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321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和我的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15 20:1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几天我在很多群里问了一个问题:
我们读书、实习、规培、工作这么多年下来,书都读了那么多了,各种操作都会了,日复一日的工作对我们来说,除了养家糊口,还有什么意义?

得到了很多有趣的回答。在这个帖子里,欢迎大家说说自己的答案。我先说为敬。

我们读的书,做的操作,每一个病人,我们真的弄懂了吗?

书上的理论,别人的教训,特殊的病人,我们只是看看听听,没有自己经历过,敢说自己学会了吗?

不熟悉操作,平时看不出区别,真到危机关头,又使不上劲。

一知半解的东西,我们有时忽略了危险,有时又过分担心。

很多时候,我们熟悉的不过是平稳状态,考虑到那些棘手的情况,我们又有多少信心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呢?

麻醉这个专业决定了平时大多数时间都是相对平稳的,只有少数时间棘手,而且突然发生,这个时候不会给我们慢条斯理地去找答案,只看平时的积累。

这就是我的想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20:18:27 | 只看该作者
上一个问题更近一步,还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有没有什知识感觉书上学不到,但是临床上能学习到的?
这是一些网友的回答,非常有趣:

ASA评分少了一个主刀!

书本没有把主刀因素写进去

体位变化和麻醉的关系

外科操作和麻醉的关系[Smirk]

诱导和复苏用药停药先后顺序、药物相互作用与影响

“急诊”手术的指征

主刀与ASA分级的关系、与常见并发症的关系及发生率[Smirk]

是作为医生的态度。 “医生的态度,决定病人对医生的信赖度”

医保限额,这个在书本上绝对没学到

经验,书本上学不到,临床可以积累!

肌松药的个体差异性

书本是一块块砖头,临床是一座楼

同情心,同理心,语言艺术

见多了生离死别,病痛折磨,会觉得健康地活着真幸福,所以还能提升幸福感,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

点评

学习了,对  发表于 2018-8-2 11:55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20:19:1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的想法:

首先我们要明白,书是怎么来的。
书,尤其是教科书和权威的工具书,上面写的都是相对经典可靠的知识。这就决定了那些不太确定和可靠的内容就不会进入,但同时也决定了它们记载的知识有点过时。可以把教科书看作是一本系统编辑过的有点过时的综述。
因此,一些最新的进展在哪怕是最新的教科书上都是看不到的。这就告诉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保持知识更新。

其次,是不是看看书,就会看病治病了?当然不是。
因为书上写的永远是条条框框的死知识,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学习,理解不同,作用不同。同一本书,同一个人,没上临床读,实习读,工作几年后读,工作十几年以后读,感受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知识,只有结合到病人身上才能真正理解并运用,所以丰富的临床积累可以让你更好的读懂书。何况本身很多知识就是来自于临床,在你的工作中,也可能会发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而且书上写的都是共性的东西,但是病人并不会完全按照书上来生病,有时表现不够特异,或者被其它情况掩盖病情,就需要我们抽丝剥茧,迅速判断了,这个过程考察的就不仅仅是这一种病,而且有相似症状或者病理生理的病都要掌握,这种思考显然比事后回过来一条条对着教科书判断要难得多。
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习医学知识,还要养成一些思维的习惯,而这个在医学书上是没有的。我们实习的时候,经常会在内科老师那里听到临床思维,就是这个了。一开始,我们只有跟着老师查房才能接触到一点。随着我们自己工作经验增加,每个人也有体会。

最后,因为统计效力的原因,我们的研究很多时候只能对比单因素或者两因素,但是真实的临床工作中,一个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受到的干预数量众多,过程及其复杂,两者差异非常大。如何在临床中抓住重点,解决问题,有时甚至是在一个很窄的治疗窗中获得平衡,都不是书上能找到答案的。 这个时候,需要我们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思考,查询,求证,改进,提高。这也是科学不断进步的过程。

结合我之前的问题,其实我想说,在专业上根本就没有止境。不知道大家看过一个纪录片《寿司之神》没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4#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20:19:46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想法说完了,您的呢?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5#
发表于 2017-8-15 21:01:0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每一例麻醉都是一次挑战,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是不同的,尽快掌握所麻醉病人的平衡--混合用药的药代与药动基本规律。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6#
发表于 2017-8-17 21:10:1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书太多太杂,老的,新的,目不暇接,认准一本书,读透读烂授课时才会娓娓道来,遇到困难时也会信手拈来。
现在的观念更新太快,老一辈靠经验,年轻一辈文献,学无止境,相互学习提高更快。
惯性思维通常会正确处理99%的患者,也可能导致1%的误诊。多留一个心眼,多学习一份病例,多掌握一种方法,多一种思路,你的患者会更安全。
简单来看医学是单调重复的工作,工作也只是谋生养家糊口的手段,但某种意义上来说:医学事业是人生中充满乐趣的挑战!



论坛公告:2013年论坛版主火热招聘中!!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7#
发表于 2017-8-21 10:19:32 | 只看该作者
想好好读书、好好思考、好好研究、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工作、难啊!
信息时代的特点就是信息大爆炸,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各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有很少一部分对我们有用,而大部分是无用的,这些无用的信息我们称之为噪音信息。而这些噪音信息往往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漫无目的的刷微博、逛朋友圈、浏览网页,等等。就在我们想静下心来研究一个病例报告,查找文献解决一个麻醉疑难问题的过程中随时会有干扰的因素出现,一个电话,一条信息,一封邮件都有可能把我们的思维带走。所以,必要的时候,关闭手机或者把手机调成静音,把手上重要的事情完成好,再去解决电话、信息、邮件的问题,也许能提高工作效率。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8#
发表于 2017-10-2 20:08:58 | 只看该作者
你能保证每一台全麻都平稳?能保证每一次椎管内穿刺都准确无误?我们面对的是一次次操作和麻醉管理,对于病人而言都是一次艰难的挑战,你和病人沟通好了么?我们能做的只是熟能生巧,而特殊病情我们遇到都能淡定的处理?
我们细心的做好每一项工作都是对病人生命的尊重。麻醉,无痛,更多的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面对每一个病人我们都要全力以赴的对待,因为生命无价!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9#
发表于 2022-5-1 22:10:33 | 只看该作者
ASA评分少了一个主刀!

什么意思?
不知手术也有分级吗?
什么级别的人做什么样的手术!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2-3 20:05 , Processed in 0.15870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