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1529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指南] 2010CPR指南发布-从ABC到CAB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9 16:1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华西小卒 于 2010-10-19 16:14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转自丁香园  somnolent战友翻译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的最新CPR指南已经发表在Circulation上面
新指南将以前一直沿用的ABC(Airway-Breathing-Compressions) ,调整为CAB(Compressions-Airway-Breathing) !!

原文链节:http://circ.ahajournals.org/content/vol122/18_suppl_3/

有两个部份与开刀房内与ICU复苏相关性较高的,应该提早学习!新增的部份,与目前我们在开刀房内心肺复苏做的部份已经很接近了,如capnography的使用与应用,CVP 与 A-LINE常规置放等!

Part8:Adult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part9ost–Cardiac Arrest Care

Part 8: 更新的部份:

1.Continuous quantitative waveform capnography is recommended for confirmation and monitoring of endotracheal tube placement.
建议持续定量的呼末二氧化碳波形监测,以确认及监视气管内管正确置放位置。

2.Cardiac arrest algorithms are simplified and redesigned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high-quality CPR (including chest compressions of adequate rate and depth, allowing complete chest recoil after each compression, minimizing interruptions in chest compressions and avoiding excessive ventilation).
简化及重新设计心脏停止处理流程图,强调高效能的心肺复苏,包括适当按压速率及深度胸廓按摩,允许每次按压後完全的胸廓回弹,最大程度减少胸廓按压的中断,以及不要过度换气。

3.Atropine is no longer recommended for routine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PEA)/asystole.
阿托品不再建议常规使用於心停与无脉性电器活性。

4.There is an increased emphasis on physiologic monitoring to optimize CPR quality and detect ROSC.
增强生命徵象监视的力道,以优化心肺复苏的品质与侦察自主循环的恢复。

5.Chronotropic drug infusions are recommended as an alternative to pacing in symptomatic and unstable bradycardia.
有异常症状与不稳定生命徵象的心缓,增快心率的药物输注可以为起博的第二选择。

6.Adenosine is recommended as a safe and potentially effective therapy in the initial management of stable undifferentiated regular monomorphic wide-complex tachycardia.
腺甘酸可以建议使用於稳定生命徵象,未辨识出的单形宽QRS波的快速心率的初始治疗。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2#
发表于 2010-10-22 15:33:03 | 只看该作者
台湾翻译的2010年AHA之CPR与ECC准则提要(繁体中文)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
发表于 2010-11-4 21:23:2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正好听了讲课,谢谢分享~~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4#
发表于 2010-11-9 10:29:32 | 只看该作者
下午考操作,好崩溃~~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5#
发表于 2010-11-16 17:11:12 | 只看该作者
abc改为cab不是对非专业人员在没有相关设备的情况下采取的么?
咱们专业人员还得是abc吧!!!!!!!!!!

 小技巧:普通会员如何送鲜花?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6#
发表于 2010-11-28 15:19: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001 于 2010-11-28 15:24 编辑

早就听说10年有新指南要出,终于出来了。谢谢华西小卒。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7#
发表于 2010-11-29 09:01:58 | 只看该作者
强调不间断胸外按压,药物使用有变化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8#
发表于 2011-1-18 14:50:15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东西看不懂。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9#
发表于 2013-11-16 13:31:07 | 只看该作者
2010版心肺复苏与2005版心肺复苏指南比较 2011-11-25 06:26

《2010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但有相应的调整!


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
.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
.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分改为至少100/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
.整合修改了BLSACLS程序图
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新亮点: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
、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
  2
、按压频率至少100/分(区别于大约100/分)
  3
、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
、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
、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
、避免过度通气

CPR
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005
(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生存链的变化

2010(新):
  1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
、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
、快速除颤
  4
、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05
(旧):
  1
、早期识别,激活EMSS
  2
、早期CPR
  3
、早期除颤
  4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
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呼激活应急救援系统。
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010(新):

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2005
(旧):

成人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2次通气后再做30次胸外按压,如此循环
原因:
  1
、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抢救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CPR的高。
  2
、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3
、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4
、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在开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5
、不管是单人还是多人抢救,以胸外按压开始CPR不会推迟进行人工呼吸这点应该明确。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10()

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

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2005
(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

仅建议旁观者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


原因:
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过电话,就可实行仅有胸外按压的CPR

然而,经过训练的救援人员,还是应该胸外按压和通气同时进行。
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2010(新):
  CPR
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
  30
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抢救者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气。
  ●2005
(旧):

开放气道实施时CPR的前提。

气道开放后,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评估呼吸。

评估没有呼吸心跳后,在进行胸外按压!
原因:

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顺序,对于没有意识,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应首先给予胸外按压。

因此,呼吸作为心脏骤停后简要检查的一部分,应放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2次通气之后
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
2010(新):

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
  ●2005
(旧):

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


原因:

按压次数,中断时间,决定了胸外按压的频率。

这也是影响正常循环和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在大多数研究中,胸外按压次数与存活率成正比。

作为CPR组成的重要部分,胸外按压不仅要把重点放在按压频率上,也要尽量缩短中断时间。

按压不足或频繁中断将会使每分钟的按压次数减少。
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5   ≥5cm
  
2010(新):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至少 5   ≥5cm
  ●2005
(旧):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 4-5   4-5cm

  
原因:

胸外按压通过挤压心脏增加的血流量,可以为脑和心脏提供氧和能量。

尽管建议按压时要用力按,快速按,从几年来的实际操作情况看,多数抢救者按压深度还是不够。

此外,现有科学表明,按压深度至少5 ㎝时比4 ㎝更有效。

介于这个原因,2010AHA规定了CPRECC胸外按压时的最小深度。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2-3 02:00 , Processed in 0.16225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