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baoshen 于 2015-9-28 21:43 编辑
第四十五期 围术期麻醉深度监测研究进展
主讲人: 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 副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麻醉与危重病学系教研室 副主任 罗 艳 教授 特邀嘉宾: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 副主任 李金宝 教授 主持人: 常州-周 磊 河北-何文胜 管理员: 北京-李宝申 河北-焦洪峰 讲课时间: 2015年9月26日20:30(北京时间) YY教育频道号:83461632 QQ讨论群: 205327708
麻醉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麻醉过深,既浪费昂贵的麻醉药物又增加并发症和远期死亡率;麻醉过浅,则可能带来术中知晓的风险。所以麻醉医生需要一种可以精确监测和判断麻醉深度的工具和手段。而现在诸如ALIN听觉诱发电位,熵指数,心率变异性分析,脑电双频指数,Nacoetrend应用起来或多或少受应用药物种类,麻醉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麻醉深度监测设备和方法又有了哪些进展?麻醉深度监测的金标准是否已经出现?
本期 公开课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麻醉与危重病学系教研室副主任罗艳教授为我们带来围术期麻醉监测研究进展,同时来自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李金宝教授作为我们的客座嘉宾共同为大家答疑解惑,相信本期公开课一定能够让战友们拨云见日,让我们尽情享受这场丰盛而有营养的知识圣宴吧!
罗艳教授简介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麻醉与危重病学系教研室副主任。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理事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国际麻醉药理学会中国站委员,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区域阻滞学组学术秘书,上海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药理学组学术秘书;麻醉与监护论坛杂志编辑部主任,《医学参考报-麻醉学频道》编辑部主任。 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长期从事临床麻醉、危重病人的监护治疗及住院医生的培训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曾在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附属 Chelsea & Westminster 医院研修。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卫生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及参与编撰专著3本。曾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百人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优秀带教老师,交大系统青年十杰,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李金宝教授简介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副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理事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委员、全军手术与麻醉设备安全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全军麻醉与复苏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麻醉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此外,是全国统编教材《临床麻醉学》编委、《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常务编委、《中华麻醉学杂志》英文审编、《临床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 擅长危重病患者的麻醉与围手术期处理,在胰腺外科手术麻醉和高质量心肺复苏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上海市或军队科研基金资助,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和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主编(译)专著2部,为“十二五规划教材”《临床麻醉学》编委。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5分以上SCI论文7篇。
听课方法: 1、PC或手机端下载YY语音软件 2、登陆后进入频道号:83461632 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手机APP 视频直播 2015年09月26日晚上8:30 新青年网络公开课堂我们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