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28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 肌松监测技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7-22 14:4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2-7-22 14:49 编辑

以下文章来源于麻醉课堂,作者徐医附院 袁丽丽

肌松监测技术

现代医学中,肌松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以及危重病人的呼吸支持和呼吸治疗中。但不同个体对于肌松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差异很大,且肌松作用受到患者年龄、体温、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适宜的方法监测肌松药阻滞程度和恢复状况,对于降低术后因肌松残留引起的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十分必要。

肌松药的应用
使用肌松药的目的
1.消除声带活动,顺利安全置入通气设备;
2.满足各类手术或诊断治疗对肌松的要求;
3.机械通气时减少人机对抗;
4.控制肌肉痉挛疾病引起的肌肉强;

肌松药的应用原则
1.完善的镇静;
2.严密的呼吸管理;
3.最小有效剂量;
4.不宜仅用肌松药维持肌松,合理复合用药;
5.用药期间监测肌力,合理调控肌松深度;
6.确定无残余肌松作用方可拔管;

肌松残余
肌松残余的危害
1.呼吸肌无力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2.舌和咽喉部肌无力增加误吸和气道梗阻的风险;
3.咳嗽无力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
4.缺氧性通气反应受抑制引发低氧血症 ;
5.患者出现乏力、复视等不适征象;

肌松残余的原因
1.肌松药的选用不合理;
2.长时间或多次应用中、长效非去极化肌松药;
3.个体差异:老年、女性、肌肉不发达者作用时间延长;
4.低体温、水电酸碱失衡;
5.肝、肾功能异常;
6.神经肌肉疾病;
肌松残余的预防
1.合理选用肌松药,满足手术要求的最低剂量;
2.改善全身情况,维持水电酸碱平衡;
3.无肌松完全消退指征,应用拮抗药物 ;
4.拔管后严密观察患者30分钟;
5.监测肌松程度,注意肌松药的个体差异;

肌松监测
肌松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1.与抬头、睁眼等主管指标相比,可定量反应肌松的恢复;
2.有利于克服个体差异,做到肌松药剂量个体化;
3.定量分析术中用药等因素对肌松药作用的影响;
4.判断插管、拔管、拮抗和术中追加肌松药的时机;
5.对有条件的患者可实施深麻醉下拔管;
6.帮助分析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
7.应用于科研,评价新的肌松药;

肌松监测方式的发展
1.临床评估
无肌松残余的临床指征:
  • 意识清醒,呛咳和吞咽反射恢复;
  • 持续抬头离枕5s以上;
  • 呼吸平稳,频率10-20次/分,最大吸气负压 ≤-50cmH2O;
  • PaCO2≤45mmHg;

需患者清醒配合,且依赖于医生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可能存在风险。

2.定性评估
CHRISTIE等在1958年提出用外周神经刺激器用于评估肌松残余作用。可在患者非清醒状态下,通过视觉或触觉评估肌肉松弛程度,对比临床检测法,可靠性有所提升。不同患者对同一刺激产生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需基于临床医生的主观判断.

3.定量评估
定量的肌松监测设备含有两个部分:
1.刺激源产生刺激作用于外周神经,类似于周围神经刺激器;
2.检测肌肉松弛程度并量化,最终以数字形式(0~1.0或0~100%)直观地显示结果,有助了解肌松药作用的起效、维持和消退情况;

肌松描记法

肌机械描记法( MMG)将肌肉收缩的机械效应通过换能器转变为电信号,经放大器处理后直接显示及记录。利用MMG 对拇内收肌等长收缩肌力测量是肌松监测的“金标准”。但在使用前需较繁琐的设置,且设备价格昂贵,主要用于科研。
加速度描记法(AMG)基于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压电陶瓷芯片将加速度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造价少、连接简单、操作方便,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
肌电描记法( EMG)测量原理基于运动神经被电刺激后的复合动作电位,是通过无创或有创途径收集肌电信号,计算机将动作电位进行信息处理,计算动作电位的振幅或 EMG曲线下面积,以图像或数字的形式表达。

肌音描记法(PMG)采用微小的电容传声器记录肌肉收缩产生的低频声音信号,声音强度与收缩力的大小成比例。是一种新型肌松监测记录手段。

不同肌群监测
拇内收肌:刺激腕部尺神经监测拇内收肌是目前临床松监测的金标准。(将远端电极放在近端腕横纹1cm尺侧屈腕肌桡侧,近端电极置于远端电极近侧2~3cm处。刺激尺神经后,通过监测拇内收肌进行评估)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2-3 01:58 , Processed in 0.13395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