑(D级)仅在哌替啶效果不佳时用,早孕期尽量不用;保障母体不缺氧、不低血压,避免胎儿风险。

4. 肝功能异常患者:麻醉药多经肝脏代谢,需减少药物用量;大量腹水患者需密切监测呼吸。

5.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180/110mmHg方可诊疗,术前持续服降压药;术中血压波动不超基础值±20%,下降25%为低血压,需及时干预。

6. 心脏病患者:3个月内心梗者尽量避免操作;保障心肌氧供-氧耗平衡,维持循环稳定、适度通气,充分镇静镇痛。

常见并发症处理

呼吸抑制:舌后坠者托下颌或放口咽/鼻咽通气管,增加吸氧浓度;血氧<85%时刺激患者加深呼吸,无效则辅助/控制呼吸,必要时插管;苯二氮卓类药物所致者,静注氟马西尼。

2. 反流误吸:立即退出内镜、吸引口咽,患者头低足高右侧卧位;必要时插管,纤维支气管镜下吸尽异物,机械通气纠正低氧。

3. 血压下降:加快输液,静注去氧肾上腺素(25-100μg)或去甲肾上腺素(4-8μg);窦性心动过缓合并低血压者,用麻黄碱(5-15mg);长时间操作患者预防性补液。

4. 心律失常:心率<50次/min时,静注阿托品(0.2-0.5mg);必要时用肾上腺素(0.02-0.1mg)。

5. 心肌缺血:术中吸氧减少ST段压低,加强监测,维持心肌氧供-氧耗平衡。

END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2#
发表于 昨天 23:18 | 只看该作者
全部是瞎扯淡的,
恢复室床位与诊室1:1???那要死多少人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11-5 04:33 , Processed in 0.11794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