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简述最近十余年麻醉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1)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和临床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是热点之一;硬膜外麻醉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无痛分娩方法,硬膜外麻醉对分娩及母婴的影响也是目前关注的热点;麻醉药物的神经毒性是国际上麻醉学者关注的热点。
(2)缺血预处理和药物预处理脑、脊髓保护作用和心脏保护作用是近十年来研究热点之一;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仍然是麻醉基础研究重点。
(3)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和围术期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防治,实施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早期拔管是否增加术后心肌缺血的危险性也是关注的热点之一。 (4)有效的镇痛对减少术后死亡率的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炎症和氧化应激在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术后镇痛方法和多模式镇痛研究等。
(5)创伤病人麻醉,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大量液体治疗的价值,过度通气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作用。
(6)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低血压。”超声引导”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神经阻滞,TCI模型的构建等麻醉相关新技术、新业务。 (7)对植入式心脏脉冲发生器,围术期失明,人员绩效和患者安全,机器人手术的麻醉等国际新热点研究(Miller's Anesthesia)。 2、硬膜外麻醉有哪些禁忌症和并发症? 3、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检诊? 3.1 药物的影响
药物过量仍是全麻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 3.2 原发病的影响
术前有脑血管疾患和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易发生苏醒延迟; 3.3 手术的影响
手术时间过长、上腹部大手术、术中出血等原因均会导致V/Q比例失调引发低O2、CO2潴留;严重时即为CO2麻醉,也是苏醒延迟的原因之一。 3.4 输液的影响
补液不足引起低血压可致缺血缺氧,药物代谢清除减缓;补液过度则会导致脑组织水肿,对麻醉药的敏感性增高;而液体选择不当,输注过量的含糖高渗平衡盐会引起血高渗综合症,中枢NS功能障碍。 3.5 低温的影响
术中低体温可对CNS产生明显抑制;可致肝肾血流量明显下降,药物代谢清除速度减慢,麻醉药物的抑制作用增强。 全身麻醉后超过2 h,意识仍不恢复,可认定为麻醉苏醒延迟。 4、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原则是什么?如何评估麻醉风险?
评估麻醉风险:(一)详细了解病史和进行全面体格检查:1、重点了解心脏功能状态2、通过无创检查了解心脏的改变.3、通过有创检查进一步了解病变范围和程度。(二)对心脏功能估计,Ⅳ级病人则属高危病人,麻醉和手术危险性很大。(三)对心脏危险指数估计,Goldman3级和4级麻醉和手术风险较大。(四)全身耐受情况评估,根据Duke活动指数﹤4,手术风险较大。(五) 病情危险性分析,高危因素,手术风险大。 5、简述嗜铬细胞瘤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围术期处理和麻醉处理要点? 围术期的处理:(一)控制高血压,术前需要应用肾上腺素能阻滞药作充分准备。(二)补充血容量。(三)对长期持续高血压而潜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肌炎者,可给予洋地黄类药和利尿。(四)术前灌肠准备,应予避免,有可能诱发高血压发作的危险。(五)术前合理使用镇静、镇痛药物,不宜用阿托品。 麻醉处理要点:术中控制血压是最为关键性的处理措施。开放二条静脉通路,其一供输液输血用,另一作为控制血压的用药途径。术中连续监测血压、脉率的变化,随时了解手术分离肿瘤的进展程度,力求紧密配合手术的血压骤升和骤降的过程,以取得降压和升压的最佳效果。 降压:探查分离肿瘤时,血压常突然上升,如果超过原血压水平的20%时,即应立即开始降压。降压的理想程度为:降至原最高血压升高水平的20%~30%即足。手术野渗血往往厉害,必须及时补足血容量。 升压:
当肿瘤的周围组织和血管全部切断时,常出现血压突然剧降,因此必须稍提前30秒钟停止一切降压措施,并给以充分补充液体,同时立即迅速升压。血压回升并已维持稳定,逐步减慢直至完全停用升压药。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embolism)常见的栓塞类型有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肿瘤细胞栓塞、寄生虫栓塞和感染性栓塞。 (1)婴幼儿、危重心血管外科麻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老年病人麻醉与监测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战、创伤病人麻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4)器官移植术的麻醉;(5)疼痛治疗与无痛诊疗技术 1、吸入麻醉相关研究2、静脉麻醉药物临床及基础研究,低温体外循环下闭环式异丙酚、雷米芬太尼TCI模型的构建; 3、
手术麻醉期间器官保护方案的研究;4、疼痛治疗新技术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1.围术期及创伤条件下,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2.心肺脑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