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以前的读书笔记,分享于此:
一解剖要点
股外侧皮神经在腰大肌外缘向下跨过髂窝于髂筋膜中走行, 经过髂前上棘内下1. 0~ 1. 5 cm 处, 在腹股沟韧带深面而进入股前外侧时, 须经过髂筋膜及腹股沟韧带构成的骨纤维性管道, 此管道长约2. 5~ 4. 0 cm。解剖学上, 此管于盆腔的水平部与股部的垂直部之间呈直角弯曲。骨盆骨折、髂骨取骨或因外伤、炎症等引起此管后壁的髂筋膜增厚, 均可导致神经在此管道中被挤压。另外, 股外侧皮神经出腹股沟韧带的纤维管道后行于髂前上棘下方3. 0 cm 左右穿出阔筋膜, 此处神经被筋膜严密包绕而固定。由此可见, LFCN 在出腹股沟韧带面及穿深筋膜处两处较固定, 当髋关节活动被牵拉或挤压时, 均可引起LFCN 慢性损伤而引起卡压症状。
二 临床表现
1.大腿前外侧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早期表现为痛觉过敏和烧灼痛。
2.坐位、下蹲或使用宽腰带等可加重股外侧皮神经受压而导致症状加重。
3.查体:髂前上棘内侧腹股沟韧带起始处压痛。叩击出现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区针刺痛或蚁走感(Tinel征阳性)。大腿前外侧感觉减退,无运动障碍。
三 治疗
1.避免加重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的运动。
2.短期的保守治疗包括应用单一镇痛药或非甾类抗炎药。
3.注射治疗:经典浸润法和一针法。
体位:仰卧位,膝部垫软枕。确定髂前上棘。
进针点:髂前上棘内下方1.5-2cm处。
浸润法:垂直皮肤缓慢进针,直至出现穿刺筋膜的落空感。回吸无异常,在阔筋膜上下自内向外作扇形浸润注药。
一针法:将穿刺针经皮丘刺入,向外侧和头侧推进,直到在髂前上棘内下方触及髂骨骨质,然后向内侧作一扇形浸润。
并发症
局部形成淤血和血肿。进针过深可导致结肠穿孔。过于靠内可阻滞股神经。一般无严重并发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