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心血管专家讨论的热点,正确掌握液体管理原则,合理使用利尿剂是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成败的关键。
1 急性心力衰竭的分类
尽管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分类尚未统一,从液体管理角度,临床应首先按我国指南将急性心力衰竭分为三大类:①急性左心衰竭,又按基础病因,如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高血压、心肌炎和心肌病、心瓣膜疾病、严重心律失常等进一步分类。②急性右心衰竭,再按常见病因如右室梗死、大块肺梗死和右心瓣膜疾病来区分。患者是急性,主要根据病因、诱因、血流动力学与临床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各国指南分类各不同。③非心脏性原因所致的急性心衰。这一分类法着重于病因和心衰的基本类型( 左心衰竭或右心衰竭) ,简单明了,适合临床实践。
急性左心衰竭的进一步分类: 对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都应该初步进行四格表分级(见表1),这种分级是Forrester 分级的临床简易版,主要用于床边快速评估。四格表法较适用于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评估,在我国应该受到重视,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或门急诊患者。对于严重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微创检测,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如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和心脏指数( CI) 等指标进行Forrester 分级,尤其适合于CCU 或ICU 住院心衰患者的临床评估。
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程度分级( 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