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南解读│儿童风湿病国际相关诊治指南系列解读之二——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分类标准解读
引自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5月6日
刘大玮1,梁芳芳2,唐雪梅1,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0 Vol.35(4):252-255
摘要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一组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风湿性疾病,临床及转归都具有高度异质性,合理的分类标准对疾病的诊治及临床研究尤为重要。2001年国际风湿病联盟(ILAR)分类标准得到广泛认可及应用,随着对JIA临床特征及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也为了使JIA患儿成年后更好接轨疾病命名,国际儿童风湿病国际试验组织(PRINTO)于2018年发表了新的JIA分类标准,其临床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尚需进一步验证。文章重点对两种JIA分类标准进行解析,旨在助力疾病诊断及鉴别。
关键词: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分类标准;专家解读
基金项目:深圳市儿童临床免疫三名工程项目[SZSM201812002]
作者单位:1.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重庆 400014;2.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广东 深圳 518038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idiopathic arthritis, JIA)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风湿性疾病, 作为一组原因不明,在遗传背景、 临床特征、 疾病进程及预后转归等各方面均高度异质疾病群, 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少数发展为慢性关节炎出现关节功能残疾, 合并慢性前葡萄膜炎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危及生命。对于JIA分类标准, 全球经历了多地多版本, 极易混淆, 现将主要分类标准作一梳理和解读。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这组疾病被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Rheumatology,ACR)命名为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uvenilerheumatoid arthritis,JRA)[1]。1977年发表JRA分类标准,将JRA定义为16岁以前起病,持续6周及以上的关节炎,主要分为全身型(systemic)、多关节型(polyarticular)及少关节型(pauciarticular)关节炎3种类型[2-3]。但并未包含儿童脊柱关节炎及银屑病性关节炎。同一时期,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将16岁以前起病,持续3个月及以上的关节炎界定为幼年慢性关节炎(juvenile chronic arthritis,JCA),并于1978年制定出第1版分类标准,将其分为全身型(systemic)、多关节型(polyarticular)、类风湿因子(RF)阳性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RF-positive)、少关节型(pauciarticular)、幼年银屑病性关节炎(juvenile psoriatic arthritis,JPsA)及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uvenil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JAS)6种类型[4]。以上JRA及JCA分类系统均缺乏对JPsA的清晰界定,1989年Vancouver分类标准将JPsA明确定义为16岁以前起病,具有关节炎合并典型银屑病或关节炎合并以下3条以上者:指(趾)炎、甲凹陷、银屑病样皮疹及银屑病家族史[5]。
1 2001年国际风湿病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ofAssociations for Rheumatology,ILAR)分类标准
经过2次论证后,2001年ILAR在Edmonton将这组疾病统一命名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定义为JIA是指一组病因不明,16岁以前起病, 持续6周及以上的关节炎,且需除外其他疾病所致[6-8],将JIA分为全身型(systemicarthritis)、少关节型(oligoarthritis)、RF阴性多关节型(polyarthritis RF-negative)、RF阳性多关节型(polyarthritis RF-positive)、银屑病性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关节炎(enthesitisrelated arthritis,ERA)及未分化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7种类型。其中,少关节型又分为持续型(persistent)及扩展型(extended)两个亚类。该分类标准中包含5条除外标准:a 患银屑病或一级亲属中有银屑病病史者;b 6岁以上HLA-B27阳性的男性关节炎患者;c 患强直性脊柱炎、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关节炎、伴炎症性肠病的骶髂关节炎、瑞特综合征或急性前葡萄膜炎,或一级亲属中有以上疾病之一者;d 至少2次IgM型RF阳性,2次时间至少间隔3个月;e 有全身型JIA表现的患者。
1.1 全身型JIA 定义:1个及以上关节炎,弛张高热至少2周,连续发热至少3 d,同时伴有以下1项或更多表现:(1)短暂、非固定的红斑样皮疹;(2)全身淋巴结肿大;(3)肝脏和(或)脾脏肿大;(4)浆膜炎。除外标准:上述除外标准的a、b、c、d。
1.2 少关节型JIA 定义:病初6个月仅累及1~4个关节。亚类:(1)持续型:疾病过程中受累关节始终≤4个;(2)扩展型:6个月后受累关节>4个。除外标准:上述除外标准的a、b、c、d、e。
1.3 多关节型JIA(RF阴性) 定义:病初6个月受累关节≥5个,IgM型RF阴性。除外标准:上述除外标准的a、b、c、d、e。
1.4 多关节型JIA(RF阳性) 定义:病初6个月受累关节≥5个,且至少间隔3个月,2次以上IgM型RF阳性。除外标准:上述除外标准的a、b、c、e。
1.5 银屑病性关节炎 定义:关节炎合并银屑病,或关节炎伴有以下2项或更多表现:(1)指(趾)炎;(2)甲凹陷或甲脱离;(3)一级亲属有银屑病病史。除外标准:上述除外标准的b、c、d、e。
1.6 与附着点炎症相关关节炎 定义:关节炎合并附着点炎症,或关节炎或附着点炎症伴有以下2项或更多表现:(1)有骶髂关节压痛和(或)炎症性腰骶疼痛表现或既往有上述病史;(2)HLA-B27检测阳性;(3)6岁以上男性关节炎;(4)急性(症状性)前葡萄膜炎;(5)一级亲属中强直性脊柱炎、与附着点炎症相关关节炎、伴炎症性肠病的骶髂关节炎、瑞特综合征或急性前葡萄膜炎病史。除外标准:上述除外标准的a、d、e。
1.7 未分化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定义:不符合上述任何1项或同时符合上述2项及以上分类标准的关节炎。
在过去20年时间里ILAR分类标准已得到广泛认可及应用,但日益增多的证据显示该分类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因为JIA和成人类风湿关节炎(RA)命名及分类体系的差异,直接影响JIA患者16岁以后与成人RA疾病名称的衔接,不仅造成儿科和成人风湿科医师对这类疾病的命名存异,还导致患者对疾病名称的无所适从。此外,因为某些类型关节炎在儿童及成人均可出现,且发病机制具有相当程度的同质性,但从疾病名称上却缺乏关联性,如全身型JIA与成人Still病(adult-onsetStill disease,AOSD)、RF阳性的多关节型JIA与成人RA、ERA与成人未分化的脊柱关节炎(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itis,SpA)等。
2 2018年儿童风湿病国际试验组织(the Pediatric RheumatologyInternational Trials Organization,PRINTO)新分类标准
为了更好开展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PRINTO于2018年召开会议讨论发表了JIA新的分类标准[9],本刊已及时发表国内专家针对该方案的初步解读[10]。PRINTO方案定义JIA是指18岁以前起病,持续6周及以上病程(必须符合下列分类标准之一),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致的一组炎症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关节炎”一词不再纳入定义之中,而仅在相关分类标准中提到。该标准将JIA分为6种类型。
2.1 全身型JIA 定义:持续至少2周的不明原因发热(除外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或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每日发作至少连续3 d,同时伴有以下2项主要指标或1项主要指标及2项次要指标。主要指标:(1)短暂、非固定红斑样皮疹;(2)关节炎。次要指标:(1)全身淋巴结肿大和(或)肝脏肿大和(或)脾脏肿大;(2)浆膜炎;(3)持续2周及以上关节痛(非关节炎);(4)白细胞增多(≥15×109/L)伴中性粒细胞增多。点评:目前认为儿童全身型JIA与成人起病的Still病具有同质性,因此选择修订版本的Yamaguchi标准对全身型JIA进行诊断分类:发热+2项主要指标,或发热+1项主要指标+2项次要指标。该标准的更改,强调了持续2周及以上的反复发热,且连续发热至少3 d,而无需每日发热;其次,除发热外2项主要指标需至少有其一,关节炎作为主要指标之一不再是必需条件,同时将关节痛纳入次要指标(与ILAR 2001全身型JIA诊断标准相比,此点为最大改动);第三,将白细胞增多(≥15×109/L)纳入次要指标;最后,未再强调除外标准。
2.2 RF阳性JIA 定义:持续6周及以上的关节炎,同时2次至少间隔3个月RF阳性或至少1次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点评:因为考虑到儿童RF阳性JIA与成人RA临床表现基本一致,因此受累关节数量不再作为分类依据, 而将关节炎代替了多、 少关节炎的命名;CCP抗体检测阳性首次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被纳入诊断依据。同样,此类型未再强调除外标准。
2.3 与附着点炎症、脊柱炎相关的JIA 定义:外周关节炎合并附着点炎症, 或关节炎(或附着点炎症)加上3个月及以上的炎症性背痛和影像学显示的骶髂关节炎,或关节炎(或附着点炎症)加上以下任意2项:(1)骶髂关节压痛;(2)炎症性背痛;(3)HLA-B27检测阳性;(4)急性(症状性)前葡萄膜炎;(5)一级亲属中有脊柱关节炎病史。其中,若外周关节炎存在,则需持续至少6周以上。点评:目前儿童期脊柱关节炎多以未分化形式存在,为了与成人脊柱关节炎接轨,PRINTO标准对此类型定义做了较大更新,引入了Sieper炎症性背痛的定义;对外周关节炎持续时间做了明确定义;将影像学检查纳入分类依据;去除了6岁以上发病的男性关节炎患者标准;同样未再强调除外标准。
2.4 早发ANA阳性JIA 定义:6岁以前起病,持续6周及以上的关节炎,同时2次至少间隔3个月免疫荧光检测抗核抗体(ANA)阳性且滴度≥1∶160。除外标准:排除全身型JIA、RF阳性JIA及与附着点炎症、脊柱炎相关的JIA。点评:这是PRINTO新分类标准中基于前期工作中发现的,以早发、女性为主、高发慢性虹膜睫状体炎、ANA阳性及与特定HLA相关联为特征的一组全新类型。这一类型也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JIA类型,似乎仅见于儿童期,在以往分类标准中被归为几种不同的型别。另外,为排除ANA在JIA疾病诊断中的假阳性,设定如下标准:(1)利用免疫荧光法在Hep-2细胞中2次检测滴度≥1∶160, 2次时间至少间隔3个月;(2)设定了除外标准作为鉴别。
2.5 其他类型JIA 定义:持续6周及以上的关节炎,不符合上述任何分类标准。点评:除了上述有明确定义的类型,对于其他具有典型特征的疾病,尤其是JPsA,没能在该诊断标准中体现,故暂时将其他类型JIA合并归类,待前瞻性研究数据分析确立后再加以识别。
2.6 未分类的JIA 定义:持续6周及以上的关节炎,同时符合上述1种以上分类标准。点评:该类型在既往分类标准中已经存在,将在数据收集结束后再行分析讨论。
2018年PRINTO标准基于循证方法对JIA 进行了全新定义及分类,包括修改发病年龄,重新定义全身型JIA,将儿童患者与成人接轨,按照不同发病机制及预后整合既往标准中的不同类型,及新增疾病类型等,弥补了2001年ILAR标准的部分不足,具有临床实用性,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局限性,如去除了关节炎作为必要的分类标准是否会导致JIA诊断的泛化?早发ANA阳性中“早发”的确切时间及其对预后的判断等。专业医生对该分类标准的认同情况,尚需在全球初诊患者大数据中进行验证。作为一组疾病群,对JIA分类标准还需在免疫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对细胞因子抑制剂反应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二.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uvenilerhe-umatoidarthritis,JRA)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以慢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特点,并伴有全身多系统的受累,包括关节、皮肤、肌肉、肝脏、脾脏、淋巴结。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病因
3 病理
4 临床表现
▪ 全身型
▪ 多关节炎型
▪ 少关节炎型
5 辅助检查
▪ 化验室
▪ 影像学
6 鉴别诊断
▪ 强直性脊椎炎
▪ 莱姆病
7 治疗
基本信息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uvenilerhe-umatoidarthritis,JRA)年龄较小的患儿往往先有持续性不规则发热,其全身症状较关节症状更为显著。年长儿或成年患者较多限于关节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分为不同类型,故命名众多,如Still病(1897),幼年类风湿病反复高热型(Wissler Fanconi综合征),幼年慢性关节炎(juvenilechronicarthritis,JCA),幼年类风湿病(juvenilerheumatoid disease)及幼年型关节炎(juvenilearthritis,JA)等。
病因
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在发病机理上一般认为与免疫、感染及遗传有关。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似属于第Ⅲ型变态反应,造成结缔组织损伤。可能由于微生物(细菌、支原体、病毒等)感染持续地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血清IgA,IgM,IgG增高。部份病人抗核抗体滴度升高。病人血清中存在类风湿因子,它是一种巨球蛋白,即沉淀系数为19S的IgM,能与变性的IgG相互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或血管壁,通过补体系统的激活,和粒细胞、大单核细胞溶酶体的释放,引起炎体组织损伤。患者血清及关节滑膜中补体水平下降,IgM、IgG及免疫复合物增高,提示本病为一免疫复合物疾病。另外尚有细胞免疫失衡。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中B淋巴细胞增多;白细胞介素IL-1增多,而IL-2减少。也参与发病机理。
今年来发现少关节炎型病儿中与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相关,认为染色体基因遗传起一定作用。
病理
以关节病变为主,呈慢性非化脓性滑膜炎。早期关节滑膜充血,水肿,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滑膜积液增多,滑膜增生形成绒毛状突出于关节腔中,滑膜炎继续进展,进入晚期,滑膜绒毛状增生波及关节软骨,并形成血管翳,软骨可被吸收,软骨下骨被侵蚀,随之关节面相互粘连,关节腔为纤维组织所代替,引起关节强直、畸形或半脱位。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很少发生关节破坏。胸膜、心包膜及腹膜可发生非特异性纤维素性浆膜炎。类风湿性皮疹的组织学改变为上皮下小血管炎。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各型极为不同。婴幼儿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弛张热及皮疹等,较大儿童可出现
关节相关性
关节相关性
多发性关节炎或仅少数关节受累。根据起病最初半年的临床表现,可分三型,对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全身型
占20%(5-10%),特征是发热、易消失的皮疹及许多体检和化验异常.关节症状轻微,常常为全身性表现掩盖
全身型又名Still病(过去曾用名变应性亚败血症)以全身性表现为特征,起病较急。发热呈弛张型,每日波动于36~41℃之间,高热初可伴寒战,患儿精神不振,数小时热退后患儿活动如常。弛张热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而自然缓解,但于数周或数月后又复发。皮疹也是此型的典型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常于高热时出现,随体温的升降而时隐时现。皮疹通常为圆形充血性斑丘疹,约0.2~1.0cm大小,并可融合成片,分布于胸部及四肢近侧。多数患儿有肝、脾增大及周身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轻度肝功能异常。约有1/2患者出现胸膜炎及心包炎。X线检查可见胸膜增厚及小量胸腔积液,偶尔有间质性肺炎改变。心包积液不多,可出现心包摩擦音。心包炎逐渐恢复,很少发生缩窄性心包炎。心肌可受累,但罕见心内膜炎。此型患儿多数在发病时或数月后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大小关节均可受累,起病时由于全身症状重,关节炎往往被忽视。有些患者仅有关节痛、肌痛或一过性关节炎。少数病儿可于数月或数年后才发生关节炎。患儿可有轻度贫血,白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有中毒颗粒,并可出现类白血病样反应。此型病儿约有1/4最终患有严重性关节炎。经研究发现发病时有肝脾肿大,浆膜炎,低血浆白蛋白,以及发病6个月后仍持续有全身症状及血小板升高≥600×109/L者,易发生破坏性关节炎。
多关节炎型
占30%(30-40%),多个关节(>4)受累,对称性累及手足小关节,常有颈、脊柱受累,活动受限,有发热但不明显。
此型特点为慢性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受累关节≥5个,尤以指趾小关节受累比较突出。女孩发病多于男孩。起病缓慢或急骤,表现为关节僵硬、肿痛和局部发热,一般很少发红。通常从大关节开始,如膝、踝、肘,逐渐累及小关节,出现梭状指。约1/2病儿颈椎关节受累,致颈部活动受限。颞颌关节受累造成咀嚼困难。少数发生环、杓(喉部软骨)关节炎,致声哑及喉喘鸣。晚期可出现髋关节受累及股骨头破坏,发生运动障碍。关节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数年者关节僵直变形,关节附近肌肉萎缩。此型全身性症状较轻,仅有低热、食欲不振、乏力、贫血,也可有轻度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但罕有心包炎或虹膜睫状体炎。此型中约有1/4患儿类风湿因子阳性,于儿童晚期发病,关节炎较重,最终有一半以上病儿患严重关节炎。
少关节炎型
占50%(40-50%),间歇性,≤ 4个关节受累,常是大关节:膝、肘、踝。系统表现轻微。30%病人(主要是女孩)有性虹膜睫状体炎风险,大龄男孩有脊椎关节病风险。
受累关节不超过四个,以大关节为主。此型可分为二型:①Ⅰ型:女孩发病较男孩多,发病年龄多在4岁以前。膝、踝、肘关节为好发部位,有的只单一膝关节受累,偶尔侵犯颞颌关节或个别指趾关节。若发病6个月内受累关节不超过四个,则一般不发展为多关节炎型。关节炎可反复发作,但很少遗留严重功能障碍。此型病儿除关节症状外主要是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约半数患者受累,早期常无症状,用裂隙灯始能检出,多发生在关节炎症状出现之后,甚至见于关节炎已静止时。慢性虹膜睫状体炎可致失明,故对少关节炎型患者应每3~4月定期进行裂隙灯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在关节炎发作期,患者可无关节痛,有低热、乏力、轻度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和轻度贫血等。②Ⅱ型:男孩发病多,好发年龄一般在8岁以后,常有家族史,家中可有少关节型类风湿病、强直性脊椎炎或Reiter氏综合征(包括关节炎、尿道炎及结膜炎)或银屑病的患者。常以下肢大关节受累为主,早期即发生髋关节炎及骶髂关节炎。多有足跟痛及跟腱炎。偶尔出现一过性踝、腕、肘关节炎。经过多年以后,患者常出现腰背部强直性脊椎炎。约75%患者为组织相容性抗原B27(HLA-B27)。部分患者发生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但一般不造成视力障碍。
辅助检查
化验室
此病缺乏特异性化验检查。在活动期常有贫血、白细胞增多(20,000~40,000之间较多见)及血沉明显增快。白细胞最高可达60,000,并有核左移。血小板增高,在严重全身型可高达100万。血浆白蛋白减低,α2和γ球蛋白增高。C反应蛋白大都阳性。在多关节炎型中类风湿因子阴性者有25%抗核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者75%阳性,在少关节炎型I型中,60%抗核抗体阳性。有时可找到红斑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是对IgG具有特异性的抗体,为19S的IgM分子,能凝集致敏的羊红细胞,凝集效价在1:32以上为阳性。幼年类风湿关节炎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低,仅在多关节炎型,发病年龄较大(约8岁以上)的女孩中,以及关节症状严重者多见阳性。血清中IgG、IgM及IgA增高,补体正常或增高。关节滑膜渗出液检查:外观混浊,白细胞增高,可达5,000~80,000/mm3,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正常或减低,IgG、IgM增高,补体减低,细菌培养阴性。
影像学
早期可见关节附近软组织肿胀,骨骺部骨质稀疏。晚期严重关节炎患者可见骨表面破坏,关节腔变窄,骨囊性变,骨膜反应及关节半脱位等。
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椎炎
这是一种儿童时期较少见的脊椎疾病。与类风湿病的区别点如下:①本病主要累及骶髋、腰背关节,类风湿病的关节变化则涉及全身;②往往出现眼症状;③男童发病较多,家族中往往有同样关节及眼症状患
强直性脊柱炎
莱姆病
因较多病例在美国东北部莱姆镇发生,故命名为莱姆病(Lymedisease)。我国黑龙江省海林梁林区曾有成人病例的流行病学观察。由于蜱传播的螺旋体(BorretiaBurgdorferi)病,出现多系统疾病,包括暂时性急性关节炎,其症状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肝炎,须作鉴别。有蜱咬史。多在背、腋、大腿或臀部出现典型的红色小斑丘疹,渐扩大成环状,中央苍白,其中央可发生水泡或坏死。同时有全身不适、疲乏、常见寒战、发热和间歇性头痛,并出现肌痛、背痛、颈强直、恶心、呕吐及非渗出性咽炎。偶见腹痛及面神经麻痹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皮疹可迁延数日至数周,然后发生关节炎及脑病。关节炎属少发型,大多涉及膝部,常易复发。血清中类风湿因子一般为阴性,抗核抗体常为阴性。约半数病人血沉增快及血清IgM增高。诊断主要依靠早期皮疹的典型表现,从患者血液、皮肤及脑脊液发现病原体及血清学抗体测定,可以证实本病。在早期应用青霉素治疗可减轻关节症状。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为防止并发症,疗程约需2周或更久。
治疗
本症病程可迁延数年,急性发作及缓解交替出现,大多数到成年期自行缓解。但也有少数仍持续发作。 1、一般治疗 急性发热期应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应适当活动,部分病例可进行适当体疗或理疗及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畸形。
2、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全身症状较重或合并心肌炎、虹膜睫状体炎者需早期应用泼尼松,开始剂量每日1.5~2mg/kg,分3~4次口服,待病情好转,血沉正常时可逐渐减量,并改为隔日顿服或间歇用药,疗程4~6月或更长。
3、阿司匹林是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中的首选药,疗效肯定,容易耐受,开始可较大剂量,每日80~100mg/kg,分3-4次饭后服用,应测定血清水杨酸浓度以维持血浓度在20~30mg/dl,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然而一旦停药即可恢复正常。仅在无效或有毒性反应才换用其他药,如消炎痛用量每次0.5~1mg/kg,每日2~3次,饭后服用。
4、金制剂对活动性关节炎有效。金能减少新骨的侵蚀,硫羟苹果酸金钠(goldsodiumthiomalate)或硫葡萄糖金(goldthioglucose)肌内注射,开始剂量每周1mg/kg,以后逐渐减至每月1mg/kg。有肝、肾、血液疾病者禁用。毒性反应包括瘙痒、皮炎、口炎、蛋白尿、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均应停止服药。
5、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对严重病例不仅可抑制炎症,加强激素疗效,并可减少激素用量。占50%(40-50%),间歇性,≤ 4个关节受累,常是大关节:膝、肘、踝。系统表现轻微。30%病人(主要是女孩)有性虹膜睫状体炎风险,大龄男孩有脊椎关节病风险。占50%(40-50%),间歇性,≤ 4个关节受累,常是大关节:膝、肘、踝。系统表现轻微。30%病人(主要是女孩)有性虹膜睫状体炎风险,大龄男孩有脊椎关节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