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5-8-20 23:12 编辑
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5年5-2025年6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等,内容涵盖雷公藤红素减轻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和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铁死亡参与IL-9诱导的脓毒症肠屏障损伤的机制研究等方面(#为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每月好文(2025.05.02-2025.06.01)之下
16. Fang Yan#, Wanyu Wang#, Zhiwen Yang#, Yang Huang, Yan Rao, Ge Qu, Hui Peng, Ming Shi, Weian Zeng, Dongtai Chen*, and Wei Xing*. Intra-arterial lidocaine improves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ndergoing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sation: a retrospective propensity score-matched study. Br J Anaesth. 2025 Jun;134(6):1628-1637.doi:10.1016/j.bja.2025.01.042. PMID: 40118673
【题目】 动脉内利多卡因可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长期生存:一项回顾性倾向评分匹配研究
【通讯作者】 陈东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麻醉科;广东省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华南肿瘤国家重点实验室 邢蔚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麻醉科;广东省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华南肿瘤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Fang Yan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麻醉科;广东省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华南肿瘤国家重点实验室 Wanyu Wang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麻醉科 Zhiwen Yan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麻醉科;广东省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华南肿瘤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 背景:利多卡因作为最常用的局部麻醉剂,在实验室研究和回顾性临床研究中均显示出抗癌作用。本研究探讨了动脉内注射利多卡因对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长期生存的潜在益处。
方法:本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1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未使用利多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并进行倾向评分匹配。比较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通过亚组分析探讨TACE期间联合动脉内利多卡因与铂类化疗的生存获益。
结果:在374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中,利多卡因组96例,非利多卡因组278例。生存分析显示,动脉内利多卡因与更长的PFS(P=0.004)和OS(P<0.001)相关。倾向评分匹配后,利多卡因组的PFS(P<0.001)和OS(P=0.001)优势仍然显著。多因素分析表明,动脉内利多卡因是PFS(P=0.011)和OS(P=0.044)的独立预后因素。在接受含铂类TACE方案的患者中,利多卡因的生存获益同样显著(PFS:P=0.014;OS:P=0.023)。
结论:动脉内利多卡因可能改善接受TACE的HCC患者及含铂类化疗亚组患者的长期生存。本研究提示,利多卡因与化疗药物联用可能为癌症患者提供潜在的抗肿瘤获益。
关键词:肝细胞癌;动脉内利多卡因给药;长期生存;倾向评分匹配;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
17. Junli Jiang#, Shiqing Ai#, Chengdong Yuan#, Qianjin Wang, Bo Xu, Liang Zhou, Lin Zhang, Yi Chen*, Tian Yu*, and Haiying Wang*. Dysfunction of cholinergic neuron in nucleus ambiguous aggravates sepsis-induced lung injury via a GluA1-dependment mechanism. Brain Behav Immun. 2025 May 11:128:689-702. doi: 10.1016/j.bbi.2025.05.006. PMID: 40360091
【题目】 疑核胆碱能神经元功能障碍通过GluA1依赖性机制加剧脓毒症诱导的肺损伤
【通讯作者】 陈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
喻田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王海英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Junli Jiang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贵州省麻醉与器官保护重点实验室
Shiqing Ai 贵州省麻醉与器官保护重点实验室;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Chengdong Yuan贵州省麻醉与器官保护重点实验室;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 临床和神经病理学观察表明,脓毒症患者可能存在脑干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然而,外周炎症对迷走神经节前神经元的影响尚不清楚。我们假设,脓毒症引起的中枢迷走神经功能障碍会影响胆碱能抗炎通路,进而导致呼吸衰竭。本研究发现,脓毒症后疑核(NA)神经元发生凋亡。NA不仅是炎症反射传出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呼吸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条件性消融NA胆碱能神经元,我们发现迷走神经放电减少、呼吸功能显著受损,并伴随肺组织炎症改变。谷氨酸堆积和Ca²⁺通透性(CP)-AMPA受体(AMPARs)表达增加介导了NA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微注射IEM1460(一种GluA2缺失型AMPARs的选择性抑制剂)可部分恢复脓毒症小鼠的迷走神经放电和呼吸功能。研究表明,外周脓毒症可引发脑干炎症,并损害感染后的胆碱能抗炎通路。我们得出结论,中枢迷走神经传出功能障碍可能影响脓毒症患者的重要器官系统。
关键词:肺-脑病理性交互作用;疑核;兴奋性毒性;迷走神经;GluA1受体
18. Zichen Song#, Hongguang Chen#, Wenfei Xu, Xiaoye Zong, Xiaoyu Wang, Yuting Ji, Jiameng Gong, Mimi Pang, Shan-Yu Fung, Hong Yang*, and Yonghao Yu*. The hexapeptide functionalized gold nanoparticles protect against 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by forming specific protein corona and regulating macrophage activation. Mater Today Bio. 2025 Mar 27:32:101704. doi: 10.1016/j.mtbio.2025.101704.PMID: 40236814
【题目】 六肽功能化金纳米颗粒通过形成特异性蛋白冠并调控巨噬细胞活化发挥脓毒症相关脑病保护作用
【通讯作者】 杨红 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天津市炎症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
于泳浩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Zichen Song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
陈红光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
【摘要】 脓毒症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常导致脑功能障碍,表现为认知与运动能力受损,即脓毒症相关脑病(SAE)。目前,SAE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本研究证实,六肽功能化金纳米颗粒P12可通过双重机制下调全身炎症,从而减轻脓毒症小鼠的SAE症状。
我们发现,腹腔注射P12可靶向巨噬细胞并调控其炎症反应,进而降低全身炎症水平,改善SAE小鼠的认知与运动功能。清除腹腔巨噬细胞后,P12对SAE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显著减弱,表明巨噬细胞是P12发挥神经保护效应的关键靶细胞。此外,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P12能通过形成蛋白冠选择性结合脓毒症小鼠血液中的特定循环炎症蛋白,从而抑制全身炎症。研究还发现,脑实质局部给予P12可直接抑制SAE小鼠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炎症。
本研究深入阐释了P12调控脓毒症全身炎症的功能与作用机制,为SAE治疗提供了一种无药物成分的新型纳米治疗策略。
关键词:脓毒症相关脑病;生物活性纳米颗粒;蛋白冠;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炎症
19.Jialu Weng#, Yizhang Chen#, Yuhan Zeng#, Wenzhang Jin#*, Ying Ji, Wa Zhang, Shunfu Wang, Haobing Li, Meilin Yi, Xiaoying Niu, Xuchen Deng, Jiancheng Huang*, Xiang Su*, Lulu Chen*. A novel hydrogel loaded with plant exosomes and stem cell exosomes as a new strategy for treating diabetic wounds. Mater Today Bio, 2025 Apr 27. PMID: 40391025
【题目】 一种新型载有植物外泌体和干细胞外泌体的水凝胶:治疗糖尿病创面的新策略
【通讯作者】 Wenzhang Jin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外科、浙江省重症肝胆胰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
黄建昌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 苏翔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陈露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第一作者】 翁佳璐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浙江省重症肝胆胰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
Yizhang Chen 浙江省重症肝胆胰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Yuhan Zeng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浙江省重症肝胆胰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Wenzhang Jin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外科、浙江省重症肝胆胰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
【摘要】 摘要:糖尿病创面愈合受限于慢性炎症、持续性氧化应激、血管生成障碍及创面微环境异常等多重因素,导致临床治疗困难。已有研究证实,源自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MSC-exo)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中发挥正向调控作用。植物源性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治疗策略正被持续探索。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MC)已被证实具有降血糖效应,其外泌体对糖尿病创面治疗具有显著相关性。然而,外泌体直接应用于创面面临稳定性差、滞留时间短等挑战,限制了其治疗效能与临床适用性。我们发现,将外泌体封装于水凝胶中是维持其生物活性的有效策略。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与多巴胺的光聚合反应,制备了负载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和苦瓜外泌体(MC-exo)的复合水凝胶(MEMC-Gel)。所制备出的MEMC-Gel水凝胶展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粘附性、可降解性、吸收性及生物相容性。在体外实验中,MEMC-Gel水凝胶展现出抑制炎症、抗氧化应激、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支持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及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能力。在糖尿病小鼠创面模型中,MEMC-Gel水凝胶通过抑制炎症与氧化应激、调节巨噬细胞免疫应答及创面高血糖微环境、促进血管生成和上皮化过程,显著加快创面愈合。综上所述,MEMC-Gel水凝胶作为一种卓越的水凝胶敷料,通过协同加载MSC-exo与MC-exo,从多个机制显著促进了糖尿病创面愈合。这种基于双源外泌体(动物/植物)的多功能水凝胶,为糖尿病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创新性治疗策略,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20.Gang Wang#, Yaobao Han#, Ke Peng, Zhilin Jiang, Tingting Wang, Qing Zheng, Wenting Li, Hanbing Xu, Fuhai Ji*, Zhen Li *. Astragalin-functionalized ultrasmall nanoparticles modulate the complement pathway to inhibit microglial synaptic phagocytosis for reducing anesthetic neurotoxicity. Mater Today Bio, 2025 Mar 28. PMID: 40230643
【题目】 黄芪甲苷功能化超小纳米颗粒通过调控补体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突触吞噬减轻麻醉神经毒性
【通讯作者】 嵇富海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苏州大学麻醉学研究所;
李桢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分子影像与核医学研究中心(辐射医学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王刚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苏州大学麻醉学研究所、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分子影像与核医学研究中心;
Yaobao Han 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分子影像与核医学研究中心
【摘要】 突触损伤被确认为七氟烷诱导神经毒性的主要病理改变,可导致神经行为与神经发育缺陷。神经元中的突触丢失通过小胶质细胞介导的补体通路突触吞噬实现。黄芪甲苷(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补体及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中,功能化的黄芪甲苷Cu2-xSe纳米颗粒(CSPA NPs)能有效抑制补体通路,减轻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突触吞噬,并促进突触修复,从而修复七氟烷神经毒性。该纳米颗粒可高效靶向并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吞噬功能。通过下调分选蛋白(sortilin),CSPA NPs增加前蛋白谷氨酸受体(progranulin)的表达,促进TFEB(转录因子EB)在细胞质中的转位,从而降低溶酶体活性与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此外,CSPA NPs可降低补体C1q与C3水平,抑制小胶质细胞对突触的吞噬,改善七氟烷暴露小鼠的认知障碍。本研究阐明,CSPA NPs通过补体通路介导的小胶质细胞突触清除作用,减轻七氟烷诱导的神经毒性,为治疗补体通路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21. Wei Ou#, Xi Li#, Kuo Tang#, Lin Ding#, Tingting Sun, Qian Li*, Tao Li*. GLA deficiency causes cardiac hypertrophy via enhanced autophagy. Sci China Life Sci, 2025 Jun. PMID: 39969746
【题目】 半乳糖苷酶A缺乏通过增强自噬作用导致心肌肥厚
【通讯作者】 李茜 , 李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线粒体代谢与围术期医学实验室;
【第一作者】 欧伟 李溪 唐阔 丁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线粒体代谢与围术期医学实验室;
【摘要】 法布里病(Fabry disease)是一种以α-半乳糖苷酶A(GLA)缺乏或缺失为特征的单基因遗传病。心肌病是该病患者的主要死因,然而,由于病理机制尚未明确,限制了有效治疗手段的发展。本研究利用Gla基因敲除(KO)小鼠模型,探讨其心肌病发病机制。我们发现,三己糖基神经酰胺(Gb3)通过上调CD36与ACC2的表达水平,增加KO小鼠心脏对脂肪酸的摄取与蓄积。增强的脂肪酸代谢进一步激活自噬活性,导致年龄相关的迟发性心肌肥厚。此外,自噬增强加剧脂肪酸代谢紊乱。通过补充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或心肌细胞特异性腺相关病毒介导GLA过表达(干预2个月),可重新平衡异常脂肪酸代谢,改善KO心脏的心肌肥厚与功能障碍,表明自噬在GLA缺乏相关心肌病中发挥核心作用。
22. Jing-Jing Tu#, Chang Ye,# Xiao-Yu Teng#, Yan-Yu Zang, Xiao-Ye Sun, Shuai Chen*, Jiang Chen*, Yun Stone Shi*. Osmosensor TMEM63B facilitates insulin secretion in pancreatic β-cells. Sci China Life Sci. 2025 Jun. PMID: 39985646
【题目】 渗透压感受器TMEM63B促进胰腺β细胞胰岛素分泌
【通讯作者】 石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
Jiang Chen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Shuai Chen 南京大学医学院模型动物研究中心
【第一作者】 Jing-Jing Tu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
Chang Ye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 Xiao-Yu Teng 广东省智能科学技术研究院
【摘要】 高糖代谢主要通过两种机制触发β细胞去极化及胰岛素分泌:一是通过ATP依赖机制关闭ATP敏感性K+通道;二是因细胞肿胀激活机械敏感性通道(MSCs)。然而,这些MSCs的确切分子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TMEM63B是一种压力敏感性离子通道(SAC),对响应高糖水平调控胰岛素分泌至关重要。TMEM63B在β细胞中高表达,其缺失会损害高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高糖水平通常增加β细胞的Ca2+内流和放电频率,而TMEM63B缺失基本消除此反应。机制研究表明,葡萄糖代谢诱导细胞肿胀并激活TMEM63B,进而导致β细胞去极化及胰岛素分泌。本研究表明,TMEM63B作为SAC,是响应高糖水平调控胰岛素分泌必不可少的关键分子。
23. Shu-Ting Bao#, Fang Rao, Cui Yin, Yong Niu, Jun-Li Cao*, Cheng Xiao*, Chunyi Zhou*. Excitatory projections from the nucleus reuniens to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odulate pain and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in mice. PLoS Biol. 2025 May 20. PMID: 40392890
【题目】 连结核至内侧前额叶皮层的兴奋性投射调控小鼠的疼痛及抑郁样行为
【通讯作者】 曹君利,肖诚, 周春艺 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
【第一作者】 Shu-Ting Bao 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
【摘要】 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参与情绪处理、认知及痛觉感知,其神经环路在慢性疼痛状态下发生神经可塑性改变。尽管丘脑连结核(RE)向mPFC提供重要的谷氨酸能输入,但此投射是否参与mPFC可塑性改变和慢性疼痛相关行为,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光纤光度法证实,RE神经元对疼痛刺激和情绪变化具有反应性。在正常小鼠中,光遗传学激活RE神经元及其至mPFC的投射(RE-mPFC投射)可诱发痛觉过敏和抑郁样行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模型中,RE神经元过度激活,且RE-mPFC投射增强,并优先支配mPFC内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环路,而非投射至腹外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vlPAG)的mPFC神经元。光遗传学抑制RE神经元及RE-mPFC投射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的疼痛样和抑郁样行为。此外,在暴露于吗啡给药的急性和慢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中,化学遗传学抑制RE-mPFC神经元可产生镇痛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RE-mPFC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伴抑郁中的重要作用,提示其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靶点的潜力。
24. Wen-Ming Liu#, Cai-Yang Chen#, Hong-Qian Ma#, Qiu-Qiu Zhang, Xu Zhou, Yu-Ling Wu, Wei-Jian Huang, Xiao-Shu Qi, Yu-Xin Zhang, Dan Tang, Han-Yong Sun, Hong-Ping Wu, Ying-Fu Jiao, Zhi-Ying He*, Wei-Feng Yu*, He-Xin Yan*. Inhibition of liver cancer cell growth by metabolites S-adenosylmethionine and nicotinic acid originating from liver progenitor cells. J Gastroenterol. 2025 Jun. PMID: 40019515
【题目】 肝脏祖细胞来源的代谢物S-腺苷甲硫氨酸和烟酸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通讯作者】 何志颖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俞卫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 鄢和新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Wen-Ming Liu, Cai-Yang Chen and Hong-Qian Ma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肝细胞癌(HCC)作为最常见的肝癌类型,是一种治疗选择有限的恶性疾病。肝脏祖细胞(LPCs)在肝再生和肝癌进展中扮演关键角色,然而,不同来源的LPCs在肝癌中的具体功能仍有待阐明。
方法: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探讨人肝细胞来源的肝脏祖样细胞(HepLPCs)对HCC增殖的影响。通过电子显微镜和功能实验评估线粒体功能;利用转录组测序和蛋白质印迹揭示其基本作用机制;并通过代谢组学分析鉴定HepLPCs旁分泌中涉及的关键效应分子。
结果:通过建立HepLPCs与HCC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发现HepLPCs通过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显著抑制HCC生长,进而通过s -腺苷蛋氨酸(SAM)和烟酸(NA)的旁分泌作用导致Notch1和JAK1/STAT3信号通路的共抑制。
结论:本研究揭示HepLPCs对HCC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通过损害线粒体功能以及抑制癌症进展的关键驱动信号通路——Notch1和JAK1/STAT3——来实现。HepLPCs分泌的代谢物SAM和NA是介导这些效应的关键因素。这些发现为识别新的治疗靶点及阐明利用HepLPCs有效治疗HCC的作用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25.Danli Zhu#, Jinghan Zhang#, Xiaochun Huang#, Na Wei, Jinxiu Jiang, Jiayao Li, Li Liu, Yulin Liu, Jun Zhou*, Jing Jia*. Integrated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celastrol in mitigating sepsis-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in mice. Phytomedicine, 2025 June. PMID: 40133025
【题目】 结合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阐明雷公藤红素减轻小鼠脓毒症诱导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通讯作者】 周军,贾静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泸州市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Danli Zhu, Jinghan Zhang, Xiaochun Huang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泸州市重点实验室
【摘要】 背景:脓毒症是一种可引发多器官衰竭包括急性肺损伤(ALI)的急危重症,其病理生理过程复杂且病死率高。雷公藤红素是一种源自中药的五环三萜类醌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癌及抗纤维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在体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然而,雷公藤红素改善脓毒症诱导的ALI的具体机制尚待阐明。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雷公藤红素缓解脓毒症诱导ALI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对脓毒症诱导的ALI的调控作用。
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确定雷公藤红素的潜在作用靶点及通路。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评估雷公藤红素对ALI的治疗效果。进一步通过RT-qPCR、蛋白质印迹及免疫荧光技术,研究雷公藤红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A549和Raw264.7细胞的影响。
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共筛选出10个核心靶点及31条相关通路,其中STAT3、TLR4、HIF-1α和NF-κB1为关键靶点。动物实验中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及RT-qPCR结果证实雷公藤红素治疗组肺组织炎症显著减轻。值得注意的是,雷公藤红素治疗组的IL-1β、TNF-α、HIF-1α、STAT3和NF-κB1蛋白及mRNA水平较CLP组和LPS刺激组显著降低。此外,蛋白质印迹与免疫荧光分析证实了NF-κB通路在体外的激活。
结论:本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在体内外模型中通过抑制NF-κB/HIF-1α通路显著降低脓毒症诱导的ALI炎症因子的表达,凸显其调控炎症的治疗潜力。为后续临床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26.Xin Fan#, Yinxin Ai#, Guo Mu#, Feixiang Wang, Jianguo Feng, Jing Jia, Ye Chen*, Jun Zhou*. Celastrol attenuates ferroptosis-mediated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via Hippo-YAP signaling. Phytomedicine, 2025 May 17. PMID: 40414049
【题目】 雷公藤红素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减轻铁死亡介导的肠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通讯作者】 陈烨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泸州市重点实验室
周军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泸州市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Xin Fan, Yinxin Ai, Guo Mu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泸州市重点实验室
【摘要】 背景:急性肺损伤(ALI)常继发于肠道缺血/再灌注(II/R)损伤。雷公藤红素(CEL)已被证实对ALI等炎症相关疾病具有治疗作用,但其对II/R诱导的ALI的保护效应尚未充分研究。Hippo-YAP信号通路可调控铁死亡,在II/R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
目的:探讨CEL能否通过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铁死亡,从而缓解II/R诱导的ALI。
方法:首先建立小鼠II/R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评估CEL对Hippo信号通路及铁死亡的调控作用。网络药理学预测Hippo-YAP信号通路与CEL改善ALI密切相关。分子对接实验表明CEL可与Yes关联蛋白(YAP)有效结合,且过表达YAP能显著缓解肺损伤和铁死亡。进一步构建MLE-12细胞的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验证CEL通过Hippo-YAP通路抑制铁死亡的作用。
结果:CEL可改善II/R诱导的ALI并抑制炎症反应。体内外实验进一步证实,CEL能显著降低肺上皮细胞的铁死亡和活性氧(ROS)蓄积。
结论:CEL通过提升YAP蛋白水平、减少脂质过氧化及细胞内铁蓄积,有效缓解铁死亡和II/R诱导的ALI。本研究揭示了CEL抑制铁死亡的分子机制,为其拓展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7.Jia-Kui Sun#, Xiao-Tian Huangfu#, Xiang Yin#, Shuai Nie#, Yi-Hang Deng, Zi-Yu Ye, Xue-Hui Zhou, Xiang Wang*, Yan-Na Si*. Ferroptosis is involved in the IL-9-induced intestinal barrier injury in sepsis: a experimental animal and translation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2025 May 20. PMID: 40391960
【题目】 铁死亡参与IL-9诱导的脓毒症肠屏障损伤:一项实验动物与转化研究
【通讯作者】 王翔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 斯妍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Jia-Kui Sun, Xiao-Tian Huangfu, Xiang Yin, Shuai Nie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
【摘要】 背景:白细胞介素-9(IL-9)是一种可加剧脓毒症患者的肠屏障损伤(IBI)的促炎细胞因子,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已被证实参与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但在IL-9诱导的脓毒症IBI中的作用仍有待探索。
方法:检测脓毒症患者和对照者血清中IL-9、D-乳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水平,并在实验大鼠中检测血清和肠道组织反映屏障功能的生物标志物。通过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分别给予IL-9、IL-9抑制剂(IL-9i)和铁死亡抑制剂(Fei)处理,评估IBI严重程度和生存率。
结果:脓毒症患者和大鼠血清中IL-9、D-乳酸、iFABP、GSH和GPX4水平显著升高。IL-9水平与GSH、GPX4呈负相关,而GSH或GPX4水平与D-乳酸、iFABP呈负相关。血清GSH和GPX4水平对脓毒症患者II级及以上急性胃肠损伤(AGI)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在脓毒症大鼠中,IL-9给药可增加血清和肠道组织转铁蛋白受体、Fe2+和iFABP水平,同时降低GSH、GPX4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水平。抑制铁死亡可逆转以上生物标志物的改变。肠道通透性检测、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凋亡实验证实IL-9上调会加重IBI,而抑制铁死亡可减轻这种损伤。
结论:铁死亡参与IL-9诱导的脓毒症肠屏障损伤。
28. Kun Wang#, Aihua Zhang, Wenjie Kong, Yuanlong Wang, Yizhi Liang, Yanan Lin, Chuan Li, Jiahan Wang, Hongyan Gong, Yanlin Bi*, Bin Wang*, Xu Lin*.Association of cardiometabolic multimorbidity with postoperative delirium and three-year mortal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knee/hip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Int J Surg, 2025 May 28. PMID: 40434729
【题目】 接受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心脏代谢多发病与术后谵妄和三年死亡率的关系: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通讯作者】 毕燕琳,王彬,林旭 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Kun Wang 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科;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麻醉学院
【摘要】 引言:术后谵妄(POD)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代谢多发病(CMM)及其不同亚组与 POD 之间的关联。
方法:本研究最终纳入了来自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与生活方式生物标志物(PNDABLE)数据库的875例患者样本,收集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在本研究中,将患者分为POD组和非POD组,并比较两组基线人口统计学特征。随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M与POD之间的关联,以及脑脊液(CSF)生物标志物与POD之间的关联。此外,模型还检验了不同CMM亚型与POD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敏感性分析和事后分析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进一步采用中介分析评估了CSF生物标志物在CMM与POD关系中的作用。最后,对POD的CMM患者进行三年随访,并采用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比较POD患者中不同CMM亚组的死亡率。
结果:逻辑回归分析显示,CMM [OR:5.062;95% CI:3.279–7.661;P<0.001]、T-tau和P-tau是POD的危险因素,而Aβ42是保护因素。不同CMM 亚组与POD之间的关联存在差异。敏感性分析和事后分析支持这些发现。中介分析表明,CMM可通过脑脊液T-tau(比例:11%,P<0.050)增加POD的发生率。对50名患者随访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POD患者三年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CMM亚组(P= 0.004)。
结论:CMM可能是POD的危险因素,脑脊液T-tau可能起中介作用。这些发现强调了术前认知评估在风险分层中的重要性,并提示脑脊液T-tau作为潜在干预靶点。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针对CMM和脑脊液T-tau的干预策略。
29. Juan Li#, Yan-Hong Zhou#, Ying-Jie Yang, Qian Wang, Wan Lei, Shu-Xi Li, Jian-Jun Shen, Dong-Xin Wang, Xin-Zhong Chen, Li-Li Xu*.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for epidural supplementation on postpartum sleep disturbance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t J Surg, 2025 May 20. PMID: 40391965
【题目】 硬膜外追加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一项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 徐丽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Juan Li,Yan-Hong Zhou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右美托咪定已被证明是各种产科治疗和术中椎管内麻醉的辅助麻醉药/镇静药。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辅助使用对产妇剖宫产术后睡眠质量及产后睡眠障碍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120例计划接受硬膜外麻醉行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被随机分配接受1 μg/ml右美托咪定或安慰剂,随后接受0.5 μg/ml右美托咪定或安慰剂联合罗哌卡因的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持续2d。主要结局指标为产后第3d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定义为术后前3晚主观睡眠质量的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6分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5分。记录术后产妇疼痛强度、罗哌卡因用量及48h内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追加次数。
结果:120例产妇被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术后3d、7d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3d(30.0 % vs 61.7 %, OR = 0.49 [95 % CI: 0.32 ~ 0.75 ] ; P<0.001)、第7d(25.9 % vs 52.5 % ; OR = 0.49 [ 95 % CI , 0.30 ~ 0.81 ] ; P = 0.003)。右美托咪定组术后3d(P<0.001)和7d(P=0.001)的主观睡眠质量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4d,两组主观睡眠质量的NRS评分和产后睡眠障碍发生率无差异;术后42d,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自评焦虑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无差异。右美托咪定组NRS疼痛评分在手术结束时、术后1h、术后1d、术后2d和术后3d均低于对照组(P<0.001);右美托咪定组罗哌卡因消耗量(mg)和术后48 h自控硬膜外镇痛按压次数(n)均低于对照组(P<0.001)。
结论:术中及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显著改善产妇择期剖宫产术后睡眠质量,降低产后睡眠障碍发生率,可能与优化镇痛效果及减少术后罗哌卡因用量有关,这些结果仍需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30. Feng Yin#, Lan-Tao Li, Xie Wang, Hong-Wei Zhang, Hai Yu*. Group-based trajectory analysis of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recovery and outcomes after esophagectomy. Int J Surg, 2025 May 16. PMID: 40387700 【题目】 食管切除术后恢复质量及预后的组基轨迹分析
【通讯作者】 余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
【第一作者】 Feng Yin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
【摘要】 背景:现已制定较多的食管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指南,以提高术后恢复质量(QoR)。然而,基于食管切除术患者预后的QoR轨迹和预测因子尚未被描述。
方法:这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纳入206例接受食管切除术的患者,主要分析是使用基于组的轨迹建模来估计QoR轨迹。
结果:已确定4种不同的QoR轨迹:较差QoR(38,18.4%)、较差—中等QoR(83,40.3%)、中等—良好QoR(51,24.8%)和良好QoR(34,16.5%)。二次分析显示,术前营养风险(OR = 1.13; 95% CI,1.03 - 1.23),术前QoR-15评分较低(OR = 0.75; 95% CI,0.61 - 0.91),手术持续时间较长(OR = 1.02; 95% CI,1.01 - 1.04),咳嗽时术后疼痛评分曲线下面积更高(OR = 1.22; 95%CI,1.09 - 1.36)与较差QoR轨迹显著相关。
结论:本研究已确定4种术后 QoR轨迹,较差QoR轨迹的预测因素包括术前营养风险、术前QoR-15评分较低、手术持续时间较长和术后咳嗽疼痛评分较高。 检索:孙瑶,王益敏 翻译:刘梦露、周思仪 校对:刘婕、赵伟
指导老师简介:
徐世元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九至十二届委员;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十至十二届产科麻醉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 中国高教育学会医学高等教育分会麻醉学高等教育学组常务理事; 广东省卫计委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编委、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常委、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编委、麻醉与监护论坛编委、中华大查房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特邀编委、广东医学杂志编委、实用医学杂志编委。
【珠江视界-翻译小组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主要进行麻醉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翻译推介工作,现推出《每月好文》栏目,与同行分享我国麻醉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翻译小组每月第一时间检索最近文献,组织科室科研骨干及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进行翻译和校对,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审阅并集体讨论定稿后,发布在《新青年麻醉论坛》公众号的《珠江视界》栏目。至此,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全体员工及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珠江视界》文献推送栏目已走过了两千多个日夜。未来,我们将继续分享国内外麻醉学相关学术成果,也欢迎国内外同道对本栏目的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
《珠江视界》,关注专业,追求卓越,与世界同行!
珠江视界 | 严敏教授: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5.05(上)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5.05(下)
珠江视界 | 徐铭军教授:《高危妊娠产妇剖宫产麻醉的选择和管理》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5.04(上)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5.04(下)
珠江视界 | 刘悦教授:《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术前评估及麻醉管理》
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新青年麻醉论坛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